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中国行 > 承德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承德行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者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休闲处所。山庄始建于1703年,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托梦康熙,要赠他经卷并点化他一个特殊的藏经崇佛地点所致:康熙四十年(1701)的某一天,得梦,甚感蹊跷,召群臣相议欲寻觅此福地;次年康熙去木兰围场北狩猎时发现了这块宝地;紧接着第二年就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建宫。山庄的建造,历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历时近90年,是一处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皇家园林。1994年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照理说,这样的一处旅游胜地,早应是交通便利、商业繁华的;恰恰相反,至今京承高速还未全线贯通,旅游业也只能说是方兴未艾!

    90年代初,80年进江苏省外贸工作,进京的机会是很多的;工作之余,顺便去趟避暑山庄的机会应是举手之劳、俯首可拾的。但却是从未去过,又时刻都在惦念着想去一趟。今年6月1日与肖江先生一起便餐,顺便提及此事;他也拟去北京办点事,二人就不谋而合,相约一起去趟北京,并专程去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观光。他倒是一个特爽快的人,当即就去附近的售票处买了二张6月3日晚9时许去北京的z50次火车票。

    6月4日凌晨6点半火车正点抵京。肖江先生工作过的北纬通信公司的驾驶员段师傅开了一辆别克商务车来接,赶在交通高峰期的7点钟前出城,由机场高速再换转京承高速直奔承德。京承高速还未全线贯通,出了密云县古北口进入河北省境内后,中间有一小段路,得先下高速绕行一下再回高速继续行驶。大约11点钟,到达了承德避暑山庄入口处的丽正门。我们一行三人都是初次光临承德,先下车买了二份避暑山庄的游览图,就去找了家小饭馆便餐。当地以羊肉为主的风味小吃,倒很合我们的口味,而且价廉物美。

    当时正值正午,天气晴朗,红日当空。餐后,经商议我们决定下午先转一下外八庙的景点;次日早晨再参观避暑山庄。这样,由山庄东路我们先去了普宁寺;以后由环城北路又去了号称小布达拉宫的普陀宗乘之庙和供六世讲经居住的须弥福寿之庙。

    普宁寺位于山庄的东北部,建于乾隆20年(1755年)。当时清军在蒙古族各部落的支持下平定了准葛尔部达瓦齐汗的叛乱,建该寺,取普天安宁之意。寺的前半部为汉式,取伽蓝式布局,有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后半部则在九米高台上筑藏式寺,为曼荼罗式。藏式主殿大乘阁高36米,阁前6层檐,后为4层,两侧为5层,逐层向内收进;第五层檐上四个?缂夥蕉ド现闽探鸨Χィ?沟诹?愦?缂夥蕉ド系拇篥探鸨Χフ?悠渲校??菩畚啊8竽诠┓畹慕鹌崮镜袂?智а酃垡羝腥?瘢?ǜ?228米,重约110吨,是国内最大的木雕大佛之一。大佛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珠唇一点红,造型恢宏而慈善。菩萨千手千眼静观世间动静,灵气保佑八方生灵,因此普宁寺又称大佛寺。

    外八庙的修建,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在环绕山庄东部和北部的山坡台地上,曾先后建起过十二座风格迥异的佛寺,其中有八座隶属清廷直辖,又地处塞外,故统称外八庙。康熙、乾隆二帝建造外八庙的用意,是为了实施对藏、蒙各族的安抚政策,拉拢和团结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宗教人士,所以各寺的风格融合了各民族的建筑风格;但布局上都是朝向山庄的,寓各民族心向朝廷,宇内一统之意。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32年(1767年),占地330多亩,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该寺是为了庆贺乾隆60寿辰和翌年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普陀宗乘即是布达拉的汉译。落成之时,各族王公贵族、政教领袖和朝廷大臣朝拜于此,盛况空前。当时,有一支流落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厄鲁特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共17万人,在其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跋涉万里回归祖国。归国后,仅余三万人。渥巴锡随各族领袖前来朝觐,乾隆皇帝给以隆重的接待,并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一碑于庙中,将这一感人的历史事件载入史册。该庙的布局也是汉藏结合,以藏为主的。前部有山门、碑亭、五塔门和琉璃牌坊,呈中轴对称,为汉族风格;中部依山就势,有大小白台僧房和佛殿散落分布;后部则是布列于大红台上的藏式建筑。大红台高25米,筑于高17米的白台之上,红台的墙面上排列着许多藏式的梯形窗口,共有九层,墙中央嵌有六个琉璃佛龛。大红台上的万法归一殿,殿顶用鎏金铜瓦覆盖,巍峨壮观;远远望去,鎏金铜瓦红墙白壁,活脱脱一个缩小了的布达拉宫,十分雄伟。

