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 第238章 士兵屯田 西河郡的现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屯田早在西汉便已经出现,那个时候是汉武帝的制度,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汉代以军屯为主。汉武帝刘彻元狩四年(前119)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民屯的开放是在曹操的时候,曹老板为了筹措粮草开始进行屯田,最后的结果也是很好,最后得到了大批的粮食从而得到了足够的士兵,为他统一北方提供了莫大的助力,当然了,这种屯田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官府手里有着大量的无主土地,这样的话,官府才能作为地主来向农民租出土地,农民虽然说名义上还是自耕农,但是事实上已经成了官府为雇主的佃户,和佃户也没有多少区别,只是换了一种身份,而且还能够免除徭役和兵役,东汉末年的大乱也是从义务兵役制走向了唐朝的募兵制的一个契机,这个契机也是能够让民屯的屯田制发展下去的基础,兵役和徭役都是一个朝代的大事,和赋税一样都是在农民身上沉重的义务,这也是因为人口的不足和地域的开发程度不足的原因,一些需要更多人完成的或必须或是奢侈享受的事情分摊在每个人的身上那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人口的增加又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而在生产资料的不足的时代里面,农耕民族又需要时时的防着游牧民族的进攻,因此又是必须需要士兵和军费的开支,等到陈逸自己开始处理政务的时候才知道这个钱啊,来得快去得也快,看似是张家那边一车又一车的粮食再往郡城里面运,但是陈逸知道这里的粮食也是每天几百石的向外支出,真的是钱和粮食全都不值钱,每天都是一车车的从外面来,在一车车的运走,陈逸都快麻木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逸在西河郡已经开始暗中实行双重货币制,其实就是粮食和现在通行的五铢钱,为了避免粮食和货币之间的兑换价值差价太大,陈逸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不只是发放货币,还间接地用钱不多为借口该用粮食抵价,用这种方法间接地控制住西河郡的粮价,现在陈逸的四个县下属的都是小地主,他们也没有哄抬粮价的本事,至于别的家族,林家和胡家现在并未知道自己的存在,他们现在完全摸不清李汾的底细,也并不知道现在李汾只是陈逸的一个下属,所以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待在家里细细的想着要不要派遣家族子弟来这里担任官职,因为这派了子弟前来,就相当于是投资和站队了,万一现在的官府和匈奴人作对并且大败最后被人屠了城,那么这些家族也要有所牵连啊。

    各大家族们一直担任着一个非常合格的官府和匈奴人之间的墙头草的角色,既是在两边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又是在两边的对战中发着战争财,从中取利,所以也是一种很令人不耻的行为。只是现在国事衰微,不懂得这种生存之道的人早就被灭了满门了,早就从这个世间消失了,这样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总结到最后,大家都是为了生存吗,这实在是在这个穷苦时代生而为人的一种无奈,陈逸只想着让大家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好了,这是自己这几十年的人生最大的意义。

    陈逸立马开始跟戏志才商量屯田的事情,戏志才也很高兴,这样他们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粮食,也能够把闲散的土地和人口全部都利用起来,而且还能通过这个活动增进农民和士兵之间的关系,陈逸会借着兵屯这个契机,促进军民之间的感情,让百姓自发地拥护军队,让军人体会到在陈逸手下当兵的光荣,之后在这一年之后就可以慢慢的募兵了,而且这样的士兵不仅是为了糊口,他们也有了更高的信仰和更好的荣誉感,在作战时也会更加的勇猛,也更难以出现胆怯之气,士气不会因为小事情出现什么样的波动,高涨的士气会让陈逸在战斗中占到极大的便宜,一支有着作战荣誉感的军队的战斗力是极其强悍的,不管这种战斗荣誉感是来自于军工和奖金(参考秦军的战斗力),为了保卫家国扬我国威,驱除鞑虏(参考汉军),这些不同的荣誉感的来源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带来的巨大战斗力都是有目共睹的,就像是现在的边军一样,明明每天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是仍旧有着大量的士兵坚守在边关作战第一线,陈逸很幸运自己的第一支队伍的主力就是这些荣誉感很强的边军,现在陈逸手下的军法官正在积极的发挥着作用,在训练中间间隙的休息时间向士兵们宣讲着美好生活的向往,霍去病卫青击败不可一世的匈奴的故事,还有很多的一些光荣故事,陈逸还搞出了故事演讲大赛,让这些脸生的士兵们从军法官哪里学习这些故事,然后在全军官兵面前进行演讲,获得名次的除了物质奖励还能得到特别颁发的荣誉。以及为了照顾个别战士的体能上前期的缺陷,陈逸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的考核机制,让每个班每个排为单位进行考核,不是以每个班排的第一名为标准评价第一,而是以每个班排的平均成绩作为给每个班排的评分标准,按照排名有奖有罚,而且从每个班排的指战员做起,号召他们组织同个建制的战士们一起为成绩落后的战士们的训练课程想办法拿主意,在这种氛围中提高单兵的作战素质,同时也是培养了良好的战友情,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以及协同作战的默契配合度,在这种训练的氛围下,陈逸和宋亮崔化高明等人,开始着手指挥士兵编练阵法。

