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玉箫情劫 > 第580章 某人的先见之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宅子大厅真不算小了,但由于人数众多,还是显得拥挤不堪,有些人满为患的感觉。

    大厅之中明显分成了三个阵营,当然没有刻意为之,是按照三个辈分,自然而然划分出来的。

    此刻,老年与中年辈分的人,都围在大厅中央桌上一张大图纸的旁边,长安王正忧心忡忡的跟众人,讲述着皇宫内的各种变化,以及密道内的详细情况。

    中年一辈的人聚在一起,在细细聆听长安王的讲述,最年轻一辈的人,则坐在靠近大门的最末尾处,也是聚精会神竖耳聆听着,生怕错过了任何细节似的。

    皇宫之内的情况,自然是长安王夫妇最为熟悉,所以由长安王来讲述也最合适。

    皇宫内部早已经被何皇后所控制,那个女人一反常态,她似乎有些近似疯狂的想表现着什么,这几日,她事事亲力亲为,可能她是想实现,就连刘承都没有实现的目标吧!

    她仗着皇后的尊贵身份,命令禁军在密道内燃放毒烟,已经有太多禁军因此而丧命了。

    但没人能阻止她的肆无忌惮,因为她扬言这是皇帝下的圣旨,她只是按照圣旨的意思,代皇帝执行而已!

    有皇帝的圣旨为名,就连长安王夫妇,也无法阻止皇后的疯狂行为,所以他们也只能选择暂时隐忍,退而求其次,于是想方设法出宫来,与大家一起想办法救即墨寒。

    当长安王夫妇,在宫中自己的住处醒来时,他们就从婢女口中得知,宫中近几天所发生的一切,再一问当日的日期,两位老人才知道,自己夫妻两个人,竟然都着了辛辛苦苦拉扯大的那个小崽子的道。

    长安王毕竟历经沧桑,早已经练就了一身气定神闲的真本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很冷静,很迅速的理清了自己脑中,仿佛断片后的那种纷乱思绪。

    妻子即墨紫菱则与他的表现完全相反,在得知被自己亲孙子算计后,本就不是好脾气的如意郡主,立刻就勃然大怒。

    她气冲冲的就要冲到刘承的住处,给自己那个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孙子两巴掌才解气,是长安王强行拉住,并苦口婆心的劝阻,才勉强打消了这位脾气火爆的如意郡主,要怒扇亲孙子耳光的念头。

    之后,虽然长安王夫妇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以探听孙子刘承的名义,却也没能如愿见到昏迷中的皇帝。

    直到此时,从小生长在皇宫中的长安王,才意识到了宫中的微妙变化,他见惯了宫中的尔虞我诈,立刻就从一些细微之处判断出,在孙子昏迷期间,一定有人从中做了些什么,才导致调动禁军的大权旁落,他没有在宫中大吵大闹,而是以给孙子外出请名医的由头,携带着妻子迅速地出了皇宫。

    何皇后本就没想过,由自己何家取而代之,再怎么说,长安王夫妇也算是她的长辈,她也就没有限制两位老人的自由,任由他们离开皇宫,她也希望刘承能尽快醒来,毕竟她还是深爱着刘承的。

    也是因此,长安王夫妇,才能顺利的离开皇宫。

    老夫妻先是找到了李府,当时李瀚已经带人离开,来了这边宅子,李府的人知道长安王夫妇的来意之后,丝毫都没敢耽搁,李府管家就亲自带着长安王夫妇,也很快到了这处宅子。

    至于玄渺与李老夫人还有李相夫妇,则是收到了岑棋的求救信,才一起赶过来的。

    当时李相与母亲和妻子,三个人都在安乐寺为孙子和孙媳妇祈福。

    在得知岑棋送去的消息后,几位老人哪里还能坐得住,就一起跟来了,哪怕是毫无用处,他们也要亲自到场,他们是绝不会让孙子独自一个人,在京都城孤立无援的。

    关键时刻就算是倚老卖老,豁出几个老人的性命,以命换命,他们也要极力保住孙子的性命。

    在回京都城的路上,李相早就已经想好了,若刘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自己的孙子,他就敢发动京都城的百姓围困皇宫,他要当着全城百姓的面,揭露刘承的阴暗心思。

    他要借民意这股大势,来胁迫刘承放了自己的孙子,刘承的行为,已经不是心胸狭隘那么简单了,这是赤裸裸的蓄意谋杀功臣,一国之君嫉贤妒能之心,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此小人,怎配为南梵国的帝王?

    当然,李相也没想过真的毁了刘承辛苦积攒下来的好名声,这本来就只是万般无奈之下,玉石俱焚的打算。

    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他绝不会为了自己的孙子,而毁掉刘承在百姓心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良好印象!

    无论哪家的长辈,都难免会偏袒自己最满意最喜欢的后代,若真只是出于这份私心,李相倒还没自私到这份上。

    之所以偏袒孙子,那是因为孙子本就不该死,他为南梵国破旧立新改朝换代,立下的功劳无人能及。

    李家也不奢望在朝堂之上位高权重,更何况自己孙子对功名利禄,丝毫都不感兴趣,他虽有功劳,却不曾接受过帝王的任何功名利禄的封赏,他本就不应该受到如此对待的。

    刘承那个小人,仅仅因为自己孙子功高盖主,他!!就起了杀心,也就怨不得李家鱼死网破,拼个玉石俱焚了。

    此时,听长安王讲述着皇宫内的情况,李相更是面沉似水,脸上满是肃杀之气。

    李相对刘承的印象原本是极好的,毕竟两个人的治国理念无比契合,且刘承才华横溢,涉猎广泛,是个难得的帝王人选,他绝非庸庸碌碌之人,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是个好皇帝。

    当初,也有人曾委婉的在李相面前,提到过有可能的今日之祸,但那时的刘承对刘振国父子,所表现出来的包容与大度,获得所有人的好感,这当中自然也包括李相在内,他也就没怎么在意这件事了。

    不是哪个君王,都能容忍上一任君王与储君活着存在的,刘承的表现很好的展现出了他有容乃大的肚量,因此也收获了无数人的好感与支持。

    人们当然不是同情刘振国父子的下场,而是从刘承身上,他们看到了仁善与大气,这才是帝王该有的品质。

    先不谈帝王的治国才能如何,一个有仁善之心又足够大气的帝王,总好过一个嗜杀成性,不能容人的君王吧

    哪知,果真有今日之祸!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