    为庆祝乾隆70大寿而建的须弥福寿之庙,是仿照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而建的,完工于乾隆45年(1780年)。当时西藏的六世请求晋京朝贺,乾隆对此极为重视,便仿照顺治皇帝为五世晋京专造西黄寺的先例,建了此庙,作为六世居住和讲经之处,所以又称行宫。此举真是一石双鸟,一举两得。须弥福寿即是扎什伦布的汉译。该庙中部主殿的妙高庄严殿,坐落在藏式平顶大红台之上,周围有三层平顶楼群环绕,是讲经说法之处。据称该殿的鎏金铜瓦顶共耗黄金一万伍千两;大型?缂怫探鸱蕉ド隙猿坡∑鸬乃奶跷菁股希?镒?潘亩酝?啤⒏髦匾欢值啮探鸱闪???蚕喽裕??芬桓鱿蛲猓?桓鱿蛏希?谠局?疲?蜩蛉缟?=?刍蛟锻??鞯畹淖暗阕虐颂貊探鸱闪?耐?砌探鹜呶荻ィ?苁墙鸨袒曰停??细焕龅摹

    参观了三座寺庙,人也有些累了,时间也已5点钟;再说除去不同的历史背景和规模外,各个寺庙都有些大同小异的,其他的几座寺庙就无心再去光顾了。不过,使我们感到纳闷、不解的是:各个寺庙外的自荐导游,大多对介绍景点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太有兴趣,主要是介绍烧香的学问,诸如有多少种烧香的规格和方式,并且随祈愿的内容和目的不同而变化。这样,我们也就打消了请导游的念头,自由自在地随意转了转。

    第二天早晨7点钟,在丽正门门口请了一位专职导游,我们就进了避暑山庄。山庄由宫殿区和苑景区二部分构成。其中苑景区又可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在这低矮的红墙圈定的宫禁内,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北京紫禁城的缩影。但既是行宫,就总含有些休闲、散淡之意,不可过分招摇、铺张。从外表看,进门处的排场,酷似京城里的王府,一处私家宅院:门前安放在左右两侧的石墩上,端坐着一对一米多高精致雅观的铜狮;进门处有三扇门,两边的二扇门,客来客往穿流不歇,总是开着的;中间关着的一扇的门头上,悬挂着康熙御笔的“避暑山庄”匾额。走进宫殿区,就是一处二、三千平方米方方正正、林木森森的院子,正面的平房就是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庆典的正宫“澹泊敬诚”殿了。数百平方米开间的香檀木木制平房,呈暗黄褐色的色调,再加上灰色的屋顶,色彩并不炫目,但造价自然不菲!宫内的一应用品,则更是尽量取其精美、昂贵,无所不用其极。两侧则有些偏房。后一境的院落就更宽敞了些,两侧还建有木制的回廊,主屋“”殿,是皇帝批阅奏章和读书之处。康熙爱其“长松数百,掩映周回”而命名;“松鹤斋”寓意延年益寿,是太后的居所。再后一境的烟波致爽殿则是皇帝的寝宫;再往后、往西厢去就是后宫之所在了。另外,最东面处原来还有一处举行庆宴用的东宫,但已毁于战火。总的说来,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青砖素瓦,古朴淡雅,同时融南北造园艺术的精华于一身,与自然野趣的苑景区的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宫殿区的各主殿内,也按它各自的功能布置、安放了些珍贵的文物,供游人们参观。不过,去过北京故宫的人,对此就不会太在意了,随大溜张一眼一带而过。

    出了宫殿区,就进了苑景区。首先,望眼中在一片参天古树的绿荫掩映下碧波荡漾、洲岛错落、星罗棋布的楼台亭阁点缀其间的景区就是湖泊区。但是大片西北面的地带,则是占山庄面积五分之四的山峦区。导游小姐介绍,山峦区是无法步行参观的,走一圈起码得要5、6个小时,但可以乘电瓶车浏览一下,就这样也得花上一个小时,以后再潇潇亭亭地逛湖泊区和平原区。其时还不到上午9点钟,太阳还不很辣,正是“观花”的好时辰。车子行驶在旅游观光道上,周围一片林木森森;迎面凉风习习,穿件短袖t??溃?孤愿杏行┖?猓??粑?判孪实目掌??袂迤???苁鞘室恕R宦飞喜⒚挥惺裁纯晒凵偷木暗悖??纯滴酢⑶?∪Φ忝???2景点中的山峦景致,大多毁坏不见踪影,已是名符其实的徒有虚名了。山峦区观光,我看最好的就是等于进了一次林区的氧吧,清洗、润了润肺,清新了大脑,做了一次全天然的健身疗法。当然,其间也有几处停靠点,让我们下车去看看,不过,使我感兴趣的唯独是靠北面围墙处的观赏点:走在围墙上城台的巡逻道上,观赏对面的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咫尺之遥,就近在眼前,而且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放眼望去,二座雄伟壮观、红墙金顶的藏式古庙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透视的全景效果极佳。

