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毒妃狠绝色 > 祸事不单行(九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A,最快更新毒妃狠绝色!

    朝堂上朝议已毕,不到半个时辰,临安府时疫盛行的话题已传得沸沸扬扬。

    王公大臣们散朝回家后立刻收拾包袱,赶在临安成一座孤城之前,到别院、田庄里暂避,等时疫过后再返京。

    一时间,九城门外,人头攒动,车马云集。

    因朝议刚罢,大方向上虽有决议,细节方面尚待拟订,急切间很多措施并不能一步到位。且突然间封闭内外城门,也恐引起百姓恐慌,激发民变。

    是以,南宫宸等几人商议后,决定闭城先暂缓数日,当务之急是将所有患疫病暴亡的人家封门隔离,派大夫上/门诊治,派发药物,并以兵丁把守膈。[]毒妃狠绝色92

    死者尸首集中送到殓场焚毁,死亡人数集中的胡同、路段干脆都封起来,不许人进出。

    这样,除了安排兵丁把守路口,还需安排人专门往封闭路段的人家送米粮蔬菜,药物等日常用品。

    粗看似乎简单,然而真正落到实处才发现,难处何止一二条脂?

    比如送米粮,这就有个具体的实施细则。

    百姓和官员家所用物资,自然不能同一档次;就是官员和官员之间,那也是有区别的。官员跟勋贵之家,又有不同。

    另外,这些物资是全免费,还是全自理?

    亦或是部分自理,部分由朝廷负担?

    若是分而担之的话,朝廷负责几成,个人又负责几成……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有大量的繁琐的细节需要商议雷电纪元。

    白前娘病逝,白前三兄妹回家吊唁,不幸成了第一批被封府隔离的。

    每日只得窝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朝廷安排的人员按人头送来米粮蔬菜。

    幸得杜蘅与南宫宸相熟,知道那些东西不够吃,又托了兵丁,每日单独给她家送些药材和食物来接济。

    那条胡同也因接连死了七八口人,被官府封闭,禁止出入。

    另,时疫的消息一经传出,临安府里药材、醋、米粮、蔬菜、瓜果等的价格立即上涨。尤以药材和醋因用量大,价格更是急速飚升。

    南宫宸收到消息,只得再次紧急召集了几位阁老,会同太医院的几位资深太医共同商议,出台紧急律法,只允许药商在朝廷勘定的范围内适当调节,不准私自轰抬价格,牟取暴利。

    其间,也不知谁传出去,说杜府二小姐秘制“防疫丸”,阖府上下,人人佩带,数百人无一染疫。

    几乎在一夜之间,鹤年堂京城四家分铺外排起了长龙,人人争先来抢购杜府的防疫丸。一时间,鹤年堂声誉雀起,一颗药丸卖到二两银子的高价,仍然供不应求。

    忠勇伯府和陈国公府与杜府比邻,两家的夫人更是纡尊降贵,直接进了内堂,向杜蘅请教起防疫良策。

    杜蘅并不藏私,不止领着二位夫人参观了药熏房,教其勤开窗,勤洗手,勤换衣物,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期洒醋,或是以药物熏炙等等。末了,又各赠了几瓶防疫药丸。[]毒妃狠绝色92大风小说

    刚把两位夫人送出府,那边白蔹又来报:“恭亲王府冷侧妃来访。”

    两人见了面,闲话叙完,转到正题,原来也是来讨教防疫之法的。

    因杜蘅救过冷侧妃母子性命,冷侧妃与她说起话来,又比陈国公夫人和忠勇伯夫人不多,无形中多了几分亲密。

    却不知,杜蘅看着她,脑子里总不由自主浮着那句:“表哥,让我回到你身边好不好?”

    看她的眼神,便有些飘浮不定。

    冷侧妃心事重重,却没发现不妥。

    按理说,南宫宸负责督管时疫,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撇开他,独自去乡下避难。

    然而,她可以不顾自己的性命,却不得不顾忌自己的孩子。

    她心里挣扎得厉害,不知不觉便问了出来:“眼下京中人人自危,不少人携家带口去了乡下田庄,不知二小姐如何看?”

    杜蘅含蓄道:“乡下空气虽好,条件却比不上京城,且未见得比京里安全。世子年幼,与其来回折腾,不如呆在王府。只要方法得宜,精心照料,比城外稳妥得多。”

    冷侧妃闻弦歌知雅意,失声惊嚷:“你的意思,时疫已传到临安城外去了?”

    杜蘅却不肯把话说实了:“我也只是猜测,不一定做得准。”

    她能在年前就预见到这场大灾,提前准备了近百万的药材,冷侧妃又如何肯信她只是猜测?

