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谁都会变老 > 第一章 鹦哥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937年的一个早晨,从平遥城北边巷子一个窄得像条带子的院子里默默地走出了六个人,那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四个孩子,六个人几乎都衣不蔽体。父亲肩上背着一个包袱,背上还系着一个大约十寸口径的砂锅。最大的男孩背着他的妹妹,另外两个小男孩则各自背着一个小包袱,母亲走在他们俩中间。父亲轻轻地将门合上,伫立片刻,一行六人踏上了茫茫的逃难路。最小的孩子大约两岁模样,她也似乎很难过,瘦小的身子伏在她哥哥的背上,头却一直扭向门的方向,直到那焦黑的院墙完全消隐,那个早晨像一卷年久失色的胶片永远定格在了她的记忆之中。

    要说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先来描述一下他们曾经生活、也许将来还要继续生活的这座小县城(只是也许)。正如大仲马描写茶花女先要对她的相貌作个介绍,雨果请出埃斯美拉达也要先对教堂有个交待。一个人的相貌与其人生息息相关,一个人所生活的城市也与其命运休戚与共。

    直到今天,我们看到平遥县城的中心依然矗立着那座光彩夺目的建筑——市楼。一想到曾经有无数的古人从它身边走过便使人产生一种深重的历史兴叹感。今天的平遥县城依然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模样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演变中的奇迹。平遥古城以市楼为中心,主街南北贯通,即著名的明清老街,东西走向的街共有两条,分布在市楼两侧,若从空中鸟瞰呈一个“工”字布局。除了这工字街平遥城中还分布着许多街道,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蚰蜒巷之说。甚至步入其中实地走访还不止这么多,竟像《红楼梦》中的人物,直转得你眼花缭乱,扑朔迷离。这些小巷迂回曲折、相互交通,不熟悉道路的人犹如撞入迷宫。每条小巷、小小巷几乎都有名字。城隍庙街、关帝庙街、衙门街、花园街、佛教巷、二合木巷……一听就知道这些街道以地标建筑命名。有的以姓氏命名,如闫家巷、米家巷、段巷、郭家巷……还有一些街巷被冠以许多有意思的名字,大约是先辈们随意叫出,却叫得形象便一直遗传下来,如葫芦肚、豆芽街、担水巷、站马道、圪垛巷、夹扁头巷、鹦哥巷……葫芦肚和豆芽街以形似命名,站马道在古代是一个贩马的集市,夹扁头巷顾名思义,这是一条窄到不能再窄的巷子,胖一点的人需要侧身才能通过。西郭家巷中保存着一棵年逾千年的老槐树使这条巷子变得极不寻常。那老树盘根错节,犹如一条打坐的深海老龙,而头顶的枝枝丫丫则是它渴望再次穿越天空的龙爪。有人说这棵槐树是城里最古老的,也有人说城隍庙的那棵比这棵还老一些。

    在市楼正对面与南大街相连有一条幽深的小巷,据说在这里曾住着一块神奇的大石,它安安静静地躺了好多年,突然有一天被考古学家意外发现,鉴定是一块年代久远的鹦哥化石,这条小巷也跟着沾光,叫做了“鹦哥巷”。

    “鹦哥巷”一共有十几处民居。其中一处住着大地主,是这条巷子里唯一的一户有钱人家。那院子从外看门庭敞阔,门口还蹲着一对雄武的矮狮子,这后来便成了这一带孩子们嬉闹时的坐骑,但旧时却不敢,连有钱人自家的孩子也不会,怕冲撞了神灵。进入院子,里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所有的房屋布局严谨、尊卑有序,建筑美中又蕴含着一种文化之美。正房按照传统布局坐北朝南,后面还附有一个精致的小花园。正房之上是一座娴静而婉约的绣楼,到五十年代还在,后来便一度消亡了,那是院子里唯一没有保存下来的东西,只空留一座通向房顶的石质楼梯让人生出无限遐想。

    看了这里再看向别处,其余的院子仿佛是为了衬托地主家而建的,大多畏畏缩缩、破破烂烂,从街上尽可以一览无余,但也没什么妨害,因为穷人的家同他们的胃一样空空如也,没有什么怕丢的。

    我们的主人公离开的那个院子就挤在这些破败的院落之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