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大明王朝之蓝海 > 第十一章 顾大人的老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娘走进书房,只见顾大人和一个四十左右的蓝衣文士对坐桌旁说着什么。

    “青娘,这是我的开蒙老师,徐光启徐老师。老师,这是贱内。这是我新近交得的一个小友,宋应星。应星,快过来见过祖师爷。哈哈哈。”

    雪姐儿躺在摇篮里吃惊得快蹦起来了,当然,她蹦不起来,只能含糊不清地叫了一声,大人们听着也就是一个小婴儿在笑吧。徐光启,宋应星,这两个人怎么碰一起了?

    “我和二弟五六岁要开蒙读书的时候,家里请的先生病了,没多久就过世了。恰好徐先生的蒙学馆名声在外,我父亲就把我和二弟送到徐先生家读书,后来二弟身子略有些不好,家父家母有些舍不得,还是请了先生在家里教,我却喜欢先生的教法,一直在先生的学馆读书,直到我后来进学。”顾大人解释道。

    青娘和徐先生见礼,回到里间整治了齐整的攒盒,亲自安好攒盒,又重新奉上新茶,这才带着小红,推着雪姐儿去厨下准备午饭。

    “老师是什么时候收到我的信的?您答应过来给我们的书院讲一阵学的吧?您是从南京过来的?”顾大人笑问。

    “实话跟你说汇海,我这次过来也有我的想法。我总觉得,现下太平盛世,皇上圣明,民无饥馁,可是,也要防备着天灾。老百姓啊,民以食为天,那荒年里,穷人没得吃的,流民死伤无数,那些富户,也免不了被抢被杀,一样可怜。汇海你也知道的,我这些年在华亭试种甘薯,一直也没推广下去,这次我可是想借着你县太爷的势,在奉新先种一批,再推广开来,再向全国推开。这甘薯在福建一带荒年救了不少人命呢。”

    “老师说得对,想当年太祖爷强制推广棉花种植,让我大明子民都能穿上棉衣,盖上棉被,太祖爷真是天恩啊。要是甘薯能让我大明子民荒年也能吃上饱饭,不又是一桩大恩德。”

    “汇海,我这次在南京可是见到了很多过去未曾见到的东西,听到过去没听过的声音。再加上前些年在两广做教书匠,接触了好些外洋的人和物,真是大开眼界啊。这大千世界,除了我大明,还有别的一些国家,也是有明主,有忠臣的,还有一些完全有别于我大明的物产,真是闻所未闻,非常有趣,等有空了我们再细说。

    听人说汇海在奉新做了很多有益百姓之事,特别是重建华林书院,我听说现在还办了女医班和养生班,华林书院历史上倒真的有女学生呢,这个倒是还有渊源的。”

    “老师,这事还真是亏了今上立牌坊表彰的胡士?胡大人。今上不是从内库拨出三万两银修牌坊么,胡大人看我们在努力重修华林书院,给今上上奏,请求将拨给的三万两银中拿出两万两用于重建和维持华林书院,只用一万两来修牌坊,今上也恩准了,又特地表彰了胡大人。这两万两银子,死死地收着花那也会坐吃山空,我们有三个人管着这银子,我,胡大人,还有湖州沈沉沈兄,把这银子经营着,只用它的息钱。我们还在全县士绅中募捐,这办学的事,大家也支持。有了这些钱,我们就从各地请了好些学问大家。老师明日有兴么?我陪你去会埠看看。顺便还可以看看刚修好的华林胡氏的济美牌坊,认识一下胡大人。应星,明日我们一起去。老师,应星是这一批孩子里最有灵气的,他可不光会做几篇八股文字,他对百工技艺,天文地理都有兴趣,一通百通。”

    “老师过奖了,应星在祖师爷面前不敢放肆。祖师真的种过甘薯吗?我倒是听说过甘薯这东西,不过没见过。真是好种产量又高,不占良田,生熟都可食?”

    “那是自然。不过,不用口口声声叫祖师爷了,我看上去也没那么老吧。就跟你老师一起混着叫老师好了。说起来,你老师是进士,我可才是个举人。”徐光启并不拘泥。

    “不好吧?”宋应星犹豫着看向顾大人。

    “让你怎么叫就怎么叫吧,老师也不是古板人,反正到书院给你们上课,也是你们的老师。”顾大人笑起来。

    “两位老师,应星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今日正好请教。您看啊,徐老师可算得上是满腹经纶,还是顾老师的老师,可举业上还在顾老师后头。这科举之路是不是主要凭运气呢。讲实话,我并不很喜欢八股文章,我喜欢的是那些有益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但是八股文字又是进身的唯一道路。老师,我该如何选择呢?”

    “应星,还有汇海,为师这里多嘴几句。

    说起这科举之路,惭愧,为师自十九岁考取秀才,三十六岁上才中举。那还是恩师焦?焦大人从落第的试卷中把我的卷子挑出来,居然侥幸了一个应天府的解元。会试又落第。但是,我还是会继续考下去。

    你们可知本朝我最敬佩的两个人物是谁?新建伯阳明先生,前首辅张居正张大人。汇海别担心,我也不会在外面乱说的。过了这么些年,今上也应该明白了。就像于谦于阁老,总有见青天的时候。新建伯不也是隆庆时才复爵的么?所谓不为人妒是庸才。他们都是有天分有大抱负的人,做八股文字确实浪费了他们的天才。可是,这八股文就是一个实现抱负的敲门砖啊,如果你不敲开那扇门,如何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呢。

    当然,我也不是说考不上进士就没出息。这么说吧,我还有两个敬佩的人,其中一个还是目不识丁的女流之辈,那就是前朝我们松江府的黄道婆。黄道婆本是穷人家孩子,十二三岁就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后来她逃到崖州学会了黎族人的纺织方法,从崖州回到乌泥泾,又自己改进了织机,教会了乌泥泾人,如此乌泥泾被不胫而走,连带着整个松江府的布都驰名天下,你们说这算不算有出息,算不算青史留名?

    还有个人,也是本朝的,终其一生功名也只是个秀才,却写出了一本旷世医书,造福芸芸众生……”

    “我知道老师说的是谁了,是曾做过太医的李时珍先生吧?正好我们学里还请了庞鹿门和瞿九真两位先生,他们可是李时珍的传人,一个传承了他的医学,一个传承了他的儒学。可惜李时珍的次子李建元先生前些年也过世了,据说建元先生是继承时珍先生医学造诣最深的……”顾大人接口道。

    “《本草纲目》这本书也是李建元先生呈给朝廷的,先是在南京印了一版,我听说咱们江西的的夏良心巡抚也正在准备再印一版呢。”宋应星也插嘴道。

    “这么说时珍先生的两位传人都被汇海请来华林书院了,那真要拜访请教一番。”

    这名义上的祖孙三代人话很投机,聊得热火朝天,青娘过来请吃饭都请了几趟,饭后又接着聊,一直聊到深夜。因为明天还要一起去书院,就打发徐老师和宋学生在隔壁沈家花园住了,明日好一早出发。现在,沈家花园似乎是顾大人家的客房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