    她肯婉转暗示自己,心中已十分感激,握了她的手,道:“多谢你,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百炼成锋。”

    杜蘅微微一笑,领着婚事黄了,短时间里不会有女人压在她头上。

    但她心里也明白,这只是暂时安全,还不到完全安心的时候。

    她希望夏府的水搅得越浑越好,只有这样,许太太才无暇顾及夏风的婚事,才能替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唯有抢在夏风成亲之前,生下长子,才算真正在夏府站稳了脚跟!

    要做到这点,只有借助杜蘅之力——换言之,必需暂时放下过往的恩怨,联手对外。

    这,是杜荭给她的忠告和建议。

    经过反复的思考,她决定采纳——因为,她别无选择。

    不等杜蘅答话,又有人来拜访。

    杜荇口里含酸:“你忙,就不用送了,我自个回去就。”

    杜蘅也不坚持,转过身回了屋,就把白芨叫了过来,附耳低语几句。

    白芨不断点头,飞奔着出了门。

    过了大半个时辰,才弯眉笑眼地回来,远远地冲杜蘅做了个手势。

    杜蘅微微一笑,专心接待客人。

    接连数日,登门拜访之人络绎不绝,杜蘅忙得脚不点地,有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大家似乎都已忘了几个月之前,临安诸人众口一词,指责杜蘅见异思迁,水性杨花,此时见了面个个亲热无比,对她赞不绝口。

    因日日与人解说,索性编了本小册子出来,凡来访者人手一册,回去还可随时翻阅,倒比她说得口干舌燥有用得多。

    初时只有紫苏几个丫头帮着抄录,后来杜芙知道后主动加入;再后来,不止杜松,杜修几个就连许氏也来帮忙奥术神座。

    也不知哪位勋贵夫人将册子拿到大相国寺,主动提出出资将其刊印成册,置于大雄宝殿之前供人免费取用。

    消息传出,首次刊印的五千册,两天便被抢夺一空,又赶着加印了一万本,这才将杜府诸人从每日抄书的窘境中解脱出来。

    等喘过气来一算,才发现已到了端午节。

    万幸的是,白前一家都未感染疫病,经二十天的隔离后,放回府来当差。

    往年这个时候,不止有庙会,还有龙舟赛,宫里也会举办端午宴,邀请命妇入宫。今年却是到处都冷冷清清,一派萧条景象。

    除了临安,之前发生旱灾,蝗灾的省份都先后发生了轻重不等的时疫,各地告急的奏折,雪片似地飞往京城,送进了御书房。

    临安城里因发现得早,措施又得当,疫情控制得还算不错。经过二十几天的防治,百姓不再谈疫色变。

    如今,却虑外面的疫情传入临安,造成二次感染。

    是以,朝堂之上一致同意,关闭了外城的八道门,许出不许进,除了每日所需的米粮果蔬,药材等物,一概不许入城!

    这下子,可把之前避疫躲到城外的勋贵公卿之流们急得发疯。

    每天想方设法,削尖了脑袋来找南宫宸,希望可以批得一纸手谕,进城避疫。

    可惜,南宫宸铁面无私,竟是不论亲疏远近,全部一口回绝了不算,反过来还要奚落几句:“尔等既然弃皇上不顾逃出城去,便该与城外百姓共存亡!”

    这样一来,不免得罪了许多权贵,他却依然故我。太康帝每天与内阁辅臣们在御书房集议,现在防疫的办法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积累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子,只需编撰成册,发行下去,令地方上照此推行便可。

    例如,实行患者就此集中症治制度,谁发现谁治疗,在各交通要道上设卡防止病人四处流蹿,交叉感染。

    皇上愁的是银子!

    减赋免?纾?涫潜厝恢?撸?词窃端?唤饨?省

    别的都可以等,然这救灾的药材和粮食,却是万万不可少的!

    偏偏去年从夏天旱到秋天;临到快入冬了,又来了一场飞蝗;紧接着又是数月的冰雪酷寒;又有各地驻军讨要粮晌;赶着就是春荒,大水,还闹出七星镇全镇覆灭的惨案;如今又来一场时疫……

    真是祸事不单行,一件接一件,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户部的银子流水似地拨出去数千万两,眼瞅着已是入不敷出,御书房里堆着的这许多折子,件件都是问他伸手要银子!

    教太康帝如何不急,如何不恼,如何不愁?

    怒起来,便在御书房里痛斥地方官吏无能,遇事不能自谋解决之道,只知道向朝廷伸手

    可这银子,并不是他骂几句人,撤几个官就能变出来的。

    五省疫病,这要是不加以控制,任其漫延,毫不夸张地说,大齐因此灭国都有可能!

    为了筹措这笔巨款,太康帝急得寝食难安,嘴角潦起水泡!

    ..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