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极乐传说 > 四十二章:善财童子离家乡,文殊师利点迷津

四十二章:善财童子离家乡,文殊师利点迷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四十二章:善财童子离家乡,文殊师利点迷津。

    诗云:《燕山下》

    怀中的琵琶,丝竹的喧哗,城西楼外楼边的铜墙铁马

    人面和桃花,相映如彩霞,知己把盏白瓷玉碗酒中花

    古老的泥巴,疆域的远大,谁曾留意山脚的太行人家

    千年的挣扎,沧桑的变化,逐鹿中原穿梭往来燕山下

    而我怎能不知它,我又不能不知它,

    在先人肩膀我们自在闯天涯,

    三台并座冀州文人以醉风雅

    在河的北岸闻着冰雪不惧的梅花

    燕山下是谁胡服骑射仗气任侠

    易水河畔早已是四处繁华

    燕山下慷慨悲歌唱尽龙的文化

    不在乎英雄是否冲冠一发

    从爷爷那听玄鸟生商的神话

    和几经变迁地动乾坤的国家

    任远古的黄河流淌一城不落

    时间好象早就被这岁月蒸发

    是城墙战旗代替了竹木篱笆

    是歌舞升平变成了金戈铁马

    亭台烽烟四起诸侯七分天下

    看谁大浪淘沙乱世再来称霸

    五千年以后又从雁门关出发

    沿着长城去寻找美丽的神话

    石雕泥人看尽中原满是风沙

    皮影剪纸再现当年壮丽图画

    中山古道和燕赵就是我的家

    飞檐走壁发现襄都始于足下

    黄金台上清风伴雪千斤市马

    才看清原来这故事妙笔生花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花开花落,转眼十载。游春正在书房静坐,神游太虚,突然心中一动,叫来善财,吩咐他说:“孩子,你来到我们家已有十载,为父与汝二母所得皆已倾囊传授,你慧根深远,是佛种性,当下山游历游历,增长见识,以后也好教化一方。”

    善财童子孩子心性,天真活泼,本来好玩,现在得父亲吩咐,岂不是正合其意!他当即拜别父亲,又去找两位母亲和妹妹龙女辞行。金灵、妙应两位母亲虽然不舍,但也知游春之意,只有依依不舍地放行。但妹妹龙女则因为与哥哥从小一起长大,没有与哥哥分开过,而吵闹着,要跟哥哥一起下山去玩。

    游春立刻喊住龙女。看着父亲不怒自威的脸容,龙女不敢多耍小孩子脾气,只好乖乖的让哥哥走了。

    善财童子下得山来,好不开心,城镇乡村,森林大海,无处不游,无处不到。正是:得尝酸甜苦辣,观尽世态炎凉。宿根触动,加上在家父母熏修,现在善财已经深明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如影随形,不由欲求无上菩提,解脱自他,成就佛道。

    善财童子虽发如此菩提大心,却对于如何圆满成就没有一点头绪。正在茫然到处奔走时,善财看见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童子,骑在一头青狮背上,随后跟着若干童男童女,穿戴整洁,欢喜活跃,浩浩荡荡好不威风。善财看得高兴,又觉得奇怪,上前拜道:“你们曰子过得美好,怎么不管众生苦难,怎样才能解脱众生困难?”可是那些童男童女,谁也不理他。善财又去礼拜询问,还是如此。善财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只得呆呆地望着那一行人走远了,便伤心地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亮,自言自语道:“我明天一定要去找到他们,寻求怎样解脱众生苦难的道理。”

    原来,文殊师利与诸大菩萨、声闻大众,在逝多林听毗卢如来演说妙法。毗卢如来看见南方众生根基已熟,需派有高尚德行的菩萨去化度。他的慧眼扫视着全场,选中了多才善辩、具足大智慧的文殊师利童子,命他率众南行。文殊师利知道有些声望高的大比丘不服。于是现出神变,身高入法界,身大遍满虚空。声闻缘觉不敢正视,众菩萨也甘拜下风。金刚藏菩萨大加赞扬道:“文殊师利童子堪当此任。”

    文殊师利带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还有天龙八部随从护法。离开逝多林去到福城,住在大塔庙。此庙乃历劫菩萨说法之处。大家都知这是福地,平常都有一些众生,在此了悟真理。尤其是有根器的人聚会此庙,研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事。平时也有菩萨来显化指点。这次文殊师利童子到来,更满足了各类众生的愿望。因为文殊师利这个名字,在各类有情中如雷贯耳都不以童子相看,而尊称“菩萨”。同时他的确是已经登了十地的大菩萨。

