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与崇祯皇帝的那些日子 > 第十章、1626年之天下动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舜水?”陆遥仔细一想,便知道了这人的来路,(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八年5月日),明清之际的学者和教育家。字楚屿,又作鲁屿,号舜水,浙江绍兴人。清兵入关后,流亡在外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南明亡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今东京)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很受日本朝野人士推重。著有《朱舜水集》。其学特点是提倡“实理实学、学以致用”,认为“学问之道,贵在实行,圣贤之学,俱在践履”,他的思想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朱之瑜和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一起被称为“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并与王阳明、黄宗羲、严子陵称为余姚四先贤。)

    朱由检见陆遥恍然大悟的样子,便问,“先生可知道此人的底细?陆遥说,此人还算是个人才,将来可以一用。朱由检道,但是此人狼子野心,有谋害皇帝之心,如何用的?”陆遥笑着说,“不尽然,这些人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或许他觉得当今皇帝已经不适合继续当皇帝了吧,而且从他以后的行事来看,堪称天下楷模,再说了,恐怕此人后边还有指使的人,如果要深挖,只怕要牵连甚广!至于要不要继续追查,这个还得你自己拿主意了。”

    信王想了想,对王思任说,今天这事就到此为止,你就当从来没见过我,也不许对任何人说,否则不但你,你的全家都将不保,你明白吗?王思任哆哆嗦嗦的说,微臣不敢,微臣谢过王爷千岁!

    信王让王承恩将王思任带下去,又让他写下口供画押,朱由检的脸色变来变去,仿佛在什么念头中摇摆不定,陆遥知道他心中的想法,不由的说,其实这事也不必如此为难,毕竟这些事也不是你做的。朱由检叹了口气说,但是我既然知道了,如果不说的话,岂不也是帮凶?陆遥说,其实说实话,现在的皇帝未必不知道天下局势,只能说他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而已,遇到困难,只是躲到自己的乌龟壳里,用些木工活打发时间,是个好人,但是不是一个好皇帝,如果能因此让你早些继位,也未必不是好事。朱由检无奈的说,这事还是让我先考虑考虑吧。

    过了几日,王承恩面色凝重的来见信王说,殿下,出大事了!信王忙问,又出什么大事了?

    王承恩说,宫里刚传来的消息,山西布政使司奏报,“六月初五日丑时,灵丘、浑源州等地地震。灵丘连震一月有余,震摇数十次,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居民五千二百余人,往来商贾不计其数,枯井中涌水皆黑。大同府所属俱震,从西北起东南而去,其声如雷,摇塌城楼城墙二十八年;浑源州等处,从西起,城撼山摇,声如巨雷,将城垣大墙并四面官墙震倒甚多。蔚州、广昌、隆平震声如雷,城垣颓坏,官民庐舍摇毁无数,人多压死,地裂水涌。”

    信王不由得惊恐万分,连连说,这可如何是好?果真是天怒人怨了!王承恩又说,不止于此,顺天府、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广平府、济南府、兖州府以及河南省一州六县,也都发生了地动,受灾颇为严重啊。

    信王又问,朝廷可有什么救灾的举措吗?王承恩说,折子已经送到内廷了,阁老们自然都是看魏忠贤的脸色行事的,个个都跟泥塑的菩萨一般,朝上其他大臣,有的说要尽快赈灾,刻不容缓;有的则说国库空虚,怕是没有多余钱粮,要求地方各自赈济,总之已经吵翻了天,还没有个最后的决定。

    信王又问,那陛下呢?陛下什么态度?王承恩摇了摇头说,陛下只说,“令民自许也(让老百姓自救吧)”。信王直接震惊了,完全不能相信这是一国之君说出来的话。

    朱由检痛心的说,皇兄的时候,还曾经对我说,有朝一日能登大宝,必定革除弊政,兴盛大明,不想今日昏聩至此!陆遥也说,他何尝不想除旧布新,只是被那些空谈之人所害而已,又要“兼听则明”当个所谓不责大臣的明君,又想改革,何其难也!须知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不破掉那些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改革怎能进行?那些大臣哪个不是集团的代表?自然是家国天下,以家为先了,何曾替皇帝想过!但是皇帝却不能这么想,须知,天下既是皇帝之家啊,不以天下为先,岂不是自毁家园吗。

    陆遥一番话,令朱由检毛骨悚然,朱由检连忙问道,这么说,要天下大乱了?陆遥认真的看着他说,尚未,还有救,只是全看你的主意了!朱由检这才说,如果牺牲一人能换天下苍生,我又何惜一人荣辱?陆遥这才笑着说,哈哈,你也不必这么悲观,要知道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从来都是胜利者的游戏。

    朱由检便问,那接下来要做些什么?陆遥说,首先要跟朱舜水搭上线,看看他们的计划是什么,必要的时候,咱们可以帮上一把。

    信王便叫过王承恩来说,你这几日悄悄去南京一趟,到朱军门处把朱舜水带来见本王。

    王承恩带了两个侍从,乔装打扮,快马加鞭,自水路南行,顺风顺水,来回七八日便将人带了回来。朱舜水一脸严肃的跪在信王面前,身子还微微的有些发抖,信王高坐在书桌前,“啪”的一声,将一个奏本扔到朱舜水面前,“你自己看看!”信王厉声的说,你们做的好事!

    朱舜水哆哆嗦嗦的拿起那奏本,上面写的正是王思任之前的口供,朱舜水看完后,趴在地上一言不发,信王问,你可知罪!

    朱舜水反而平静了下来说道,于君臣之道,学生万死之罪;于天下大义,学生无罪!信王有些好奇的问,哦?你且说来听听。

    朱舜水道,学生来前,刚刚得知,“有大风自靖江东北起,怒号振地,屋瓦横飞,江水为之大涨,城堞楼橹颠没于惊涛巨浸中,浮尸相属。常州府、苏州府号泣者不下万人,庐舍漂覆者十且九,老稚死伤甚多。禾黍糜烂,民令艰难,尽剥榆皮而食,榆皮尽及野菜,野菜尽及麦叶。有丐于四方者、有赴沟壑死者、有阖户自经死者、有斩木揭竿而起者,但地方官员官竟漠不关心。”

    信王更是吃惊的说,竟然有这样的事!朱舜水接着说,再加上之前京城爆炸、山西地动,上天已然示警与天子,但是皇帝竟然视若罔闻,继续任由阉宦横行,我身为东林士子,不忍见苍生飘零,所谓“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现在既然君不君,又何必臣是臣。

    信王听了不由得脸色大变,他离开座位,亲自将朱舜水扶起来,然后对他长长的作了一个揖,吓的朱舜水连忙将他扶起,信王说,没想到你竟然有如此的胸襟,令本王实在敬佩!

    朱舜水反而有些茫然的说,王爷,你这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