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隆万之变 > 514虎蹲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倭寇扎营五党山,还在许厝扎下营盘。”

    谭纶知道倭寇约六千余,却是分守三地,心中不由得冷笑。

    虽然这样的布置可以层层抵抗明军的攻势,可兵力分散的弱点却是暴露无遗。

    “火器,在战阵中的作用,诸位都应该清楚了,浙兵虽远道而来,可营中火器颇多,足以在战场上碾压倭寇。

    我决定,以戚继光率浙兵为中锋,正面攻击,俞大猷除率领本部人马外,兼领水师为右路军,断敌海上退路,刘显为左路军,侧翼夹击倭寇”

    谭纶自然不会忘记自己过来的原由,开口就分派了作战任务,为戚继光争夺功劳。

    而下方的刘显、俞大猷听到谭纶的排兵布阵,都是无可奈何对视一眼。

    其实,在他们听说谭纶随浙兵赶往兴化府时就已经有所猜测。

    俞大猷和谭纶,不过有一面之缘,而他却是知道,谭纶在浙江时,可是以布政使司右参政和按察使司副使的身份,多次参与围剿倭寇的战斗,去年浙兵援闽也是谭纶为统帅,戚继光领兵参战。

    毫无疑问,就算有他这个副总兵在场,也的听他们那些文官的,更何况现在谭纶还是福建巡抚,是这里最大的官。

    就算朝廷任命自己为福建总兵官,要还得是听他的。

    俞大猷已经学会了在官场上,少说话,多做事,才是处事之法。

    既然拗不过谭纶,那就听着好了。

    他这么想,可刘显却不这么看。

    他是广东总兵,只是临时被总督张臬派过来救援兴化府的,可不会留在福建,自然就不怕谭纶给他穿小鞋。

    甚至,如果不是张臬那边抽不出兵马,能给他调派两三千军队增援的话,他和俞大猷汇兵后直接就攻打兴化倭寇了,哪里还要等戚继光的人马参战,分薄这份战功。

    等谭纶说完话后,刘显就起身抱拳道:“谭大人,浙兵远道而来,人困马乏,加之多位新招募之兵,以他们为中路似乎不妥。”

    戚继光坐在刘显左侧,自是下首一个位置,听到刘显这么说,心里倒是有些佩服这位,敢和文官叫板的武将。

    刘显既然说话了,自然不会就这么含含糊糊的过去,而是要说清楚,反正回头自己回广东,谁还怕你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巡抚。

    “谭大人当知道,中路乃是正面和倭寇交战,戚将军手下新兵过多,若是有意志不坚定者,在战阵之中引发混乱,后果难料。”

    直接反对由戚继光部为中军,这也是刘显深思熟虑过后的决定。

    刘、俞、戚三军,自是以俞大猷部最强,加之还有击败张琏反贼所鼓舞起来的士气,作为中军才是最合适的。

    戚继光部虽然比他的兵马多很多,可是也只能作为配合中军的部队,和他一样排列在左右路夹击倭寇小】

    【说】

    按照谭纶话里的意思,那就是要让戚继光的人马打中路,让他和俞大猷改到边路配合。

    谁不知道倭寇打仗都是只走一路,他们和明军交战,都是靠悍勇直接中路突破。

    若是按照谭纶的指挥行事,闹不好功劳全在戚继光那里,他和俞大猷根本什么也捞不到。

    就算俞大猷还有个指挥水师封锁的任务,可这伙倭寇是在岸上,有啥用?

    不过刘显还没有愚蠢到指鼻子开骂,说谭纶就是帮着戚继光捞战功来了,用戚继光部新兵多作为理由。

    “刘都督,本官刚才已经说了,戚将军部下多使用火器,正是正面迎战倭寇,消灭他们的不二法宝,没必要用将士们的性命去和倭寇死拼。”

