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极乐传说 > 十六章:花开见佛悟无生,清净明诲真修行。

十六章:花开见佛悟无生,清净明诲真修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六章:花开见佛悟无生,清净明诲真修行

    诗云:

    举手投足皆佛事,扬眉瞬目尽性真。

    不动道场应尘刹,倒驾慈航入婆娑。

    偈曰:

    家家皆有古观音,户户全是老弥陀。

    试问天下谁度谁,原来幻师化师幻。

    且说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见无相菩萨、妙应菩萨、幻现菩萨三位菩萨皆已洗净尘劳,显明清白,即于前引路,共往阿弥陀佛说法之所??七宝讲堂。一时,极乐众生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极乐众生,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香风吹动七宝妙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

    终于可以亲眼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主大慈大悲大雄大力阿弥陀佛,亲耳聆听西方极乐世界主大慈大悲大雄大力阿弥陀佛的教诲了。无相菩萨、妙应菩萨、幻现菩萨三位菩萨皆心驰神往,心潮随之起伏不定,汹涌澎湃。正所谓“花开见佛悟无生,游子归家唤有情”。

    阿弥陀佛果然不同凡响,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稳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即可得生,极乐世界。

    有诗为证: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无相菩萨、妙应菩萨、幻现菩萨三位菩萨见西方极乐世界主大慈大悲大雄大力阿弥陀佛如此相好庄严,即随众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已,退在一边,合掌视佛,目不转睛,愿佛慈佑,不舍于佛。

    观世音菩萨,承佛神威,从坐而起,合掌白佛言:“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主大慈大悲大雄大力阿弥陀佛,现今有无相菩萨、妙应菩萨、幻现菩萨三位菩萨,应愿而来极乐世界,愿佛慈悯,开示彼等,令其悟入佛知见。”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观世音菩萨。善哉善哉,如汝所愿。汝当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观世音菩萨及大众等,默然受教。佛告观世音菩萨。汝常闻我于众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观世音菩萨。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若修三昧,本可出尘劳。但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婆娑世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观世音菩萨。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想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是如是。”观世音菩萨和应着阿弥陀佛。“此有一例,可得一观。”观世音菩萨一指菩提叶,即现一段图文并茂的“记录片”于其上。内容为: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但没有显著的效果。后来遇见保阳子,因他是有道之士,对摄身之道很有研究,所以就向他请求除病的方法。保阳子经过望、闻、问、切后,已了然他的病源。于是对他说‘你的心疾,乃是起于烦恼,而成于妄想所致。心理常受著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妄想,忽生忽灭炽燃不息的侵袭,因而使精神受耗损。“被妄想所困扰叫做幻心”,“能以智慧警悟幻想为妄,而不随波逐流,立即斩断而不再想下去,叫做觉心”。人都有妄想,所以“不必害怕妄想念头生起,最怕的是警觉太迟”。我们一有妄想的念头即是病,能及时警觉照见其妄就是药。但得心空如太虚,一切烦恼妄想即无着处。到了这种境界又有什么病可生?现在你所罹的病,是由于水火不交所致。大凡见美色而起贪爱,使身体奔逐于声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内心之欲。凡贪爱于美色,身心二欲就缠绵不断,做事损精伤气,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漏泄,肾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至上炎,而可以下交于肾。水火能或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药而可使病霍然痊愈!’邝子元静聆了保阳子这一番道理,回去后即屏弃一切声色之乐,独自按时静坐于书房,念起即觉,扫空一切妄想。如此继续不断,经过一月后,果然他百治无效的心病,竟勿药而愈。心境明明,智慧转增,能辨识正邪之道,不为外境所诱惑,并且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待观世音菩萨示现完法象,阿弥陀佛又继续说法。

    观世音菩萨。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若修三昧,本可出尘劳。但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婆娑世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彼佛神力化生,本无命根。彼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彼佛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使得其味。奈何彼佛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观世音菩萨。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彼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是如是。”观世音菩萨又和应着阿弥陀佛。“此一有例,亦可得一观。”观世音菩萨又一指菩提叶,即又现一段图文并茂的“记录片”于其上。内容为:

    徽州地方的商人程伯鳞,长久以来都居住在扬州,他拜观音大士非常的虔诚。乙酉年的夏天,北兵破了扬州城。程氏就向观音大士求救,于是就做了一个梦。大士告诉他说,你们一家十七口人,其中十六人都不在劫数之中,只有你在数难逃。

    程氏醒过来之后,又很虔诚的祈请大士保佑,于是又做了一个梦。大士告诉他说,你前生杀了王麻子二十六刀,现在必须要偿还,绝不要逃避。你要吩咐家中十六口人,通通待在东厢房,你自己独自一人,在中堂等候,不要连累家人。程伯鳞听了之后,点头称是。

