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三国之孙亮的逆袭 > 第216章 处置诸葛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门下省的议政厅就设在武昌宫的旁边。35孙亮驻跸武昌,改革官制后,有重大朝政大事,不时?会在此召集众臣一起商议决断。今天,除远在寿春的朱据与广州的滕胤外,朝中勋贵,吕岱、丁奉、韦昭、洛宏、全尚及各部主官都早早来到。

    “陛下到。”在仪仗官员的高喝声中,孙亮与全纪、周昭走进议事大厅。众臣停止了议论,纷纷起身相迎。新朝仪取消了繁琐的跪拜之礼,众臣见君上,俱为躬身作揖而已。

    孙亮来到正中宝座上坐定,道:“众卿家免礼,都坐吧。”

    “谢陛下。”众臣拱手,依次而坐。

    “扬州之事,诸卿商议得怎么样了?”孙亮开门见山,真接问道。

    “陛下,众臣都觉得,这扬州之事,十分重要,不可拖延了。以臣看来,实是已到刻不容缓之时。”韦昭拱手道。

    孙亮点了点头,“扬州一地,是否实行新政呢?”

    “臣等以为,田赋新政当缓步推行,可先于准南、丹阳,新郡等先行试行,视情况再逐步推广至全州。”

    “可。”孙亮点头道。韦昭退下。

    “陛下,臣以为,扬州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军制改革。寿春之战,合肥新城十万大军,几尽覆灭,禁军战力之低出人意外。军无战力,士无战心。然又耗费大量朝廷大量钱粮。臣以为,当汰弱留强,进行军制改革。”吕岱拱手道。

    “扬州目前尚有多少禁军、郡兵?总参谋部可有具体的军队改制计划?”孙亮问道。

    “据估计,新城禁军改制后,扬州尚有禁军5万人,郡兵约3万人,屯垦农兵5万人。总参谋部以为,禁军裁撤后,整编成一个军,三万余人,郡兵保留2万人,逐步裁撤屯垦兵。”吕岱拱手奏道。

    孙亮正在思忖,洛宏上前,拱手道:“陛下。前期,寿春新组编近卫第三军,近卫军增加兵力2万余人,如果扬州再增加一个军,合计就增加了近卫军六万人,按每个近卫军一年耗费七万计算,近卫军军费将增加四十亿之巨,就是去除原有养军费用,朝政恐怕也将增加二十五亿左右。”

    众臣听得近卫军耗费如此之大,纷纷咂舌。吕岱还待再言,孙亮道:“军制改革,势在必行。这样吧,今年,近卫军再成立一军,两个近卫师,编制为2万人。郡兵留3万人。屯垦兵裁撒。总参谋部总计划出来。裁撒人员也要做好安置工作,战力较强,而又没有改为近卫军的,吸取入郡兵,郡兵中老弱淘汰。”

    “陛下,这禁军、郡兵裁撒安置补偿是?”吕岱有些疑惑。按旧例,裁撒老弱之卒,真接令其回乡就是了,哪来的安置补偿。但经过后世的孙亮不这么看。后世的军人退役,可又是安置工作,又是发放大量补贴。

    “禁军、郡兵之卒,为朝廷服役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自不可亏负了他们。汰撒的兵卒,凭其历来功绩或报役年限,安置到治安队或各官署或乡野任用,不能一裁了之。若安置不了,也给补偿些钱粮士地。让其回乡安置。”孙亮谈谈道。

    “陛下仁慈,只是这土地之说,是指授田?”吕岱拱手道。

    “对,授田。不仅是这次扬州军改。以朕看来,今后近卫军也少不了汰裁老弱,总参谋部应于户部协同,制定一个军人退役安置及授田章程出来。以后军士退役,按其任职年限,可获得一定钱粮返乡补贴或安置补贴,也可获得一定援田补偿。另外,还可制定军功授田法令,现役军人,若立军功,也可获取军功授田,所授之田,每年以钱粮折算给立功士卒,若其离开军队,可领取凭折,回乡或在落户地申请领取勋田。战损伤亡的,也可补以勋田。勋田免收赋税。”

