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靖难攻略 > 第50章 汉人皆说胡儿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过了?如何?”

    武英殿内,朱元璋坐在殿内,朱允?勺?谝徊啵??砦涔侔牍虻钅谙蛑煸?百鞲嫦?ⅰ

    此刻的朱元璋向前探着身子,显然十分关心武官口中的事情。

    面对询问,武官也如实禀告:

    “颖国公与燕府二殿下相见,让他使了百斤大枪,而后便指点了一番,并让寿春驸马将藏书送往前院倒座房,交由二殿下阅览。”

    “好!”听到武官的话,朱元璋难得失态的站了起来,高兴的来回渡步,脸上笑意丝毫止不住。

    他这番模样被一侧的朱允?煽丛谘劾铮?蛔跃踅?种忻?蔬?簟

    “告诉那小子,给朕好好学,若是学不好,就让他把赤?还回来,再去国子监读三年书!”

    朱元璋激动了一会儿,但长年的经历让他很快镇定下来,他指着武官招呼,武官见状连忙应下,随后起身退出殿外。

    瞧着武官离去,朱元璋也高兴的坐下,脸上的笑意一点藏不住。

    直到他瞥见朱允?山暨??剩??攀栈匦σ猓??范灾煸?煞愿溃

    “你这弟弟日后若是学成了本事,且叫他陪同燕王一起戍守北方,也好省去你许多麻烦。”

    “呵呵……皇爷爷所言甚是,孙儿领会。”朱允?煞从??矗?⒙硭煽?俗约菏稚系牧Φ溃?α郴赜Φ耐?币膊煌?僮暗P模

    “只是我日前对他不太上心,不知道是否会让他感觉不舒服。”

    “他收了宫里的马,知道怎么做。”朱元璋三言两语安抚了朱允?桑?婧蟊慵绦?屯反?碜嗍琛

    近来国事不少,尤其以江南之地抵抗宝钞为甚。

    宝钞是朱元璋计划的重要一环,因此他必须全力推动宝钞。

    “下面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吗?这次要备足宝钞发放给官吏,以此让百姓接受宝钞。”

    朱元璋询问着朱允?桑?煸?梢残赜谐芍竦淖饕净乩瘢

    “皇爷爷放心,国子监已经放出了三千学子筹备此事,待八月还可再放一万人。”

    “恩……”听到朱允?傻幕埃?煸?奥?獾懔说阃罚??从至戆才牛

    “八月那一万学子且留着,我有用处。”

    谈话间,朱元璋将一本奏疏递给旁边的太监,由太监传递给了朱允?伞

    朱允?杉虻シ?模?⑾终馐枪げ砍式坏淖嗍瑁?饕?擦巳????枋┤狈Φ氖虑椤

    在他翻阅时,朱元璋也靠在椅子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耕稼是百姓衣食之源,也是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的依靠。”

    “前元治天下以宽,任由地方官员鱼肉百姓。”

    “这些官员只知收税而不知助农,一味地揠苗助长,对百姓敲骨吸髓。”

    “我拿了这天下后,心里时常担忧农事,而则农事又有三成都在水利上。”

    说到此处,朱元璋感叹道:

    “我出生在凤阳,那凤阳自两宋黄河改道,夺淮入海以来便常常泛滥。”

    “它若乖乖地,我种地还能有一口吃的。”

    “但凡它稍微泛滥,那凤阳、淮北一带便颗粒无收,许多人家只能换着孩子来吃。”

    朱元璋揭露出元朝时期的两淮惨事,并对朱允?勺蛔唤痰迹骸疤煜碌陌傩沼行矶嘁蛭?恿鞣豪亩?庥龊道裕?闳蘸蟛豢刹槐福?朊咳斩甲⒁庾拧!

    “即便注意了,也要看看下面的官吏有没有瞒骗你。”

    “往年,我令下面的布政使司在地方修治水利,而有的布政使司阳奉阴违,致令民受其患不说,还隐没了朝廷的钱粮,尤为可恨!”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语气仿佛像是发泄一般,最后更是一拍桌案,惊得朱允?傻热撕ε碌耐?保??泊笫忠换樱

    “那些学子若是学成了,等我亲口去教导他们,好让他们下去之后不受官员集吏的欺瞒!”

