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陈喜云的现代生活 > 535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53

    番外:崔宁远的成长5

    1969年初,崔宁远带着大批技术资料率先回国,之后,大批人才陆陆续续通过各种途径和不同身份也绕了许多国家踏上了故国的土地。

    天朝上层对于这种求之不得的东西自然是欢迎的,但是对于他们对于那些技术人才的态度却非常地矛盾。

    崔宁远却没给机会这些人纠结,也不打算跟他们浪费时间。

    他回国没多久,某些人就因为‘年老体衰’等原因而倒在床上,而且,他们还噩梦连连,似乎看到了某些让他们非常惊惧的东西!

    同时,崔子夜和杨大帅这些年的努力也不是白费,其实好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场危机其实某位口中那么美好的存在,它带来的危害已经逐步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不过是碍于某人的权威和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他们都没法阻止罢了。

    如今崔宁远来了个快刀砍乱麻倒是好得很,源头那边才倒下了,崔子夜这一方马上实力大增,争取到最大范围的支持,然后硬是在接下来的‘九大’强硬地把当时已经几近失控的‘惊马’给勒停了!

    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某些喜欢蹦?的人总不会消停,特别是陈喜云非常熟悉那史上很是‘出名’的四人!

    不过,崔宁远半点没跟他们客气,非常干脆利落地收拾了他们!

    林某人的老底很快就被掀了个朝天,很快就被那些盯着他的人给拉下马去;而姓江的不过是仗着背后的那个人罢了,都一把年纪了,还折腾个毛,干脆也陪着某人‘病’倒了,剩下的那些狗腿子们要收拾起来就更是简单了。

    因为涉及的人颇多范围也非常广大,因此,这些收尾工作倒是废了崔宁远不少的时间,到1970年初,才算是真正尘埃落定。

    于是,这次轰轰烈烈的所谓运动,其实是实打实的民族危机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即便到了那个时候,某些人的声望和地位还是在的,但是天朝不可能因为这些人‘病倒’而停止运转的,于是,在他们倒下之后,自然就有接替他们站出来继续带领着天朝继续前进的!

    说起来,如此大规模的上层变动,虽然事实上好些人都是‘病倒’的,可这实在是非常惹人怀疑,但是最死忠的和最喜欢胡乱攀扯的都倒下了或者被拿住了,而剩下的人里面,不知道玄门的人实在是找不到怀疑的对象,而知道玄门的人却没有证据,而且这些人也都因为各自的考量而不约而同地三缄其口!

    最后,大家都一致地对此保持了沉默了。

    1970年年初,某位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老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回光返照,竟然突然从噩梦中惊醒,爬起来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倒是省了崔宁远他们很多的事。

    没几天,这位有功有过的伟人就在睡梦中溘然长逝,而某些对他最为忠诚的人也紧紧追随而去。

    虽然老年犯错,但是他的功绩不容抹杀,他的声望依旧颇盛,国丧被盛大地举行了,举国致哀。

    逝去的人是离开了,但是共和国的不可能因此而暂停的!相反,随着某些顽固势力的倾颓,再次蒙难的天朝算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这个世界的天朝建国早,又有之前玄门留下的财富和物资作为启动资金,又有崔子夜等务实派在盯着,基础打得非常好,虽然说这次的危机不可避免地给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是好在这次的危机被及时地扑灭了,尚未对建国初期的基础造成不可挽回的打击,倒是不幸中的大幸!

    之前,改革派的上台,就已经开始非常迅速地收拾起因为这次危机而出现的烂摊子,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总算是把那些脱轨的都渐渐拉回了轨道。

    1970年,国家重新回到了建设的道路上。崔宁远带回来的那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都被投入了国家建设中。

    同时,拨乱反正的工作也开始逐渐展开了,经过严密和公正的审查,好多在灾难中无辜中箭的领导人都得到了平反,重新回到领导层继续工作。

    其实,顽固保守派还是存在,不过,因为某位伟人逝世前的一番自我批评和军部好些大佬们的压制,拨乱反正这事变得容易多了。

    而且,因为这个世界的这场民族危机只是延续了三年左右,又因为上层有了崔子夜这一批实权人物始终在力挽狂澜,重大的冤假错案倒是没有跟陈喜云所知道的那十年内那么层出不穷,加上时间也没过多久,很多事都新鲜着,拨乱反正的工作进展倒是很是顺利地完成了。

    在这场灾难里,很多人都受了苦,更明白之前的路子确实出了问题,现在重新回到正轨,大家都更珍惜这个机会,整个国家都进入了一种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当中。