    “陛下,此法可行。”洛宏上前道。每次战役的赏钱与伤残补贴也是户部一大支出,通过授邓勋田,财政反而能省了不少。

    “臣遵旨,这就安排总参谋部制定扬州军改计划及协同制定退役军人安置及军功授田法令。”吕岱拱手道。

    见新政与军改之事已经议定,韦昭又起身,拱手道:“陛下,如今,诸葛丞相在武昌闭门不出,扬州人事安排,陛下还得早做决断。”

    这应当才是今天的重头戏,不过,诸葛恪在历史上因战败灭族,如今知道前来武昌,放低了姿态请罪,也算是知道进退了。

    “丞相因寿春之败,前来武昌请罪。臣看,朝廷还是早做决断,以安天下之心。”全尚也起身,向上拱手道。

    “此次新城大败,损折禁军数万,自当追究。诸位爱卿,诸位当如何处理?”孙亮淡淡道。

    “陛下,前蜀汉丞相街亭之败,诸葛武候自贬三级,蜀汉朝中肃然。如今丞相新城之败,丞相自来武昌请罪,朝廷也当有功当赏,有过当罚。臣以为,当效武候之例,去丞相之职,贬而用之。”韦昭拱手道。

    “陛下,丞相之才,当可称为国士无双,朝廷罚之,还当用之。”吏部尚书孙嘿亦起身奏道。

    见众臣意见一致,孙亮道:“朝廷用之,赏罚自当分名。诸葛恪新城之败,若非骠骑将军救援,十万大军,几近不保。其不听人言,刚愎自用,不加以惩处,难以服众,难以告慰淮南战死兄弟。着除诸葛恪丞相、内阁大臣、扬州牧之职,降其封为亭候。降为交州刺史,刻日启行。”

    “陛下圣明。”众臣起身,拱手道。

    “陛下,然扬州如何安排?”孙嘿启奏道。

    “除骠骑将军荆州牧,任扬州牧、豫州牧。大司马吕岱除近卫军总参谋长,任荆州牧,兼陪都留守使。”

    “臣尊旨,”吕岱拱手道。

    “陛下,你这是要回驾建业?”韦昭惊喜道。在场众臣,连全尚、全纪都俱现喜色,虽说已在武昌呆了整整两年,但在众臣心底,仍是把建业当作都城。

    “武昌即为陪都,朕还是会不时前来的。武昌宫城,稍稍维护即可,不必多有耗费。着各部准备吧,务必轻车简从。不日随朕回建业吧。”孙亮淡淡道。要不是扬州世家盘根错节,事务极其繁杂,非得有自己坐镇不可,孙亮真的有些不想回驾建业。

    事情已做了决定,众臣纷纷告退回去安排。

    “陛下,是回宫还是?”丁立过来,问道。

    “不忙,着人宣召诸葛恪前来,朕和他谈谈。”孙亮吩咐道。

    “是。”丁立随即下去安排。

    “陛下,臣…”见孙亮召见诸葛恪,韦昭等都上来请求道。

    “你们都忙你们的去吧。朕就要这见见他吧。留子瑞在此即可。”孙亮摆摆手道。

    “那臣等告退。”韦昭等拱手告辞。

    不一会,诸葛恪穿着便衣来到。见到孙亮欲行君臣大礼。

    “免了。赐坐,上茶。”孙亮淡淡道。

    “罪臣不敢有失君臣礼仪。”诸葛恪坚持大礼参拜。施礼后肃立一旁。

    孙亮站起身来,走到厅旁胡椅坐下,指着旁边胡椅道:“世叔,坐下吧,咱们今日不论君臣,唯论家谊。”

    “臣惶恐,不敢当陛下之称。”诸葛恪执拗道。

    “唉,世叔。你们诸葛家累世仕吴,功在社稷,朕岂能不感怀于心?昔日先帝榻前,先帝将朕托付于尔等,如仿历历在目。”孙亮叹道。

    “陛下,臣有罪,有付大帝重托。”诸葛恪当即跪下,哽咽道。

    孙亮上前,拉起诸葛恪道:“世叔,且坐,听朕言来。”

    诸葛恪哽咽着,在孙亮一旁坐下了。

    “世叔,你是一个冶国能臣。先帝曾赞英才卓越,超逾伦匹,但恨你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寿春之战前,如你听得人言,及时回师新城,哪有寿春城下之败?即屯军城下,听得人言,岂能中诸葛诞之计?”