    朱元璋十分霸气,但朱允?傻男乃疾⒉辉谡馍厦妫??运?阕饕净乩瘢?莶萦ο拢骸笆恰??锒?骷恰!

    “嗯!”朱元璋看着朱允?捎ο拢?奈??獾淖?氐搅宋恢蒙希?床幌胫煸?傻男乃级荚谥旄哽闵砩稀?

    “妙!我倒是没想到眼下的西北和漠南居然是这副模样!”

    当朱允?稍谙胱胖旄哽愕氖焙颍?旄哽闳茨米乓槐靖涤训氯萌思锹嫉囊槐臼榕陌附芯?

    他坐在倒座房里,手里的书好似宝贝一般,让他舍不得撒开,眼睛死死的盯着其中内容。

    之所以这本书能受到他的重视,原因在于这本书完全是以傅友德的视角,记录了他走南闯北所经过的各地风俗地貌。

    【河西、胡杂居之,言语不通,但见祁连……】

    看着手中的河西篇章,朱高煦舍不得挪开双眼。

    自穿越以来,他一直认为自己比起这个时代的人优秀的地方是他掌握了大量的地理知识,因为他前世的工作经常出差自驾,因此也算走过祖国和东南亚、东北亚等地的名川大山,了解大部分地理情况。

    可是当他看到傅友德的这本书时,他顿时推翻了自己的部分想法。

    例如河西之地,这块被后世称为甘肃的地方,朱高煦在后世一路自驾,不说一路绿意盎然,但至少也多能见到成材树木。

    只是在傅友德的书中,这个时代的河西还拥有许多大小湖泊,而且祁连山的积雪更厚,夏天能释放的河水更多。

    不过虽然水源充沛,但由于当地百姓的滥砍滥伐,因此眼下的河西绿化情况还不如后世的毛乌素沙地。

    并且由于汉人已经止步河西五百余年,因此当地仅有被大明招抚、安抚在河西的几十万色目人和归化的番人、蒙古人。

    这些归化人中,连熟悉汉语的人才都无比缺乏。

    哪怕到了现在,这群归化人大多也只会写波斯字,读可兰经,汉家风韵荡然无存,叛乱不止。

    即便这么多年以来,朱元璋不断迁移人口前往河西也无济于事。

    迁移一万人过去,逃亡六千人回来,直至今日,汉人连当地人口的一半都占据不到,因为甘肃还吸纳了不断南逃的蒙古人。

    这样的民族环境,加上青海地区不断袭击边塞的西番人,河西走廊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正因如此,朱元璋才准备册封肃王朱?D镇守西北。

    在傅友德的书中,他记录了他与冯胜的谈话。

    冯胜认为,想要利用河西来进攻北边的北虏,必须要让当地百姓数量增加到百万才有可能实现,而攻打西域则是需要更多人口作为支撑。

    眼下的人口数量,河西之地的情况十分尴尬,留下来耗费物资,不留下来就扩大了北虏游牧范围。

    傅友德则是认为甘肃必须死守,只要皇帝鼓励移民,让甘肃能够自给自足,那甘肃就能作为跳板进攻西域,然后从大宁、西域、东胜三路出兵,截断北虏西逃的道路,逐步将北虏的活动范围压缩到岭北以北。

    在朱高煦看来,二人的话都没有错,只不过从历史来看,甘肃这块地方确实留不住移民,哪怕到明末那种人口一到两亿的时期,甘肃人口也不会高过三百万。

    二百七十多年才让甘肃人口增长到三百万,可见向此地移民到底有多困难。

    不过从书里来看,朱高煦还看到了明军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从洪武元年开始,卫所军户就有不断逃籍者。

    从他往王?二人口中了解来看,明初军户待遇可以说很好了,为何会有那么多南逃的军户。

    不了解这??问题,朱高煦就没办法安心回北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