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孤唐明月 > 第150章 五姑娘 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承乾看着微漾起绿波,默然不语,贞观元年前后李世民亲自主持了关于“大唐未来的施政方式”的辩论,其间以封德彝为首的朝廷重臣普遍倾向于霸道,独魏征力荐王道。

    前者为仁政,以怀柔理天下;后者为猛政,以强力治天下!

    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澄澈的眼睛里看不出什么想法,他似是不解的说道:“我记得舅舅当时,好像是支持霸道的吧。”

    长孙无忌笑了笑,他并没有避开这个问题,“陛下历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行王道仁政,轻徭薄赋,宽减刑罚,惩治腐败,戒奢从简,韬光养晦。

    现如今大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蒸蒸日上,由此看来魏征是对的,倒是我们错了。”

    面对长孙无忌的的坦然认错,李承乾在心中笑了笑,他从掌权者的角度,和后世卓越的眼光来看。

    李世民实行的不仅仅是王道,而是王霸之道并行。

    事实上自后世的角度来看——秦始皇、隋炀帝、汉武帝、宋神宗、清世宗等人就是偏行霸道。

    而汉文帝、宋徽宗、唐高宗、建文帝、嘉道咸等则是偏行王道。

    真正有大作为者,实际上多是王霸两道并举,如周文王、唐太宗、唐玄宗、隋文帝、宋太祖、明成祖、康乾等。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历史上的君主无非以文治武功而英名流传,厉行王道或霸道者均有所成。

    然而王霸两道均不遵循者,必然是败家毁国的昏君,如秦二世、汉灵帝、明神宗等。

    对于长孙无忌之前无时无刻不隐含着劝他实行王道的话语,李承乾并没有开口反驳,长孙无忌刻意提出的这个话题倒像是一层?樽樱?峙滤?嬲?胨档幕刮此党觯??故窍胩???飧鼍司嘶褂泻胃呒?

    果不其然,长孙无忌捋着胡须似是不经意间开口问道:“高明你日后对这朝堂可有何打算?”

    李承乾谦虚的说道:“舅舅,乾儿我虽有几个月监国的经验,比起朝中诸多大臣实在是不敢专擅。

    诚恐日后监国,还仰赖舅舅和各位相公的扶持。”

    长孙无忌听罢,伸手再次在李承乾的肩上拍了拍,同时李承乾稍稍躬身,以此来方便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离开亭柱,负手而立似是指点李承乾道。

    “陛下当初评议前朝文帝,说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

    多疑于物,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常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

    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

    李承乾接口道:“父皇认为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一日万机,独断皆一人之虑。

    而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不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对于李承乾的话,长孙无忌笑而不语,无论是对于臣子还是对于皇帝来说皇帝垂拱而天下治,这种无为而治道家理想中的治国方略都是最渴望的。

    李承乾心中微嘲,无非是想要更大的权力,效霍光当年之状。

    如今主弱臣强,一旦李世民有个闪失,凭他现在对朝堂的掌握,实在是难以压住那些劳苦功高的大臣。

    更何况,过去一年中他远离长安,尚不知道有多少人,人心思动。

    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等到段志玄携大军归来便可,有了军权的支持,腰杆了才能硬起来。

    起码先将李渊的葬礼办好,李承乾想到爷爷李渊的遗嘱,却是心头发酸。

    他幼时亲眼见过李渊身为皇帝时的意气风发,气吞寰宇,也看过他被幽囚于宫内的苦闷与抑郁,也陪伴过这位曾为前朝显贵,后为开国之主的孤独老者。

    他作为一名老来英雄,最终的结局却是子孙俱不在身边,在风烛残年之际,又重挑大梁孤独至死的开国皇帝。

    一生奢华的李渊,却是要求李世民在他死之后,像汉代的皇帝一样薄葬就便可。

    要求李世民也没必要太遵循古人守孝三年死规定,以一天来代替一个月来执行,至于陵墓,一切俭约从事。

    作为子孙,不能在长辈死前陪在他身边,却是莫大的遗憾!

    更何况,在李承乾心中,他早已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位老者,既同情,又仰慕。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悄然间已是潸然泪下。

    长孙无忌看着垂泪的李承乾,心中既惊又疑,最终却是一叹。

    还是太年轻了,一点心事也藏不住。

    “高明你……”

    李承乾擦拭去眼泪道,“舅舅不必担心,乾儿只是想到了皇爷爷,想到他的遗嘱,自己不能尽孝,心有所感……”

    长孙无忌脸色柔和开口安慰同时提醒道:“太上皇已逝,高明你要节哀。

    观音婢和我谈过了,时下情况不同以往,太上皇又有以日易月之嘱,所以她打算服孝后将你与苏家那小丫头的婚事也办了。

    必竟你作为太子,至今尚未有太子妃,朝中多少也有些风言风语。”

    李世民还没死呢,现在就考虑到了皇太孙吗?

    李承乾心中一叹,皇室有无继承人与人心的稳定一直都有很大关系,为皇室开枝散叶这种事情也是他的职责。

    长孙无忌抬头看了看天色,天边隐有些昏黄,继续开口劝慰了李承乾几句后便托词转身离开了皇宫。

    于宫门削送走长孙无忌后,李承乾驻足看着长孙无忌离去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

    长孙无忌的掌控欲表现的虽不明显,但李承乾仍然能够觉查到隐藏在那一幅和善舅舅面孔下的,是对权力深深的渴望。

    接着李承乾自嘲一笑,自己还没当上皇帝呢,这疑心病就已病入膏荒了。

    他能够得到长孙无忌等诸多大臣的支持已经是很圆满了。

    但是现在,除了自己从吐谷浑带回来的兵马,他,谁也不信。

    落日渐垂,红霞弥天,李承乾回首看了眼皇宫,高大的宣武门上,禁军肃然而立。

    李承乾回身拉过一名侍卫,低声叮嘱了几句后,慢悠悠地领着护卫返回东宫。

    那名侍卫脱离了队伍,向着宣武门走去。

    汉文帝在遗诏中改变了天子守丧制度:“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娶妇嫁女襟祠祀饮酒食肉者。”规定朝延大臣及内宫也仅行丧三十六日。与礼教规定相比,以三日易三月,以三十六日易三十六月(三年),所以后世称为“以日易月”。三日过后,除朝廷外,天下活动一切不禁。此制一出,历代相沿,少有变更。

    李渊采用汉代丧葬制,以日易月而守丧之制在《唐律》中也被系统完整地加以确认,开始了守丧之制的全面法律化时期。

    还有一更,估计要一点多,大家不用等了,明早起来看吧。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