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绯闻太后的真实人生 > 102.皇上的心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冯煦和李弈上山竟然采回满满一篮子蘑菇,去斤伽罗见了赞叹不已,“真没想到,你们不但能采回蘑菇,还都是最好吃的蘑菇。”

    俩人都故做镇静地说:“这又算什么,我们路上遇到几个方山的女子,每人都背一个大大的背篓。”

    去斤伽罗什么时候都那样诚实,“可是李将军将太后背回来应该比背篓还沉吧。”

    “她一点儿也不沉,”李弈赶紧说:“再者不过是回来的路上走不动,没有多远的。”

    冯煦也张罗着,“把我们采的蘑菇晒上吧,留着冬天的时候吃。”

    原本以为晒蘑菇与晒菊花一样,摊放在一张席子上就行,结果却不是。伽罗就拿出一根大针,一根麻线,将蘑菇一朵朵地串了起来。

    冯煦不由得问:“为什么要串起来呀?”

    “蘑菇都要串起来晒的,”伽罗比划着,“穿好了就挂在屋檐下,吃的时候摘下来就行了。”

    李弈看着冯煦,似乎在嘲笑她上午的话。

    冯煦有些窘,谁能想到晒蘑菇与晒菊花不一样呢?都是从山里采来的,又都是一朵朵的,自己稍一疏忽就错了,便不去看李弈,“我来穿吧。”

    伽罗摆摆手,“太后走累了,还是赶紧回房里歇一会儿。”

    “我现在已经不累了,”其实冯煦早已经没事了,只是李弈不肯放她下来,便道:“穿蘑菇又不累。”毕竟是他们亲手采回的蘑菇,冯煦还很想亲手穿好晒起来呢。

    于是李弈将蘑菇一个个地递给冯煦,她再用针一个个地穿起来,然后李弈郑重地挂在他们住的屋檐下。

    方山的日常大抵如此,冯煦与李弈慢慢学会了做许多事,他们能认出许多方山的特产,学会了做许多琐碎细事——而且,他们还在其间得到了极大的乐趣,只要他们在一起,乐趣总是无处不在的。

    九月里,皇上再次到方山向太后问安。

    虽然拓跋弘当初信誓旦旦地要时常过拜见太后,但是冯煦并没有放在心上,她知道他很难守信的,就算当初答应的时候未必是假的,可人总是会变。

    如今皇上到方山,是因为朝中群臣对他的压力。

    冯煦虽然隐居方山,也不肯管朝中的事务,但是她的消息并不闭塞。拓跋新成兄弟等人每一次来都会将魏国最新的朝局禀报于她,还有拓跋黑石、步六孤玉容、慕容真安、贾秀等许多人时常来看她,有的是出于友情,也有的就是单纯的君臣,他们信任她。

    冯煦对于她的朋友们、臣子们都十分地大方,她自己不好奢侈,可是招待大家的宴席从来都十分豪华,打赏也十分丰厚。跟着她的一路走来始终支持她的人都不容易,而她又有数不清的财物,为什么要吝啬呢?

    她是魏国成功手铸金人被上天选中的皇后,当今的皇太后,她从来都是上位者,博大而宽容。

    所以,她早就知道了皇上自从封生母为元皇后、母舅为太宰后,便在朝中彻底失去了威信。满朝中的臣子们都失望了,推翻了乙弗浑的专权,就连皇太后也主动让出杯柄,所有的臣子都想在明君的带领之下使魏国更加强盛,但是皇上显然只记得自己的外家。

    外戚应该得到封赏。但是,元皇后的封号本就是错误的,文成帝的皇后是手铸金人的冯皇后,那是上天为魏国选中的皇后,皇帝的生母只能排在她的下面,“元”字根本不应该用;至于李峻被封为太宰更是错误,乙弗浑之乱后朝中不适合封与丞相官职一样的太宰,而且,皇上还有一位舅舅应该排在李峻之上,那就是昌黎王冯熙。

    在皇上与整个朝廷作对强行封赏了生母一系之后,他在朝政上的无所作为更令朝臣们轻视他。每每遇到难以决断的政事,臣子们便要劝谏皇上多向自己请教朝政,接着拓跋弘第二次失去对朝政的掌控,虽然不如第一次乙弗浑时那样明显,朝中也没有专权的大臣,但是他的话依旧没有人放在心上。

    国和国之间是博弈,朝廷上皇权与臣子们的主张也一样存在着博弈,博弈是无处不在的,并不是有了皇上的名位就可以真正成为一个帝王了。尤其是魏国,这个鲜卑人建立的国家,特别推崇强大的人。从道武帝到太武帝,再到文成帝,他们都是心智坚定,手段高超的雄才,通过各种艰难成为高高在上的天子。而无能的南安隐王拓跋余失败了,他不只被杀,就连帝王的谥号都没有。

    如果没有自己的扶持,拓跋弘早与南安隐王一样的命运了,也许他还不如南安隐王幸运。现在他接过皇权便以为自己真正能执掌天下,实在太幼稚。

    不过冯煦什么也没有表现出来,只如常地招呼了皇上,“一路上辛苦了。”