    而在这场灾难中力挽狂澜的杨大帅和崔将军虽然在改革派上台之后,默默退回到幕后,却被那些得了救助的人记在了心中。

    1971年年初,在某次重大会议上,对刚刚过去的灾难以及拨乱反正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决定把国家工作重心转到国家的建设上来。同时,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性的决策也被提前提了出来。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提出之后,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渐渐提出并且完善了行对应的政策。

    对内改革方面,国内农业改革有序地进行着,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也慢慢找到了方向。

    在对外开放方面,1972年,沿海的两大省首先成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紧接着,沿海好些城市成了经济特区的试办点。

    崔宁远在花旗国了解到商业在他们国家架构中的作用和意义之后,完全颠覆了他对于‘商’这个字以及它蕴含的意义的看法。

    要知道在他上辈子的时候,虽然国家对商人的看法已经变得相对宽容,没有以往那么严苛,商人的地位也确实得到了提升。但是,来自那个时代的崔宁远却从来不会想过有一天,会有国家把‘商’放在那么高的一个位置,而那些大商人甚至能直接操纵起国家机器的运作来了。

    受到过大冲击的崔宁远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之下,就开始对那个时代花旗国的商业进行了非常深入和彻底的了解。

    而在这个了解的过程中,崔宁远也发现了商业在现代社会的奥妙之处,虽然缺陷依旧存在,但是不管日后天朝是走什么样的道路,要是想富起来,商业必定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天朝不管是在过去(小农经济)还是现在(计划经济),在商业上面的运转方式确实是比不上如今的花旗国。

    这非常有学习的必要!

    于是,崔宁远也开始了自己在花旗国的商业之旅。

    在花旗国的后几年,崔宁远首先跟上辈子一样,找了一个很有能力的‘管事’,找了些他觉得还能hold得住的领域来试水。

    因为时代和环境都变了,这种试水的结果当然不怎么好,不过,崔宁远却从这里面发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而且,那位‘管事’也确实名符其实,在商业上很有些能力,在的建议之下,崔宁远做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才慢慢打开了局面。

    在站稳阵脚之后,崔宁远就慢慢开始把他的生意往他比较‘了解’的高新领域去发展,毕竟脑子里这些东西的存货多得很,就是不能拿出来用,但是却让他在大方面方面把握得异常精准的。

    也许崔宁远在这方面也确实是有才华的,在离开花旗国之前,他的事业就取得了颇大的成功。要不是因为身份的限制,他把自己的生意都拆分到了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领域,他的公司指不定就挤进前几百去了。

    因此,在对内改革方面,崔宁远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致,却兴致勃勃地跑到了经济特区开公司做生意去了。

    最为父亲的崔子夜倒是没说什么就放行了,只是作为母亲的崔夫人对崔宁远的事了解得不如崔子夜多,就把刚刚完成学业不乐意从军更不想从政的三儿子给丢去照顾幺儿了。

    崔三哥虽然不怎么上进,却也是关心弟弟的好哥哥来的。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跟在弟弟身边,觉得他一个才十来岁的小孩子总是装大人把身边的人给指挥得团团转的画面还是挺有喜感的。

    但是,在弟弟的所作所为渐渐出来效果之后,他心里的震撼就不止一丁半点了。

    崔宁远的从商之路简直是给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让他渐渐领略到商业的魅力。

    于是,他也慢慢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人,慢慢地跟他那‘可爱’的小弟弟一起在大家都处在浑浑噩噩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起他们的商业帝国了。

    其实,那时候计划经济虽然说被指出有问题,但是市场经济却尚未形成概念,懂做生意的人不是没有,可却让之前上层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给弄得没敢轻举妄动,外面的人有因为各种因素尚未能进来,崔宁远在花旗国的时候就已经试过水,知道了自己的缺陷和人家的优势,他跟崔三哥真真是独一份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他们家是实打实的位高权重,办个什么事会特别难的?而且,崔宁远手上握着的资源就更是无人能比的。

    这种情况下,崔家的商业帝国就以一种神奇的速度崛起了。

    当上面的人发现到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碍于各种因素,他们不仅默许了它的存在,而且还从崔宁远那里拿到了他在花旗国和国内做生意的那些得失对比经验,很是给了他们在经济改革上面许多的启发。

    不过,那个时候,崔宁远却已经抽身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非常抱歉,我一直把这些内容当成是正文的,之前没有考虑到有些读者不喜欢番外,就没有特别标明,真的非常抱歉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