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谍战金陵 > 第239章 抽丝剥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士族虽有不足之处,但士族却也深得民心,丞相就不到时候不好收场?”陈子歌眼神锐利,脸上全是肃然之色。

    顾怀仁笑着走到了一旁,“士族为何深得民心?不过是士族给予了他们一些小恩小惠,可若不是士族漠视律法的存在,百姓身上的赋税又怎么会加重?仅是这样还不知足,甚至还企图掌握整个陈国的经济,尤其是沈家为更甚,沈家的威胁想必公主比我清楚。”

    的确如顾怀仁所说,之前的沈家的确是掌控着整个陈国三分之一的经济,其势头远比皇族还要茂盛,文帝不是没有想过要压制,可到底沈家的势力覆盖太广,牵扯也太深,这才拿沈家毫无办法。

    “若不是沈勘之事,丞相又要用何种理由来削弱沈家的势力?”

    “从沈勘和太后走到一起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结局。”顾怀仁似笑非笑的看着陈子歌,“其实说来我和王爷不过是为了公主和幼帝做了嫁衣,如若沈家的势力不削弱,公主还以为沈家是沈郎一人说了算?恐沈郎也不会肆无忌惮的帮公主。”

    对于沈郎对陈子歌的心意顾怀仁不敢质疑,但对沈家内部之事顾怀仁却是知晓一二,旁支的壮大给沈家本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和沈勘牵连的势力,更是不容小觑,不过顾怀仁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到沈勘居然还留有后招。

    “沈勘之心也代表了沈家很多人的心思,谁也不愿意屈与人下,沈老也如此。”顾怀仁故意咬重了最后一句。

    陈子歌笑着走到了顾怀仁的身旁,“沈老虽有其心,但却并未付诸实际的行动,否则沈勘也不会兵险一招。”

    虽太后是迫于无奈,但沈勘又何尝不是被现实的情况所逼迫,若不是沈老察觉到了什么,又岂会那般草草行刺,甚至是留下了不少的足迹。

    “看来沈郎对公主真是知无不言,可公主又可曾得知沈老其实也曾参与了此事?”顾怀仁眼里的笑意十分的刺眼,让陈子歌极为的不舒服。

    陈子歌压制下了心里的不舒服,思索着顾怀仁的话。

    “沈郎为何在那个关头外出,真的是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即便沈郎没有察觉,可沈老却不可没有察觉,既已经察觉,但却还是纵容着此事发生,又何尝不会表明了沈老的心思?”

    “不,既事情已成定局,沈老没有理由去冒险改变。”既然文帝已经将陈敦立为太子,那也意味着大皇子陈纪已经没有了可能,如此一来参与刺杀文帝一事便成为了画蛇添足。

    “我只说沈老有其心思,沈老或许刚开始没察觉,但在事情发生你知己定有所察觉,既察觉无所作为,只说明了一件事,沈老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陈敦继承大统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沈勘之所以冒险行动,一是为了野心,二则是怕事情暴露,为何会怕事情暴露,定然是有什么马脚被文帝察觉,可既然文帝已经察觉,又岂会什么准备都不做?

    想到这里的陈子歌变得疑惑了起来,可仔细一想好像又明白了什么,那就是文帝其实并未察觉到什么,察觉的是沈老,可文帝遇害对沈老并没有任何的好处。

    “陛下虽已成为了大统之人,但公主别忘了,刺杀一事并非滴水不漏,沈郎为何如此清楚?”话落,顾怀仁便回到了椅子上坐下,端起茶杯轻抿着茶。

    既然都清楚,那想要拿捏住太后和沈勘的把柄就太过简单,可若真的是这样,那沈老和沈礼也不会那般被动,所以陈子歌很快便否定了顾怀仁的说法。

    顾怀仁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可并未勉勉,而是继续淡定的坐在椅子上,“公主有疑虑是为正常,毕竟此疑惑我也未曾寻找到答案,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沈老决计对沈勘所行之事有所察觉,且不说为何不做出保护文帝的措施,却也未曾告诉文帝,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沈老究竟有何打算就让人捉摸不透。”

    陈子歌抿唇不语,对于沈礼她是不想要怀疑的,尽管沈礼在一些事情上对她有所隐瞒,但却不曾伤害过她半分,所以和很多的事情她不愿意去深想,有的事情一旦深想那疑虑便会紧接而上,怀疑的种子便会在心里生根发芽,这是她不愿意之事。

    “丞相今日所言我已经记在了心里,不管沈老当初有何打算,沈老现在已经不在了,沈家的势力也得到了削弱,就这件事情上而言,我的确该谢你和二皇叔。”

    顾怀仁抿唇轻笑,对陈子歌的逃避有些不是滋味,其实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承认其实他心里是不甘的。

    若继续和陈子歌保持对立的情况,或许他还有理由说服自己不要去嫉妒,可现在已经明知道陈纲的心思后,心里压抑的种子便开始萌芽,一旦萌芽便不可压制,那埋藏在心底的欲望在逐渐复苏。

    陈子歌哪里知道顾怀仁的心思,依旧沉浸在顾怀仁给予的消息里不可自拔。

    沈老明知道文帝有危险而不给予提醒,于这事而言,陈子歌的心里还是有些埋怨的,但到底逝者为大,所有的恩怨都随着沈老的离开而终结。

    若说怨恨沈老,不如说怨恨太后来得妥当,但防太后念及旧情,或许文帝便不会死于刺客的刀下。

    想到这里的陈子歌极为的不是滋味,也开始迷惘了起来,虽那不是太后的本意,可到底还是一个知情者。

    她不禁想到文帝是否也猜到了刺杀和太后有关,文帝知道后心情又如何?又到底抱着何种心态将虎符交到了她的手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