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星空驿站 > 第25章 新行业废气标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邺,赶紧泡壶茶,这几天为了你家那事,可累死我了!”

    “好嘞,您稍等!”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一个礼拜,达叔终于回来了,姜邺既惊喜又有些意外。

    “这些天,您去哪了?我打了许多次电话怎么也联系不到您?”

    “这一次,我去了京都,本来想找机械部的几个朋友帮忙出个鉴定证明,哪知道,鉴定结果出来后竟然惊动了能源、环境等相关部委,这不,又搞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检验,具体过程我就不多说了,反正很麻烦,根本就脱不开身。”

    听这么一说,姜邺想起来了,达叔上次临走之前,确实带走了几台型号不一的X9柴油电动机。

    达叔为什么要这么热心帮忙,姜邺心中一直很好奇,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你呢,现在还年轻,很多事都没经验,我呢,趁着没退休,还有些人脉,能帮则帮,免得你到时候被人家卖了还帮着数钱。”达叔似乎看穿了他心中的疑惑,就随口解释道。

    对于达叔的说法,姜邺真没有丝毫反驳的意思,官场不同于商场,那里的博弈与资本、技术无关,比拼的是人脉和背后的势力。

    “达叔,我对您倒没有其他想法,就是看您这么辛苦,有些愧疚罢了。”姜邺见气氛有些不好,赶紧转移话题。

    “能让他们这样兴师动众,肯定说明咱们公司的产品质量过硬,科技程度更高,这么一来,应该会有些好政策下来吧?”

    “嘿,小子,几日不见,脑瓜子见长了哦!没错,确实有个议题正在商讨,不过,最关键的是还要看你怎么选择?”

    达叔也不藏着掖着了,浅浅抿了口茶,继续说道。

    “X9的检验结果出来后,上头准备强制提高柴油机的排气标准,但在此之前,他们希望能够把这东西全面普及开来……”

    “您意思是说,他们要我把专利授权出去?”姜邺一听到这,就知道啥意思了。

    “没错,柴油机的使用领域很广,需求量巨大,你一家公司绝对做不过来,倒还不如让他们去做,你自己就呆在家中悠闲的收专利费,不香吗?”

    “呃……”姜邺有些犹豫。

    “再说了,你那玩意儿也就是高级点的燃油机,辛辛苦苦能挣几个钱?但如果由你们公司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再生产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最后按销售收入的比例收点专利费,一年几百亿收入随随便便。”

    达叔根本就不给姜邺反驳和思考的机会,噼里啪啦一阵说教。

    其实,姜邺也大概猜到了上头的想法,无非就是想搞一次产业升级,创造经济增长点。

    要知道,X9柴油电动机虽然定义为增程发电机,但它本质上还是一个燃油发动机,市场需求量极为广阔。

    在交通、农业、电力等领域,X9柴油电动机绝对算是最节能环保的产品之一,它的功率不仅比老款柴油动机多出将近一倍,排放出的废气甚至比传统汽油发动机更低。

    有诸多以上优点,国内高层不心动才怪。

    “阿邺,只要你同意了这个条件,国内马上就会施行新一代排放标准,而柴油动机将会首当其冲,以最严格的标准来执行,目前看来也就只有X9动机符合要求。”

    “我们算过一笔帐,若国内柴油动机全部更新换代,统一使用X9燃油技术,将会节省全国40%左右的柴油用量,减少50%以上的尾气排放量,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可观、很诱人的财富。”

    达叔说的意思,姜邺哪能不明白,碳排放交易是目前国内最火热的话题之一,许多高新科创企业都觊觎这块大蛋糕,想尽办法从中分出一杯羹。

    因为这种收租式的经营模式简单粗暴,毫无风险责任,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就算是高科技公司也不例外。

    “达叔,您要是这么说,我当然不会反对,也愿意帮助那些授权的企业改造生产线,可这费用……”

    “这就好了,其他的我可就管不着,你们公司按照商业规矩来办就行,千万别心软。”见姜邺同意授权开放技术,达叔也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这一次来是很不情愿的,不是因为姜邺,而是机械工业部需要一个承诺。

    所有人都知道,垄断技术才是一个企业的巅峰大道,但国内的现实环境不允许姜邺这样做。

    排气新标准实施后,在没有授权X9专利技术的情况下,国内的其他同行很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无数产业工人将会失去工作,这是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的。

    所以,姜邺若是不同意授权新技术,肯定不会得到上头的明确支持,更不会有新的排气标准出台。

    反之,有了星空科技的技术授权和技术支援,国内同行企业肯定会想方设法将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甚至会走出国门,争夺国外巨头的市场份额……

    想通了这一切后,姜邺也就不再纠结,开始筹划与国内同行们谈判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准备打造一辆超豪华型的长途大巴。

    由于时间紧迫,前些天刚改造过的“双层太空线”巴士恰好有了用武之地。

    钟汉良在临走之前,特意招聘了一批与机械、电子相关的工程师,总共有20多人。

    这些工程师的年龄普遍偏小,基本都在30岁上下,有几个甚至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星空科技目前根本不需要在发动机、电动机等核心配件上下功夫,也不需要在生产线上增加品控和维护岗位。

    按道理,姜邺本来是不需要聘请这么多工程师的,但星空科技缺乏工业美学设计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修的机械智能固然强大,但情商却低的可怜,他设计的机械物品大多简单粗暴,毫无美感可言。

    让他设计一些没有暴露在外的机器设备或整体框架问题不大,甚至还能够做到完美无瑕的地步。

    就拿“双层太空线”巴士举例,经过一修重新设计后,动力组件的安装位置能够完美匹配巴士车体框架,在不降低动力的同时,又大大减少对车体的震动和噪音。

    一修现在能够拿出来的绝活也就到此为止,像外观的美学设计,内饰的和谐搭配,他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