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三国传奇之陈逸传 > 第136章 开讲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逸最后选择了用说书的方式给大家讲故事,出乎了在场所有人的所料,就连戏志才都以为主公会讲解一番两个人研究出来的大道理,但是事实上陈逸确实开始说书讲故事,开始给他们讲有些小众的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战国时,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一举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那功劳可是相当不小啊,于是被封为左上卿,以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而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官也就是太监缪贤的门客。大家一看就知道这个两个人的地位非常的悬殊,蔺相如的地位比廉颇低的很多对不对?”大家也开始觉得新鲜,没想到这个人上来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开始给这二十个人讲故事,这二十个人也渐渐入戏了,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没错!”

    陈逸接着说道:“这个时间到了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这个和氏璧可是个无价之宝啊,听说是因为有凤凰落在过上面所以这块玉石有着自己独特的灵性,价值连城啊,这就像是大家都喜欢财宝一样,大家都开始想要这么个东西。这个消息传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啊,心中起了贪心,就是起了歹念,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大家都知道这原来的秦国是虎狼之国啊,那时候出了名的不讲道理,他们怎么可能收了人家的和氏璧就给城池那,这目的就是让赵国把和氏壁乖乖送到秦国来。但是既然人家把消息送到这儿来了,那么就起码要给人回个信对不对?”“大家都说:”对,要不然的话那就是自己理亏了。那不就话头落在别人手里了吗?“这句陕西话一出大家都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就变得热闹起来。

    陈逸一看就很高兴,气氛已经很好了,下面接续下去灌输思想的日子指日可待,于是接着说道:”之后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就在这个大家还在左右为难的时候,那个太监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智勇双全,遇事灵活机动,是个可造之才,可以出使秦国。”赵王于是就问:“您是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做好这个差事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他对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中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那时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应该能办好这个差事的。”陈逸接着说道:“虽然这个太监把话说的很满,但是大家都知道,太监这种东西不可信对不对!”大家这次非常愤怒地说道:”对!太监这种东西不可信,太监这群家伙残害忠良欺凌乡里,这种东西不可信。“

    ”之后,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这趟一定非常艰险,很可能这个文弱书生就不一定能够活着回来,对不对!“”对!“

    ”之后就是蔺相如进了秦国,来到了秦王宫,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相如。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手持璧玉,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住宿。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皆大欢喜的结局对不对,大家?“所有人原来只有小时候听过父母讲故事,平时哪会有人这么管大家,陈逸这么一讲故事顿生亲切感,人心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陈逸又简单说了几句之后,就在大家想要继续听下去的时候陈逸说了一句:”好了,今天上午的课结束,下午的课再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之后陈逸直接起身转头就走,大家这一群人面面相觑,都想要知道后来故事怎么样了,但是讲故事的已经走了,大家看看似表情笑非笑的陈骧和同样表情的戏志才,也是没法说什么话,大家就散了,但是回去以后每个人都在想着之后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个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这才是陈逸这次开讲了的目的,大家猜到了吗?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