    阵法这个东西,如果说士兵之间的默契度够高,阵法的功能和作用也会随即得到极大的提升,阵法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不依赖于担任的强大作战素质,而是依靠群体的力量,合理的利用每个人的力量,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重要作用。这样即使是人数不足也能够发挥出足够的力量击垮敌人,这就是所说的阵法的奥秘。不过这些东西很遗憾,大多数的阵法现在陈逸并不知道,而且崔化她们几个也不太懂这些阵法,因此现在并未有任何可以编练阵法的人,不过陈逸还是按照现在的编制开始指挥大家训练和学习鸳鸯阵,这也是为了适应现在十人为一小队的情形,这种情况下陈逸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十一个人就能组成一个队伍的鸳鸯阵,只不过不能继续沿用老式的鸳鸯阵了,戚继光的鸳鸯阵是为了对抗倭寇而创制的,现在陈逸的首要敌人是匈奴人,也就是说是针对骑兵的重要阵型,虽然陈逸想到了很重要的却月阵,但是因为陈逸现在在这里而且没有水军,现在又没有制造战车的条件和想法,因此后来陈逸想到了这个不仅可以对付骑兵,而且对于步兵来说也很有用的阵型。所以陈逸经过和大家研讨之后研究出了新的鸳鸯阵:新的鸳鸯阵依旧是一人担任队长,不过人数成为了十人了,而且对于武器进行了改动,队长手持长枪,担任队伍先锋的位置,之后两人为刀牌手,一手持铁盾一手持环首刀,锻炼肉搏的本事,之后四人为长矛手,主刺杀和结阵抵挡冲击力,后面两个人为勾镰枪手,也是针对于骑兵和步兵都可以的兵种,还有一人为弓手,负责远程攻击的支援工作,把精锐的弓兵调去参加步兵,不过依旧保留弓弩兵的编制,因为现在的弩的射程还不如一般的弓,因此现在依旧保留弓箭手,不过他们不再是弓弩兵的主力了,弓弩兵的主力正在向弩兵靠拢,不过弓兵就算是弩解决了射程的问题也是必须保留的,因为弓和弩的不同构造,弩的攻击方式主要为直射,虽然也有利用抛射的原理,但是基本为直线的攻击方式,但是弓兵不同,弓的攻击方式依旧保留着抛射,也就是可以利用抛物线进行攻击,在有些地形的条件下,弓箭手的作用比弩兵更强,所以现在弓的生产也在继续,只不过从木弓转向了使用难度更高的铁胎弓,剑身所用的竹子则是从张家手里进行购买,同时陈逸也用这些竹子开始制造一定的纸,用处吗,制作良好的就拿来做书写用纸,制作不好的就拿去,嗯……如厕,就是这样,陈逸已经受够了厕筹了,21世纪的人总归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只不过和陈逸这边的精制食盐一样,完全没有办法保证产量,造纸还好,陈逸后来就交给教出来的徒弟们了,但是这些徒弟也都是从部队里面调出来的年龄大点的,但是不想离开军队的人陈逸就安排他们担任这些需要保密的工作,现在陈逸还不打算让这些陈逸掌握的技术公开,因此知晓陈逸带来的技术的所有人都签订了保密协议,他们的个人和家人都受到了暗部严密的监视,根据陈骧上次提供的报告,现在已经有两个人想要拿陈逸的技术出卖然后被秘密解决了,陈逸虽然奉行仁道但是不代表他会心慈手软,对于这种关键性问题陈逸一向是心狠手辣的性格,唯恐这样的人杀不绝。“阻挡绝大多数人们美好生活的家伙,我绝对会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这种时候陈逸永远是嗜血的一方,永远都是。

