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汉末之殇 > 第四十三章 文陵朝会(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董卓护驾有功,加封太尉,掌天下兵事。”

    “原太尉杨彪,升为太傅,辅佐天子。”

    “尚书卢植,升为司徒。”

    “原司空刘弘,为大司马。”

    “司徒丁宫,不变。”

    “曹操,接替袁绍,为司隶校尉,望诸位尽快稳定雒阳局势。”

    “其余不变,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一片哗然,不为别的,就因为董卓,大部分人都在想:董卓,一个西凉莽夫,庶族豪强出身,凭什么当太尉?何进贵为外戚,但是“屠夫之后”的身份,任大将军都已经为众人不喜了。甚至就算刘辩要罢免了袁隗,都没有这么大反应。皇帝任免官职很正常,这些他们可以理解,往深处说,你袁家的袁绍、袁术攻打皇宫,焚烧宫门,这可是谋逆的大罪,就是杀了,大家也可以理解。反而董卓身居高位,大家理解不了。

    历来三公之位,都是世家大族担任,董卓要名望没名望,要家世没家世,担任一州刺史,就已经算是极限了。

    这时,原司空刘弘,站了出来,看着刘辩,见刘辩脸色阴沉,面带不渝。想出口的话说不出来了,刘弘毕竟是汉室宗亲,这个时候,其他人都没有出来反对,自己这个一家子的却出来了。更何况刘辩刚刚才升了他的官职,虽然权利没有原来大,虽然只是虚职,至少名义上也是在三公之上呀!自己也觉得脸上发烫,尴尬的行礼,改口道:

    “陛下,臣……臣没有异议。”

    说完又尴尬的摇摇头,退了回去。

    刘弘不出来还好,肯定也有其他人出来,这下搞的其他想出来的人措手不及,一时竟然不知道如何抉择。

    刘辩等了片刻,见无人出来反对,乘机道:

    “既然没有异议,就这样决定了,荀攸拟旨吧!”

    杨彪、刘弘、董卓、卢植、曹操一起出来谢恩。

    杨彪、刘弘属于明升暗降,毕竟太傅、大司马表面上地位很高,权利却没有原来大了。

    董卓此时是最激动的,“三公之位”以他董卓的身份,以前是只有奢望的份,没想到如今刘辩言而有信,竟然真的给了他这个三公之位,还是掌天下军事的太尉。虽然不是大将军,但是在没有大将军的情况下,太尉已经拥有了大将军的大部分权利,毕竟大将军之位不是常设的,这让他如何不对刘辩感激涕零。

    在历史上,董卓是在护送刘辩还于雒阳后自封的太尉,有很多人是不认可的,哪能和如今天子亲口御封的相比。董卓在历史上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个十恶不赦之人,刚到雒阳,也是想稳定大汉,当一个何进一样的权臣而已,至于为什么一步步走到后来恶行累累的地步,刘辩如今还是不太明白的。

    和董卓相比,卢植就要镇定自若的多了,卢植的功劳比袁隗、杨彪、刘弘、丁宫要大的多了。不管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有过人之处。只因出身问题,一直是一个没有实权小小的尚书,虽然任过北中郎将,也只是在讨黄巾的时候,如今连九卿都不是,最后还是因为替刘辩说话,被众人排斥,而离开雒阳,还担任过袁绍的军师,不到一年,最后郁郁而终。临终前,卢植让其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只有贴身单衣而已。

    曹操以前被人看不起,一个宦官之后的身份,总被人诟病。曹操也因此苦恼,总想登上士族这条船。机会终于来了,刚好有一次蹇硕的叔叔蹇图因为违禁夜行,被曹操遇到,用五色棒打死。也算是对士族表明:看,我曹操虽然是宦官之后,可是如今也是痛恨宦官的,蹇硕的叔叔,只是因为晚上在街上行路,我就把他杀了,我曹操可不是和宦官一条道的,你们可以接受我曹孟德了吧?但是结果并没有多大的改善,不管你曹操怎么做,你宦官之后的出身是抹不掉的。

    司隶校尉,秩比两千石,监察雒阳百官,也算是实权高官了。

    曹操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和刘辩有什么关系,早上才许了自己“征西大将军”,虽然如今还是没影儿的事,但是至少证明刘辩是看重自己的。刚刚不久,就让自己担任司隶校尉,这个职位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平常怎么也轮不到他。刘辩为什么如此看重自己呢?曹操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刘辩能在雒阳无数能人之中看上了自己。难道是因为自己是宦官之后?不可能啊!曹操自己就先否决了这个想法。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反正这是好事。

    一直站立在祭台之上的刘辩,看到下边董卓、卢植等人退下,场面基本安静了,才慢慢的开口道:

    “如今的大汉内忧外患,皆朕之过也,朕自继位以来,上不能安天下、扶社稷;下不能稳朝堂、济黎民。致使我大汉如今:黄巾肆虐、民不聊生、外族屡犯边境,百姓困顿不堪;三纲失道、天地纪乱……思之,常感无颜面对大汉历代先皇……今决定禅位于陈留王协,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召:太傅杨彪、大司马刘弘、太尉董卓、司徒卢植、司空丁宫为辅政大臣,万望尽心尽力,扶大汉昌盛……”

    说完,不等下边尚在震惊中没有回神的大臣发话,继续道:

    “林德,宣旨。”

    林德直接走出来,拿出一份圣旨,继续朗声宣道:

    “朕在位,无助于社稷,无助于黎民……今自贬为‘济王’封国为兖州济阴郡,济阴郡改名济国,为济王封地。待济王为先帝守陵三个月后,立刻动身前往济国。特此昭告天下,钦此。”

    两道圣旨一出,数百大臣大惊失色,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悲痛莫名,甚至有许多忠心的大臣,跑出来跪地大哭,请求刘辩收回成命。卢植、曹操等人一下子都呆住了。他们是事先不知道此事的,好不容易看到了刘辩这个有为之君,大汉中兴有望,如今竟然自愿放弃天下人梦寐以求的帝王之位,一时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在座的所有大臣,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刘辩有了如此决定,也是纷纷跪地请求刘辩不要做如此决断。

    刘辩没有管这些人,到底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直接让人带来了满脸不可思议,身着帝王冕服的刘协,刘辩躬身捧出传国玉玺,献给刘协。对刘协低声道:

    “弟弟,以前的恩恩怨怨,都已经过去了,如今大汉天下早已糜烂,就是我在也不能挽回了,就辛苦你了,有弟弟在内安稳局势,为兄在外寻找可以彻底拯救大汉的方法,为兄不是贪恋权位之人,希望弟弟能够坚持一下,不要被奸枉之人迷惑,离间了你我兄弟之情。我只想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刘家的大汉。为兄说过,绝不会干不利于家人的事,保重。”

    说完之后带着荀攸、王越、史子眇、史阿、林德直接离开祭台,朝行宫走去。只留下方寸大乱的群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