    “母后,我早就要过来了,只是朝中的事情太多。”

    “正是秋收的时候,身为帝王果然有许多事要做。”

    拓跋弘顿了顿,“母后,我来方山前封昌黎王为太傅,旨意已经发下,很快昌黎王就能回京城了。”

    太傅是辅弼之职,职位并不低,但比起丞相、太宰还是略略弱了些——冯煦淡淡一笑,“我哥哥并没有太高的才干,任刺史一职已经是因为外戚的身份,加封太傅恐怕过了,他可没有能力辅佐皇上成为一代明君。”

    拓跋弘过去一心想成为一代明君,但现在顾不上了,眼下他只一心盼望着能成为一言九鼎、群臣信服的帝王,就足够满意。

    之所以加封昌黎王为太傅,是为了堵住群臣之口,也能顺便到太后面前表白一下。

    然后,太后满意了,大家也一定觉得自己做得对,臣子们也就真心拜服了。

    可是太后似乎并不满意,拓跋弘就急忙道:“昌黎王是朕的舅舅,辅不辅佐的倒不重要,早应该回到京城享福了。”

    “既然皇上并不在意昌黎王的才能,那么只调他回京也可以。”冯煦先前宁愿哥哥长住定州,是因为京城的形势不好,先是文成帝与自己势成水火,接着又有乙弗浑专权,哥哥在京城一不小心卷到其间总是麻烦。现在,平城早已经安定了,拓跋弘调他回来也没有什么,毕竟平城比定州要繁华,而哥哥也一向喜欢热闹的。

    太后还是没有感谢自己,拓跋弘不甘心地又道:“朕就是犹豫,太傅回朝,是赐昌黎王府,还是公主府呢?”

    这样的小事,有什么好为难的?哥哥与博陵长公主成亲后,不知是因为他知道过去错了一心改过,还是他们情分果真不错,夫妻二人一直相处很好,至少每年博陵长公主随着哥哥回朝觐见时满脸幸福。是以,无论他们住在昌黎王府还是公主府都没有关系,冯煦完全不放在心上,“皇上随意吧。”

    太后的确是这样的性子,对许多外物都不大在意,她平日不穿贵重的织物,也不喜欢用贵重的物件,就是住的宫殿布置都是简简单单的。现在的皇苑比起北宫还要朴素,皇上就又道:“母后,我下令征些劳役重新修缮别苑,将这里建得更富丽一些。”

    “不必了,”冯煦这一次十分坚决,“正值秋天,百姓忙着收割且忙不过来呢,如果没有天大的事,绝对不能征劳役!”

    “那就等秋天过去……”拓跋弘说完了意识到自己的错,到那时天气已经冷了,不能动工,便为难地道:“母后,我是真心孝敬你的。”

    对于皇上想以一个太傅之位让自己替他在群臣面前说好话,树立威望,冯煦再清楚不过。

    但是,她已经帮着拓跋弘将皇位坐得稳了,再没有必要继续扶持他,他的所作所为也不值得自己扶持。太傅之位本就是拓跋弘应该封给哥哥的,算不上什么恩典,自己更从没放在眼里。

    因此她并不会如拓跋弘的意,只是微微笑道:“古者以忠孝治天下,忠列于孝前,先忠后孝,到了曹魏和晋代,便只以孝治天下了。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曹家和司马家的皇位都是自前朝禅位而来,本已经不忠了,只能再三倡议以孝治天下。按说道理也不错,但结果又是什么样的?你也读过史书,其实两朝皇室的人都不信,更不必说种种标榜孝道的可笑事例,只《孝友传》里便有数人背叛君王做了贰臣。”

    “我朝追溯先代帝王,并无以孝立国之论,便是深知曹家与司马家之误。如今我亦如此教你,子女孝养父母自是应当,但不需以孝为名虚假伪作,于国无宜,于家亦无宜。皇上既然为魏国之主,便要以整个魏国为已任,执政公平,用心治国,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一席话说得拓跋弘垂下了头,从冯家再想到李家,究竟他也知道自己的偏心。但是,他既然下决心来到方山,便还是含愧将恳求的话说了出来,“母后,你再帮帮我,朝臣们都不把我放在眼里。”

    冯煦便正色道:“我已经帮你诛杀了弗浑,收回了皇权,如今你诏令一下,整个魏国俯首,朝臣又如何不把你放在眼里?”

    “他们纵是听从我的旨意,心里也都是不服的。”

    “皇上,你也不小了,应该明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何况朝中的大臣们呢?想要天下服膺,总得自己先做出令天下臣服的举止。”

    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又是皇上的一块心病,此番他终于无话可说了。

    冯煦却还在众人面前给皇上留下足够的颜面,便笑道:“皇上自平城来也累了,不如早些歇息。明日早起我们一同到方山下看农人收割庄稼,也能知稼穑不易,这正是明君之所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