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烈风霸锦城 > 楔引(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树从柜架上取下来的物件共有五个,在桌上列成一排,我从右看过去,分别是,一枚铜制鼻钮的印章,一块浮雕石砖,一个扁身的小铜壶,一件像罗盘的东西,还有一件,是一柄锈透了的铁刀。

    老树见我的目光先投向的是印章,就拈在手中,说,“这是一九七五年由四川省博物馆从民间收得的,原物现在还保存在省博物馆里,这是复制件,专家把它的年代断在西晋,汉晋时期的官印存世很多,这一枚看起来应是其中很普通一枚官印,不过它却有个挺特别的地方,你看——“

    老树把印底向上翻起,我看到了印底上的刻字,是古篆类的字,我看不懂,老树所说的特别之处,是两个刻字处被磨平了。

    老树继续说,“这是一枚太守印章,这几个字就是,太守章,前面应该是郡名,但被磨去了,开始,博物馆认为这印章是在后世流传中被人故意抹去的,定为残品,后来经专家研究发现,这被磨打的痕记很久远,应该和这枚印章的时期相近,也就说……“

    “在当时,就有人故意破坏了这枚印章“我说。

    老树点头。

    “那么,被磨掉的郡名是什么有答案吗“我问。

    老村看向方老,方老微点头,道,“据《成汉纪》载,汉中太守失印绶,大窘,流民所请多允;再据《蜀史野考》载,流民挟汉中守,坏其印,政无所达;以此推之,我认为这个郡名应该是汉中,这是当时汉中太守的印章。“

    我恍然点头,却有更多疑问涌上,正在思忖,老树却已点指下一个物件了——浮雕石砖。

    “这也是复制品,原物存在广元博物馆,我记得编号是……g7181。“老树说,“不过,这可不是晋时的东西,它是明代的,明代广元有一座眺关阁,在当时也颇有些名头,后来受了一场大火,塌掉了,也没再修,这块砖就是在眺关阁遗址里找到的。“

    我端详着那幅因风化磨损而残缺不全的浮雕砖画,画中有一个人展直双腿坐在一块大石上,抬起一只手指着远处,远处,是连绵的山峰,侧旁有一关阁,阁上有两个字--“剑阁”。

    “这应该是一个故事吧“我猜测道。

    “是一个故事。“老树说。

    “画中的这个人是谁?”我问。

    “他是一位英雄。”方老接过话去,“那时,他正过剑,举目环望着苍茫雄峻的群山,眼见这处处是恶峰险碍,不由地叹息道,刘禅拥有如此险峻的地方,竟然自缚双手投降了别人,岂不是低下的庸才吗?这是一个英雄发出的感叹,是有英雄才能抒发出的豪情,他正是穿过了这道剑门,开创了一段属于他的英雄史。”

    我恍然点头道,“我知道他是谁了。”

    “这个壶看起来并不十分特别,”老树提起桌上的壶,“扁身的铜壶,不大,应是便于随身携带的,用来盛水,太小,不如水囊便利,除了盛酒,我实在想不出它还能盛其他什么东西。”

    “看起来真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仔细地瞧着那只铜壶。

    “是的,别说这件复制品,就算是原物件摆在这里,大多数人,哦,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出它的特别之处。”老树径直把铜壶塞到我手里。

    我略看了一遍壶身,再翻查壶底,说,“是这个吗?这里好像刻着个字,挺模糊的,好像是……”

    “你不用猜了,那个字是‘费’。”老树说。

    这个费字显然不是特别之处,我又摆弄了一阵铜壶,便指定壶身上镶嵌的一块类似玉石的饰物说,“这里,这块玉嵌得有些偏了,不在正中。”

    老树有些惊讶地看着我,“哎哟,虽然没找到根儿,但也是点对了地方,我还不得不启用我的真诚敬佩你几分了。”