    转过山峦区,就又回到了湖泊区的最北端,电瓶车山峦区观光就结束了。其间途经平原区的试马隶和万树园,不过,我们仅车行擦边而过,不曾逗留;或者不如说实际上已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与其说是遗址,不如说是原址更确切。另外,车行道的右手边还可见当年珍藏“四库全书”等典籍的文津阁遗址,现在正在修复中。

    以后,步行向湖泊区走去,第一个看到的亭榭,就是湖区最北面的“水流云在”景点,是康熙钦点的36景的最后一景。据说当年康熙常在此休息赏景,“水流云在”取自杜甫的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很切合山庄避暑的雅意。亭子顶部双层、多角飞檐,灰瓦红漆,檐下高悬“水流云在”的蓝底金匾,显得端庄厚实、朴素大方。

    过了此亭,碧波荡漾、洲岛星罗棋布的湖面就展现在眼前,最北面的青莲岛上的烟雨楼也可以看到一个侧面。沿着湖边漫步向南走,一边观赏湖光水色,一边寻觅摄影的镜头,水中的青莲岛一片江南水乡的风光:绿树的荫翳下楼台亭阁依稀可见,一条高高低低的石径小路穿行在林木和假山石中间,通向可供赏景、歇脚的亭榭;岛上的风景再倒影在湖中,荫翳了一大片水面,带顶棚的四人小游艇划过时,平静的水面上荡开了鱼鳞状的波纹。这样的风景画面只应江南有:原来这就是乾隆45年(1780年),仿效嘉兴南湖的烟雨楼而建的,是他观赏雨态烟容的地方。每当盛夏阴雨时节,细雨蒙蒙,小憩楼中,依栏远望,眼前一片雨雾如烟,似入仙境。

    走过一道桥,就上了沧浪屿,烟雨楼在它北面的小岛上。在东头的渡口处,透过湖光水色可以清晰地看到磐槌峰的远景,一幅很优美的风景画面。磐槌峰实为一上粗下细高3829米的孤石,直插云霄,屹立千年不倒,实属罕见,令人叹为观止!据说还是人们祈求好运的好去处。难怪有从山庄观槌峰落照的名联: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天树色;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我们由此乘船去了对岸号称“热河”的清泉泉口,按民俗用打上来的泉水洗了洗手,也希望沾点喜气。以后,沿湖向南,穿过芳洲亭和回栏,由石径盘曲上了冠以“金山”名的三层阁楼。阁楼已不可登临,周边绕行一圈而已。最后临近德汇门的桥堤“水心榭”,被说成是仿效扬州瘦西湖五亭桥的景点就太有些牵强了,造型和风格相去甚远;不过,大而化之,江南风味,则言之有理,绝无大碍。

    山庄的湖光水色全然按江南的风格造景,半人工地造成了山庄东南多水的格局,再凑上西北多山的自然生态,在山庄的地盘里模拟出了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难怪康熙曾得意地自赋诗道:“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盛赞山庄的山川形胜。

    山庄在康熙、雍正、乾隆年代,显赫一时,但必然也耗费了大量、无以算计的民脂民膏、人财物力,是清朝鼎盛时期用金钱铺垫出来的繁荣和历史古迹;而衰败得确毫无道理:嘉庆皇帝1820年9月薨于山庄“烟波致爽”殿。此后40年间,道光、咸丰从未光临过山庄。何故?皇帝老儿的心思谁人知晓!封建迷信?老皇帝薨崩在休闲之处不吉利?个人的好恶、爱好,旁人是无权干涉的,这纯属个人的;但皇帝老儿的好恶、爱好却非同小可,宏关大旨!好端端的民脂民膏造就的祖宗遗产,就让其空关、毁损着。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9月30日咸丰皇帝逃难到承德,住进“烟波致爽”殿,并在此签订了几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861年8月22日薨于寝宫。以后,慈禧在此发难,发起“辛酉政变”,掌控皇权数十年,更是不敢回这作恶之地了。皇位、皇权之争,历来是宏关朝廷、社稷的大事,但数千年腐朽没落的封建体制,已使人们的思想僵化了,只把这当成是皇家内部的私事,与己何涉。除了利害直接相关、生死与共的少数皇亲国戚和重臣外,大多做“壁上观”,任其自然。慈禧太后“老福爷”,大权得手,垂帘听政后,当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颐和园可就不比避暑山庄了,要强多了,好多了,而且免去了长途跋涉旅途的劳累。再说她是执掌大权、没有名分的“老福爷”,可以不上朝,成天呆在园子里逍遥,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避暑山庄从此也就更是无人问津的遗物了!

    避暑山庄再度繁华的日子应为期不远了。但全盘复原、修缮一新,会有些难度:投入会很大,意义不大。宏观地观赏一下山庄的风光和布局,足以。

    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