    “罪臣惭愧,请陛下责罚。”诸葛恪俯首道。

    “唉,人常言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寿春之战,禁军损失极重,社稷动摇,不加以处置,又何以明赏罚。世叔,寿春城下之败,你还得担主要责任。”孙亮叹道。

    “寿春之败,诸葛恪一个担之,任由陛下责罚。”诸葛恪道。

    “好。世叔果是明事理之人。今日朝廷已有定论,除世叔丞相、扬州牧之职,降爵亭候。另任世叔为交州刺史。”

    “罪臣谢陛下隆恩。寿春损兵折将无数,陛下不究罪臣死罪,复以交州重任于罪臣,罪臣感激涕零,原克日赶赴交州,为陛下效死。”诸葛恪离座,跪倒在地上,泣道。

    “世叔,请起。”孙亮示意,有侍者上前扶起诸葛恪。

    “世叔能有这个态度,朕心甚慰。在朕眼中,交州之重,不下于荆扬。有件东西,还请世叔看年。”孙亮道。接着向全纪道:“子瑞,让人把那个东西抬上来。”

    全纪出门招呼,几个把一个蒙着绸布的工西抬了进来,全纪屏退侍者,过去把绸布揭开,里而却是一个木制大球,被一个木轴穿着,挂在一个木台上。如果有后世之人看到,一定认识。这正是后世的地球仪。

    “世叔,请看?”

    “这,这个木球却是何物?”诸葛恪奇道,走到近前,细细看了起来。

    “咦,这是扬州、荆州,这是寿春…陛下,你怎么把舆图粘在木球之上。”

    “呵呵,诸葛刺史是不知道,这个球,叫地球仪,这些线,叫经线,这些横的线,叫纬线。如今,有一种理论认为,咱们大地,其实附在一个球上,故而把这各地,按其经纬度,标记在这个大球上。这个舆图,我孙吴之地,已探测分明,曹魏、西蜀一带,也大约如此,只是还待勘测。刺史治上的交州,却在这里。这边,是大海还未探明之处。”全纪指着地球仪上,介绍道。

    “陛下之意是?”

    “呵呵,世叔,朕今日让你见识见识此物,也是让你知道交州之重。交州一面近海,西面众林,西南临着益州,土地富庶,不亚于中原之地。”

    “陛下有意向西拓地?可那历为瘴厉之地。”

    “瘴厉之地?呵呵,岭南传为瘴厉地,后又广州、交州,今皇家舰队拓地夷州,置台湾郡。瘴厉之地,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孙亮笑道。

    “陛下,立国自有???伎矗?钦卫骱嵝兄?兀?≈?抻茫?胶墓?Α!

    “哈哈,世叔,汉武平南越,始有两州之地,如今,两州之民,活我多少汉民?圣人言,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交州之地,若能拓其地,教化其民,其功当在千秋。”孙亮笑道。

    “陛下之意是?”

    “中原之地,土地日脊,故治平百余载后,民口滋生,则不堪养吾华夏之民,且北方之地,多有蛮民。而南边近海之地,土地肥沃且其土临海,便于航船往来。常言,海外富庶,财富自海外来。朝廷现已置台湾郡,不久,当重拓朱岸州。航船将往来于南海诸岛之间,而交面海,尤其重要。世叔到交州后,当抚其地,拓其地,教化民众,推行教育。使其永为我华夏之地。”

    “交州土人,不服王化。若陛下欲拓交州之地,必得重兵以临之,迁民化其俗不可,再辅之以教化,则其地永为吴地矣。”诸葛恪果然不愧于能臣,立马看到了其中关键。

    “我欲派近卫工程1师自广州修建道路自交州。至交州后,驻顿龙编。另于从寿春俘获、及汝南南迁百姓中招幕开拓团,拟征百姓两万,海运至交州。世叔于交州,可妥善安置之。比荆扬之地,开拓团百姓及近卫工程师,人可授田五十亩,且轻其赋税。交州土人,若有服王化者,厚待之。若不服王化,刚分散迁往台湾、朱崖、广州等地。”

    “陛下如此说,臣知道怎么办了。”诸葛恪点头道。

    孙亮笑笑,这诸葛恪是对付山越之民起家的,对这一套可是极为擅长。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