    谭纶只是淡淡说道。

    先前刘显讲述局势时他就已经听得清楚,现在他们已经把倭寇挤压在一个半道之上,人马分散开,避免有倭寇突围而出。

    俞大猷和刘显的人马,正好起到封堵倭寇突围路线的角色,否则他还会把三股人马分为前中后三军,分层次推进,到时候后面两部就更没有战功。

    其实,很多战事中,都隐藏着这样的小插曲,或为保存实力避战,或为抢夺功劳抢战,只不过这一切都不会被记入史书中。

    史书只会记也铸造了许多大炮,可就是没有人去开发大口径大威力火炮。

    而在几十年前,为了攻占君士坦丁堡,蒸蒸日上的奥斯曼帝国就寻找到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为其倾尽所有,打造了即便是在后世来说也是非常巨大的火炮乌尔班大炮,有时也被称作“土耳其巨炮”或“达达尼尔大炮”。

    该炮长达17英尺(约合5.18米),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约20厘米,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30英寸(约合762毫米),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约680公斤),是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火器。

    一炮轰出,真的是天翻地覆,地动山摇,再坚固的城墙在这种超大型火炮面前如同纸糊的一般,炮弹所经之处,无不分崩离析。

    就在刘显和俞大猷小声交谈的时候,站在他们后面的戚继光已经站了上来,给他们介绍起这种火炮。

    虽然知道刘、俞二人对他抢功不满,可是面对这种新开发的火器,戚继光也不会藏私,而且这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好藏的,匠人一看就能明白。

    刘、俞二人自然也是见多识广的人,虽然不比专业人士,可凭借外观也能大概判断出这种武器的使用来。

    现在的火器,确实太简单了些。

    “正如刘都督所言,这炮正是我浙军中大量使用的虎蹲炮。”

    戚继光上来就介绍,还不断把刘显和俞大猷往那边引过去。

    很快,三人就已经到了火炮旁,随后都下马,蹲在虎蹲炮旁仔细观察起来,而戚继光也在一边介绍起这种火炮的特点和用法。

    “缩小号的将军炮,能打散弹,打击近距离的倭寇。”

    俞大猷听到戚继光的介绍,眼中就开始发光小】

    【说】

    他当然知道和倭寇交战时,倭寇一般采用的战法就是没有战法,根本就不管你几路去,他就一路冲,冲垮明军的防线,明军就全线崩溃。

    简单而直接。

    用这种小炮,装上散弹,一炮就是一大片,还真是破局的良法。

    旁边的刘显应该是早先听闻过,不过此时也是第一次看到实物,通过戚继光的介绍,不免也能想到此物在战场上的使用方式以及效果,所以也是不住点头。

    “这炮,拨给我两尊,我带回去让人试试。”

    刘显开口说道:“若是效果好,我看可以上奏朝廷,大力推广此炮。”

    “可惜装填不易。”

    俞大猷只是叹道。

    其实,除了佛朗机炮外,明军火器装填都不怎么样。

    可那些火器,都是在敌稍远距离的时候就要释放,所以还有机会打出第二轮,甚至第三轮。

    可这虎蹲炮,主要就是近战中使用,可没机会给你装填,再打一轮出去,几乎就是战场上的一次性消耗品。

    打赢了自然可以回收,若是打输了,炮就是别人的了。

    “这炮,其实我也是从以为友人口中听说的,后来略有修改制成。”

    戚继光看二人都有兴趣,于是又开口说道。

    有些事儿,不早点说,以后要是传开,免不得就有人说他贪功吃独食。

    “哦?那里还有这类似的火炮?”

    刘显奇道。

    “江西九江卫就有,我友人在南京兵部任职,前些年奉命去江西各卫所点检时发现的此物,据说是一位千户在和倭寇交战后发明此物。

    不过他们那会儿是临时抽调浙江,之后就不怎么外调了,所以才没有传开。

    他也是点检发现,让人试炮后,觉得效果不错,所以留心此事,写信告知我。”

    戚继光笑着解释了此炮最初的来历。

    不过俞大猷微微皱眉,有些怀疑他说的那个千户,会不会就是魏家的人。

    不过想到魏勐,还有吴占魁,都是一副不求上进的样子,也懒得说出自己的猜测。

    在俞大猷看来,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就该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吴占魁和魏勐两人,明明有能力,却有些贪生怕死,宁愿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挪窝,只想着把自家的荫庇传袭下去,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