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489章 天下惊(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二月二十五。

    距离新宗藩条例的出台已是过去了整整十天,在这十天中,大明各府县状纸不断,就连府衙外的\"登闻鼓\"都不知坏了多少,均是饱受欺压的百姓们状告平日里为非作歹的不法宗室们。

    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整个天下为之哗然,一向眼高于顶的宗室们均是战战兢兢,如临大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兴许是心有仍存有些许顾忌,各府县关于\"宗室藩王\"的状纸倒是寥寥无几,偶尔几桩也是状告宗室藩王纵奴行凶,包庇府中下人等。

    经过官府审查之后,这些终日里趾高气扬,扯着虎皮做大衣的内侍下人们均是被缉拿归案,按照大明律法,一视同仁,并没有\"顺藤摸瓜\",将莫须有的脏水泼到这些人背后的宗室藩王身上。

    但尽管如此,各地的宗室藩王们也是如临大敌,迫不及待的于官府招呼了一声之后,便是大开粮仓,趁着这\"凛冬\"尚未结束的当口,赶忙救济城外无家可归的流民百姓们,希望能够扭曲自己往日的\"恶名\"。

    受这等气氛影响,就连此前未闻\"恶名\",反倒是于当地颇有声望的开封周王,山东鲁王等宗室\"贤王\"也是主动开仓放粮,唯恐落于人后。

    尤其是此前曾被天子敲打过的\"代王\",\"蜀王\"两位藩王更是一改往日视财如命的性子,一次性便向朝廷\"捐赠\"了五十万两白银。

    手笔之大,令人咋舌。

    城中藩王如此\"主动\",余下的富绅豪商自是不敢无动于衷,故而也是纷纷\"慷慨解囊\",有人捐献粮食,设厂施粥,有人向府衙捐赠一笔银两,修缮城池,更有\"机灵\"的,直接在城外划出了一片地,主动交予城外的流民百姓耕种,只要按时纳税即可。

    圣天子在上,凡是明眼人都能够瞧出来,当今天子对于\"改革\"的决心有多大。

    莫说他们这些看似拥有横财,实则乃是无根浮萍的富绅豪商,就连身份尊贵的宗室藩王们,不一样被天子整饬吗?

    这新的\"宗藩条例\"一出,可以说给了大明各地凌驾于律法之上的宗室藩王们当头一棒,不但废除了这些宗室\"免税\"的特权,更是直接广发天下,将行\"推恩\"之令。

    可大明这些世袭罔替的宗室藩王们是什么反应呢?已经整整十天的时间过去了,莫说如昔年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造反,就连在私底下搞些小动作的藩王都没有几个。

    大势所趋之下,这些除了\"身份\"之外,再没有半点特殊的宗室藩王们就如同案板上的鱼肉一般,毫无反抗之力。

    一时间,全天下的宗室们均是\"焕然一新\",平日里心存善念,未曾为难过百姓的,自是安然无恙;一些\"仗势欺人\"的宗室们则是被查明罪行之后,做出相应的惩处。

    更有严重些的,直接被废去了爵位,沦为庶人,瞬身瘫软的被押送至牢狱当中。

    当然,也有些\"穷苦\"的宗室们在获知自己终于能够将压在自己身上多年的\"枷锁\"挪开之后,无不痛哭流涕,朝着京师所在的方向重重叩首,口中称呼万岁不已。

    自他们降生起,所谓的\"皇明祖训\"便如同一道看不见的枷锁,牢牢限制着他们的人生。

    自己的祖辈或许还可以凭借着\"爵位\",领到不断被稀薄过后的俸禄,勉强维持生计。

    而到了他们这一代,因为朝廷财政吃紧等缘故,已是无法顺利袭爵,自然也领不到赖以为生的俸禄。

    但他们仍是\"宗室\",尽管不入流,依然要恪守那于两百余年前颁布的\"皇明祖训\"。

    他们不准务农,不准经商,不准科考,不准做工,甚至不准出城,只能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靠着官府的施舍,苟延残喘的活着。

    每逢凛冬,各府县的城池脚下都会出现不少因为\"饥寒交加\"而死的流民百姓。

    但只有他们这些不入流的宗室心中清楚,那些\"流民百姓\"当中,至少有一半,身上流着所谓的\"高皇帝血脉\"。

    为此,在\"宗藩条例\"被广发于天下之后,各府县当中,均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不少笨手笨脚的\"宗室\",或是在茶楼酒肆中当个伙计,或是跑到大户人家做个\"力工\",但这些人的脸上却不约而同的涌现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不再如往常一般,死气沉沉。

    除了这些\"底层宗室\"之外,各地的宗室藩王们在\"惊喜交加\"之余,也是小心翼翼的向往常从不被放在眼中的署衙递了折子,想要能够\"出城\"游玩。

    像是猜到了这些藩王会有如此举动一般,朝廷很快便专门下达了一条政令,允准各地的宗室藩王\"出城\",但跨省仍需要向朝廷报备。

    旋即,各府县便是陆续出现了不少\"欣喜若狂\"的宗室,步履蹒跚的沿着城池而走,引来不少人侧目。

    总而言之,各地宗室们皆是迎来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或好或坏的消息。

    ...

    据小道消息称,待京师消息传递至南直隶后,城中的勋贵们皆是面面相觑,茫然无措,只觉得心中某种信仰好似轰然倒塌,自己身上的\"爵位\"也没有往日那般牢固。

    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他们躺在老祖宗留下来的功劳簿上已有两百余年了,如今终是要到头了吗?

    倒是坐镇南直隶,颇有些\"焦头烂额\"的九千岁在闻讯之后,仰天大笑,并朝着京师所在的方向叩首不已,直呼圣天子在上,大明当兴。

    前些天一直在\"上蹿下跳\"的东林君子们却是悄然失去了动静,就连于士林间享有超然地位的\"东林书院\"也是以\"休沐\"的借口,悄然关闭。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宗藩条例\",整个天下都是为之哗然,各地最为时兴的话题也是这些\"跌落神坛\"的宗室们。

    纷纷扰扰中,时代居住在曲阜的孔家好似被众人忘在脑后,无人提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