    “这也……不算很难找啊。”我压制着沾沾自喜的躁动,用平和的语气说。

    老树微微一笑,“点着壶身上的玉饰,原物的玉是真的蓝田玉,泛青,很值钱,不过,这玉并不特别,特别之处是,镶的这块玉和嵌玉的托,哦,就是这一整块,是后补上去的,并不是制壶时就有的,单从外表看不出有修补的痕迹,这只怪工匠手艺好,不过从壶里看,就能看到这个地方曾有一个不规则的破洞。”

    “洞?”我下意识地从壶嘴向里瞄。

    老树说,“这是复制品,做不出那个洞来,想看,就要去南充博物馆,第三展厅进去左数第二个展柜里就是,不过,单凭你去,恐怕只能看看外表,想拿在手里观摩,很难啊。”

    “那么,这酒壶是什么来历?是什么人的,这个被修补的破洞又是怎么回事?”我立刻压给老树一串问题。

    老树怔了怔,忽又一笑,随手拉来那个似罗盘的物件,“这个,知道是啥子东西吗?”

    “罗盘,”我不加思索地随口道,“道士用来看风水的。”

    “不,”老树微一摇头,既而又点头,“也算对一半,这叫六壬?蚺蹋?锹夼痰南缺病!

    “六……什么?蚺蹋俊

    “六壬。”

    “也是用来看风水的?”

    “是,你看,它这中间圆心处刻的是北斗七星图,后来这里换成磁针,就成了我们熟知的罗盘了。”

    我禁不住好奇,伸手去触摸了一下,“青铜的?原物也是青铜的?”

    老树点头,“用青铜造的?蚺蹋?崾谷烁芯鹾苄?兀?祷暗目尚哦纫簿透摺!

    我翻开盘底,发现上面有两个小字,是篆文,便问,“这是什么字?”

    “复汉。”方老接话道。

    “复汉?”我揣摸着这两个字,“是恢复汉室的意思吗?”

    “没错。”方老道。

    “这是西晋的东西,竟然刻着这么两个字,拿着这东西的人可是存着谋反作乱的心啊。”我讶异道。

    方老点点头,“一名道士,持着这样一件器物游走江湖,那他一定背负一个很沉重的使命,拖着一个很长的故事,所以,也就决定了这件?蚺叹霾皇且患?胀ǖ?蚺獭!

    我是很赞同方老的这个推想的,而我更想知道的是,这名心怀不臣之心,时时要谋反作乱的道士究竟是谁?本待要问,眼睛却鬼使神差般先瞥向搁在一旁的刀,那把裹满厚锈的刀。

    “这上面的锈,是做上去的吗?真像,一定下了不少工夫!”我说。

    “你说这把刀吗?”老树说,“这上面的锈可不是做的,是自带,哦,这是这几件古器物中,唯一一件真品,不是复制的。”

    “是真刀啊。”我不禁伸过手去,用手指肚小心地在刀身上轻抚了一下。

    方老却笑着说,“这把刀没那么精贵,这是我在陇西地区考察时,从一户农民家里收得的,那里的农民,时常能从田地土埂里撅出些古代兵器,像刀了,戈了,箭头什么的,大都当废铁给卖了,这把刀,估计它的年代,也应该是三国魏晋时代的,不是佩刀,是普通士兵用的作战刀,它长一米有余,刀身窄直,便于砍刺,由于它太过普通,是谁用过的?在哪场战争中被遗弃的?无据可考。”

    我放心地伸出双手,捧起铁刀,铁刀很沉,其重量颇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隔了一层厚厚的红锈,我竟然感觉不到铁质的寒凉,只感觉到了它的沉重,这是一把负载历史而逾越千年的刀,自然是沉重的。刀身上的红锈宛若烈火的红焰,在烧,在锻,在唤醒这把沉睡已久的刀。

    刀似在我手中跃动,令我有种握拿不住的感觉,我的心也随之跳跃,是兴奋且紧张的跳跃。

    难道它正在醒来我感觉到心跳的频率在加大。

    那么,当它醒来时,又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历史呢?我在思索——

    也许,我们想知道的一切即将从这把刀开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