    文殊师利来到大塔庙的第三天,正同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研究如何化度众生?自他两利,达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目的。

    正谈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忽然闯进来一个少年。这人正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因看见文殊师利的童子行列,都没有要他入列,晚上哭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善财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到大塔庙寻找文殊师利一行人。守门金刚哪里肯放他进去,但善财童子凭着自己的福报,身上散射出金银七宝的光芒。守门金刚还来不及分辨是非,善财童子已经进入庙内。

    善财来到场内,众童男童女见来了一个衣冠华丽的公子,感到很不顺眼,纷纷喝道:“你来干什么?……”

    善财道:“我看到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为人生种种苦难困住,不知道怎样才能解脱这种种苦难?……”

    一个童子道:“你是阔少爷,还会有什么苦呀?”

    善财童子有口难辨,足足说了半个时辰,也跪了半个时辰,善财说不清楚,众童子也说不出解脱难苦的道理。文殊师利童子睁开慧眼,将善财的前因后果都了解得很清楚。见善财生得眉清目秀,鼻正口方,有三十二相的雏形。虽具足善根福报,但缺乏智慧,需要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便慢慢地开口说道:“善男子,你见众生受苦而能起慈心,甚为难得,当知释迦牟尼佛亦如此始起慈心。我且为大家说此因缘。”

    文殊师利童子继续述道:“一时,为期三个月的夏安居结束时,比丘们深得法益,身心自在清凉。为表达对佛陀的无比感恩,比丘们前往舍卫国中的树给孤独园,恭敬礼拜释迦牟尼佛。佛陀见到比丘们,即以慈悲的口吻慰问大众:“这三个月来的生活起居,是否有所匮乏?身心是否安乐?”

    佛陀的侍者阿难,在一旁见到佛陀如此慈愍地关心大众,深为佛陀的广大悲心所感动。因此,恭敬地请问佛陀:“世尊,您的慈悲令弟子们个个如沐春风。您这般不忍众生受苦的悲悯胸怀,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佛陀微笑著对阿难说:“无量劫前,在地狱中有两个罪人。狱卒剥取他们身上的皮,用作拉车的皮带;并且,命令他们共拉一辆十分沉重的铁车。在拉车的过程中,狱卒还不断以铁棒殴打他们。两个罪人就这样来回奔波,毫无喘息的时候。”

    “其中一人终于体力不支,晕倒在地;狱卒见状,又是一阵毒打。见到同伴如此悲惨,另一人心生怜悯,告诉狱卒说:‘可不可以让我代替他?我一个人来拉这部车就好了。’狱卒听了大发雷霆,以铁棒重重地捶打这个人,这人当场身亡;然而,由于一念悲心,结束了地狱的业报,投生于忉利天。”

    说完了这则故事,佛陀告诉阿难:“地狱中心怀慈悲,愿代同伴受苦的罪人,就是我的过去生。自从在那一世当中,看到地狱罪苦众生受苦无量,我就发起了大慈悲心。此后,生生世世对一切众生都心怀慈愍,不曾退舍,直到现在。”阿难聆听了佛陀初发慈悲心的因缘后,十分感佩佛陀的慈心悲愿,欢喜地依佛陀的教诲,精进用功修行。”

    “善男子,以上即是佛陀始起慈心因缘。”

    “善男子,你先到南方胜乐国去,那里有个妙峰山,山上有个大善知识,名德云比丘。你去参拜他,按他说的办,会如你愿的。”

    善财童子说:“我受父母严命,游历四方,求你们让我随同你们一道修行。”

    文殊师利正色相告道:“善男子,我们是不会收你的,你一定要去南方胜乐国找德云比丘,他会指引你解脱苦难的道路。”

    善财无法,只得硬着头皮离开大塔庙,见门侧立一碑,碑上刻着字,曰:

    山林还又入林中,便是娑罗佛庙东。

    师子频申芳草绿,象王回顾落花红。

    六千乞士十心满,五百高人一信通。

    尊重吾师向南去,百城烟雨渺无穷。

    善财读罢,心里豁然开朗,无所顾虑,径直往南走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后会分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