    五天之后,有个北兵敲门。程伯鳞就问他说:‘你是不是王麻子呀,如果是的话,就来杀我二十六刀吧。如果不是的话,我们之间没有怨仇,你就不需要进门了。’

    门外的兵说:‘我就是王麻子。’程氏就开门让他进来,兵下马之后,很惊讶的问他:‘你怎知我的名字?’程氏就把所做的两个梦告诉他。

    兵就叹息说:‘你前世杀我二十六刀,我今世杀你报仇。那么来世你不是又要报仇吗?’于是就拿刀背,击了程氏二十六下而原谅他,并且还护送他们全家到金陵。

    待观世音菩萨示现完法象,阿弥陀佛又继续说法。

    观世音菩萨。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若修三昧,本可出尘劳。但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婆娑世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诱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释迦牟尼佛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佛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释迦牟尼佛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释迦牟尼佛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观世音菩萨。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是如是。”观世音菩萨又和应着阿弥陀佛。“此有二例,亦可得一观。”观世音菩萨又一指菩提叶,即又现一段图文并茂的“记录片”于其上。内容为:

    其一:姑苏城阳山西边的王象桥附近,住了一户农家。每次稻穗成熟时,这对夫妇就去偷折邻居田里的稻穗以获利。

    有一天,农夫过世的父母,忽然附身到他女儿的身上,大骂他说:‘你盗邻家的稻谷,冥府却要我们去折自己田里的来还。现在我们两只手都折得受伤,痛苦不堪。你怎么能害我们到这种地步呢。’

    其二:姑苏人金龙川的表弟,住在浒墅关。他生有一个儿子,经常生病。有一次,父子二人偶尔同床而卧,不久就有鬼把父亲的魂魄摄入冥府。

    冥官责备他说:‘你欠了某人这些债,怎么那么久了还不还?’

    父亲回答说:‘我不认识这个人呀。’于是冥官就把债主叫出来相认,原来就是他的儿子,结果他也回忆起前世曾欠对方的债。

    冥官就告诉他说:‘你赶快替他做佛事,把债还给他。’他答应之后就醒过来了,而他的儿子,仍睡在床上好好的。这时他的心里,更加清楚明白。

    后来他就替儿子做佛事并请医生治病,刚好把欠债都还清时,儿子就死了,母亲哭得很伤心。

    父亲说:‘不须要哭,他是来讨旧债的。’于是就把梦里的情形,向妻子诉说。此后两人都持戒修道,现在他们还在。

    待观世音菩萨示现完法象,阿弥陀佛又继续说法。

    观世音菩萨。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释迦牟尼佛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观世音菩萨。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是如是。”观世音菩萨又和应着阿弥陀佛。“此有一例,亦可得一观。”观世音菩萨又一指菩提叶,即又现一段图文并茂的“记录片”于其上。内容为:

    黄山谷,宋朝人,因为受当时风气的影响,喜欢填写有关男女情爱的哀艳词章。有依次同画马名家李伯时,去参访当代得道高僧圆通秀禅师。秀禅师为了不忍心见他迷于做哀艳词章,致遭堕落的危险。所以他警戒完李伯时,嘱他不要在画马,因为画马时,心念形随心转,恐难免会堕落成马身。然后又苛责他说‘大丈夫怀有盖世的文才,难道竟用以写作而无益于世,而又动人邪思的哀艳词句吗?’黄山谷听了秀禅师对他的苛责,很不以为然反自以为是的笑著说‘据禅师著么说,难道我也会向李伯时一样变成马吗?’秀禅师听他如此的反驳,乃特别以威严而庄重的态度,很诚恳的开示他说‘李伯时如果为了画马,念想在马,模拟既久,难免堕落成马而不自知,但也只是他自己的事。而你做那扰乱人情思的哀艳词章,不知会令多少人读后,动起邪念而贪好淫色。这种会人于淫邪的作为,岂止是变马而已,恐怕地狱正等著你投进去’。黄山谷被那义正言词,因果报应道理的当头棒喝,深知秀禅师乃一有道高僧,绝不会虚言骗人。顿时猛悟其间的利害关系,愈想愈可怕,遂极为恐慌的向秀禅师礼谢悔过,发誓永不在写作那哀艳词章了。

    待观世音菩萨示现完法象,阿弥陀佛又继续说法。

    颂曰:

    谈玄说妙多虚妄,戒定慧学真无漏。

    灵山在道行方到,性命圆融正修行。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后会分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