    在经过一番商讨之后(我不想要写商讨的过程,只是任性罢了),陈逸最终敲定了士兵屯田的方案,采取部队组织责任田的方式,每个排分配五亩土地,由每排的士兵负责耕种,这样基本上是一亩地有一个班来耕种,也是为了考虑士兵们的训练时间,这样也好轮换来耕种土地,兵屯的土地和百姓的土地税收不一样,现在的东汉朝廷的税收是田税十税一,人头税则是非常的重,汉朝朝廷的人头税最多的时候占了所有税收收入的90左右,而且人头税收的都是钱,鉴于现在的实际情况,陈逸决定进行改革,削减人头税,改为田亩税为主要的税收来源,而且田亩税的征收则是从缴纳钱财改为了直接向官府缴纳粮食,不仅如此,还可以用粮食来代替兵役徭役,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和钱财就可以不用服兵役和徭役,这就是后来唐朝的租庸调制带来的经验,只要缴纳税就可以免除繁重的徭役,对于必要的工程官府则是采用雇佣人的方式来进行,从原来的义务走向了雇佣,只是由于考虑到战争的需要,现在不能用钱财免除兵役,从十六岁到四十岁的男丁都必须参加士兵训练,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军训,这也是为了方便后来战争士兵不足的时候他们就不是简单的民夫而是合格的预备军了。

    由于四轮耕作制度的强力推行,对于粮食的征收也发生了变化,小麦和大麦等粮食作物采用十五税一的方式,蔬菜等采用二十税一,大豆则是十税一,牧草苜蓿的税收最重,采用五税一的税制,看似是比原来重了,但是事实上经过陈逸的一整套耕作方针的贯彻履行,农民得到的粮食会更加的多,而且减少了人头税和徭役,再加上陈逸废除了朝廷随意加上的各种苛捐杂税,所以百姓不仅没有不开心反而还有些人主动向陈逸进言请求增加税收,陈逸在百姓面前宣讲了新的税收的意义,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大家纷纷表示要好好春耕,为了自己的家人和新来的太守李汾大人(陈逸并未实际出面,由李汾但当传话筒的角色也是让他觉着自己在陈逸身边更有价值),加上新生产的犁和铁制农具,大家也更有了信心,只是陈逸对于曲辕犁采取了垄断的方式,农民可以向官府租借耕牛和耕犁,但是必须承诺多向官府提供更多的粮食,而且粮食并不多,但是陈逸要求必须上交所有的牧草和苜蓿,也是为了战马的培养和养育更多的耕牛,现阶段百姓家中大多没有需要养育的牲畜,所以老百姓们答应的很痛快。就这样,几乎所有的自耕农全部签订了租借耕牛和耕犁的协议,陈逸手里不多的耕牛和耕犁也是得到了最充分地利用,这是对于民田来说。

    对于军屯,根据正规军和预备军的不同,虽然也是按照每个排分配五亩土地,但是最终的税收制度完全不同。正规军的军饷照发,饭照给,同时必须参加自己的义务田的耕种,小麦大麦征收一半,大豆征半,牧草苜蓿八成,蔬菜完全不征收;预备军则是小麦大麦取半,牧草苜蓿全部征收,大豆不征税,蔬菜征半,看似好像两边待遇一样,但是事实上预备兵是介于正规军和民夫训练军的一股力量,他们虽然也有军饷,但是和正规军根本没法比,只不过依旧是管饭就对了。这也是现在依旧有预备兵的原因,大家也都愿意加入陈逸的麾下充当训练兵的原因。陈逸这个命令下发过后,全军欢腾,因为他们原来大都是农民,干农活自然也不差,而且现在陈逸不仅管吃管住,而且还给大家发放了责任田让大家耕种,除了税收之外的地方所有收获的东西全都归集体所有,由集体共同分配或是换取钱财,这个都随便,相当于是另一项需要投资的福利制度,不过投资的对象是劳动者自己罢了,陈逸这边属于乐得其成,同时也是双赢,你付出的多就收获的多,你们排要是无人耕种那就没有收获,而且没有收获的排还要惩罚,除了利益驱动之外,还要适当地给予鞭策,恩威并施,这才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随着柳树的复苏,大家都知道,春天来了!在陈逸的一系列政策的推行下,春耕稳步进行,半个月之后,西河郡官府下辖四县的春耕工作全部完成,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陈逸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和制造的新型农具帮了大忙,不仅帮助大家正确的播种耕作,而且还有施肥和灌溉,为了治愈盐碱地,除了想办法缓解灾害之外,陈逸还改革了以往的灌溉制度,变大水漫灌为有量的灌溉,进一步缓解盐碱化的现象,陈逸的一年改造计划终于是进入到了起点的阶段。好戏,才刚刚要上演。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