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从流浪地球签到生存物资开始 > 第18章 第一次上地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

    上午。

    楚轩来到学校,何树礼的办公室。

    此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都是何树礼的主修专业学生,男女各半。

    “准备好了?”看到楚轩,何树礼脸上露出笑容。

    这态度。

    让他的学生都有点羡慕。

    平常十分严肃的导师,竟然有这么和蔼的一面,那眼神,他们从来没见过。

    这一次,是要去一个天文观测基地。

    他们早早就来,导师却没急着出发。

    没想到,等的会是一个年轻人,好像有一点点印象。

    毕竟,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有一段时间一起上课。

    “是的。”楚轩点头。

    课题实习结束,本来想休息几天。

    哪料到。

    一小时前接到何树礼的电话。

    估计也刚知道自己实习完成,于是便问他想不想去一个天文观测基地看看。

    楚轩顿时来了兴趣。

    来这数月。

    一直在地下城猫着,从未上到地面去过。

    现在终于有个机会。

    如今的他,孤身一人,虽然身为特惠人员,但却少了一些限制,比如上去。

    如果没有合理理由,只是出去溜达。

    肯定是不可能同意。

    然而。

    若是有合理理由,便不再有这禁项。

    倘若是现在的刘启,由于刘培强还在空间站服役,即使理由充分,也禁止。

    “那就出发吧。”何树礼道。

    。。。

    坐上校车。

    不久。

    一行人来到k32升降电梯。

    在地下城,升降电梯的种类很多。

    人员。

    车辆。

    物资。

    甚至还有电影中看到的,起降大型运载飞机的电梯。

    k32,是车辆运载使用。

    “好大!”

    看着眼前的工程车,楚轩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高近四米,钢铁覆盖,用料十足。

    看到楚轩的表情,一旁,由于莫名等了楚轩许久,心有不忿的人顿时撇嘴。

    “没见识!”

    虽然第一次见,自己也差不多这表情。

    “第一次坐吧。”何树礼笑问。

    “嗯!”

    “这还算小的,观测基地那边有一台更大的,你母亲是其主持研发的人之一。”

    “......”

    原主母亲,也是厉害了。

    。。。

    换上防护服,一行人上了车。

    地下城的防护服,相对来说,不难弄到,不然电影中一哥也不会做那生意。

    而且,还明目张胆发小广告。

    对此。

    地下城也没管得太严格。

    因为,光有防护服不够。

    还得有集恒温、恒压、供氧、通讯、电池为一体的维生背包,以及防护盔。

    这是地下城严控的。

    只要把握住出门这一关,就已经足够。

    大家相对而坐,车子发动,开进电梯。

    “一下,车载同步!”

    “两下,局域广播!”

    “三下,私人频段!”

    “手上的显示屏,可以实时反馈信息,包括导航、通讯、氧气储量,体征等等。”

    “......”

    何树礼十分耐心的解释着。

    楚轩自然知道这些,但也没去辜负其一片好意。

    装作萌新好了!

    十五分钟之后。

    【滴!抵达地面!】

    咔!

    电梯门打开,瞬间,车外温度骤降,车内倒没什么感觉,连头盔都没戴。

    车窗外,电梯显示屏上。

    温度:85℃。

    氧气含量:16%。

    已经是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也就是行星发动机周围,温度会高上一点点。

    其余地方,已经零下一百来度。

    呼呼~

    冰冷的风,带着‘白雪’。

    显然,不完全是雪,主要是固态二氧化碳。

    等到远离太阳系,零下二百多度,氧气和氮气,也会变成固态,到那时候。

    天空会变得无比澄澈。

    嗡~

    工程车发动,开了出去,这里是防洪堤。

    京城海拔几十米。

    此前的海啸,导致海平面飙升三百米,因此,行星发动机都有一圈防洪堤。

    平均高度六百,宽度达到三百米。

    矿石运载车,就停在防洪堤顶端。

    窗边。

    楚轩望着窗外,冰雪世界。

    一辆辆工程车也在主道上行驶。

    数十米长的体型,三千吨的极限载重,重工业金属风。

    机械美学!

    挺好看的!

    越往外开。

    地势缓缓下降,防洪堤周围的冰块,几乎被挖光,全烧了,现在正挖石头。

    没日没夜地送去聚变。

    工程车一个拐弯,瞬间,行星发动机映入眼帘。

    巨无霸!

    电影屏幕小,无法完全体现。

    真正看到,更加的令人震撼!

    仅仅是高度,就有十几公里。

    超过了云层,接近客机飞行高度的极限。

    不愧是人类倾尽全部资源,建造出的玩意。

    就说一座行星发动机所需要的钢材,就能......楚轩只能说,太特喵的昂贵了。

    这个地球,到底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哪来的那么多钢铁资源?

    看电影的时候,大家主要关注点是一些‘不科学’。

    比如。

    太阳不可能会急速老化。

    行星发动机推不动地球。

    除了行星发动机周围,别处不可能大雪纷飞。

    引力弹弓,不应该存在危险。

    ......

    然而,很少人关注,哪来的资源,建造这么多发动机?

    简单例子。

    灾变前,华夏一年钢铁产量十几亿吨,已是全球第一。

    而一个行星发动机多重?

    万亿吨级!

    转向发动机更重。

    即使是把地表以下十公里的铁矿薅秃了,也根本生产不出那么多的原材料。

    一座发动机,按照灾变前年产量。

    需要华夏钢铁企业生产好几百年。

    而这样的大家伙。

    全球有一万来座。

    不科学?

    不!

    这,就是科学。

    重核聚变的终点,就是铁,也就是说,一座行星发动机,就是一个炼钢炉。

    可以把石头等,序数低于铁的元素,聚变成钢铁。

    除了最初的发动机组,是倾尽全部资源建造。

    剩下的发动机建造原料多是这么聚变而成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