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考古中国 > 第14章 、刀耕火种(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类如何处理死人的尸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汉族人大多是埋葬,不过之前埋葬都是平土,称呼为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荼与郁垒之后,凡葬,墓就开始了堆土,称呼为坟,通称坟墓。

    荼与和郁垒,本来就是轩辕氏部落的两个看坟人,以后成了一个职业,氏族代代相传。到了战国时代,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山海经》,把这两个人变成了神道,荼与又称之为神荼。“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

    《搜神记》佚文引《黄帝书》,又把这两个人变成了门神:“上古之时,有二神人,一名荼与,二名郁垒。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树,二人依树而住。主统领简择万鬼,鬼有妄祸人者则缚以喂虎。于是黄帝作礼欧之,立桃人于门户,画荼与、郁垒与虎以象之。今俗法,每一腊岁除夕,画之于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画有二神的肖像,两个人站在桃树下,坦胸露乳黑髯虬须,眉发耸互头生两角。手执桃木剑与苇索,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和《山海经》的描写一样,但和真人不一样。一开始是桃木上写名字,悬挂在门首,叫“悬桃符”,桃符每年换一次。后就是画像,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

    画像上两个人的模样都丑怪凶狠。

    把门神改为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源自于神话小说《西游记》和《隋唐演义》。说唐太宗李世民做恶梦,就让这两个人给自己看门,以后画影成形是为门神。

    这时候的涿鹿,因为附宝和许多女人之死,更增加了人们对种谷的不相信。小伊耆一大早起来跑去找轩辕,见轩辕比他起得更早,正站在门口看天呢。知道这是在望雨,他不管这些,张口就责问着:“我说的话你一句不听,后悔了吧!后悔了吧!”

    轩辕说:“母亲的死,我百身莫赎;种谷,我永远不会后悔。”

    “我说轩辕,咱们尤其跑得很远的找食吃,还会被晒死,不如就去重新寻找那有吃的地方。”

    轩辕头也不回:“你是说要迁徙?不行!”

    小伊耆气得不想再和他说话,就去找有乔和褒。路上,看见许多人都躲在屋子里,探头探脑的张望,就问:“你们一个个的怎么不去采集,想饿死哪?”

    那些人说:“不敢出去了,怕再中暑,那样死,还不如饿死。”有人说:“要不我们还是走吧,尤其各处去找吃的,还不如重新找一个有谷的地方。”

    这正符合小伊耆的意思,他连说:“好,好。”一起去见有乔和褒:“看看吧,他们都不敢出去采集了,等着饿死呢。”

    两人问:“什么意思呀,你想走?”

    “我去找了轩辕,呆在这个地方等死还不如走出去,他不同意。现在你两个看看,大家都这个意思。”

    这时候,三家人越聚越多,似乎形成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会。褒烦躁:“不要吵吵嚷嚷的,采集去!”

    他家的人就和他吵:“你不怕晒死,我们还怕呢。那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也没饿死也没渴死,何必守在这里等死?”

    “谁说不走了?谁说不走了?”褒几乎咆哮起来。

    有乔因为自己女人的死,也改变了一贯支持轩辕的态度:“不走就是死,还不如就走。”

    小伊耆说:“去找轩辕,这一回他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到了轩辕氏住地,看这里的人也没有去采集,一个个都呆在屋子里,四个家族基本上不约而同集中到一起。轩辕不在住地,问他去了哪里,嫘祖说:“不知道,可能是去谷地了吧。”

    小伊耆讽刺道:“那么多的谷被埋到了土里,他这是羞于见人,躲着去了。以后谁再说种谷,饿死了算。”

    褒说:“别说了,谷已经埋到土里,再抱怨还有什么用,还能把它刨出来吃。走,咱们找他去问问。”

    大家也要随着去,小伊耆莫名其妙的发火:“干什么,干什么,又不是去打群架,有我们三个人还不够?”又对有乔和褒说:“你们说过的话要算数,不要见着轩辕又变了。”

    轩辕还是去看谷的。

    望天上的日,依旧那样高照,种的谷依旧那样一动不动地沉睡在泥土中。他不死心,一心想知道自己一如既往所播种的谷,为什么突然就不能生长了。

    这时三个首领找过来了,和他谈迁徙的事。

    轩辕依旧沉浸在思维中,没听他们在说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会错的呀!”

    有乔就过来安慰:“或者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那是以后的事,是我们后来人的事。你种植也罢,不种植也罢,咱先得把肚子吃饱了不是。”

    褒说:“人已经不敢出去采集了,快离开这里吧。”

    轩辕这才回过神来:“你们说的,我不是没考虑过。这一段时间大家出去采集,走了很远的路,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干旱,有易说,他们一路走来都是这样。人家也住在这里不走,为什么?因为离开这里,除了找食还要找水,风险更大。”

    小伊耆发火了:“我们一路走来也没渴死。告诉你,大家都聚在你们家族门口呢,走不走可容不得你。”

    轩辕态度坚决:“你们实在要走,我一个家族留下;大家都走,我一个人留下。饿死我也要守护着这片谷地,只到种植成功。”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几个首领一时没话可说。过了一会,有乔首先表态:“我还是那句话,你不走,我有乔氏也不走。”

    褒说:“那就不走了吧,没水喝也会死人。”

    小伊耆指着有乔和褒:“你两个怎么一回事?我看就是亏还没吃够,你们不走,我走!”

    说完就气冲冲地回去了。

    剩下的三个人心情都不好,都不吱声,默默地走着。前面走到涿水河边,远远望见一个少女,拿着一个陶罐,从河里一罐一罐的拎水,然后再把水浇到地里。谁都知道,这是轩辕新开垦的种谷地,这个小姑娘没事把水朝地里拎什么。走近了再看,沿着河还挖开了一条条水沟,河水哗哗地朝土地里流淌。看一大片潮湿的土地,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了。

    那个少女长的不好看,但勤劳得叫人钦佩,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身上脚上都是泥土。看他们来了粲然一笑,依然提水浇土,手指上的鲜血,染红了灰陶。这一切,在其他人看来都不知所以然,而轩辕突然恍然大悟。他一把抓住少女的手,还使劲地摇晃着:“谢谢你,小姑娘。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才叫真正的种谷!”

    说了这句话,匍匐在地:“请接受我一拜。”

    少女咯咯地笑着:“有人说你是圣人,被你这圣人一拜,心里真舒服。不过,你还就是一个圣人,我的想法没人懂,你一眼就看出来了。”

    轩辕诚恳地说:“天下之大,不懂的事物太多了。比起你来,我就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人,不是圣人。”说完把她抱起来,一遍一遍的旋转着,女孩开心的笑声响彻着原野。

    看轩辕无比兴奋的样子,又听他两个说得很投机,有乔和褒在一边摸不着头脑。有乔说:“你们说些什么,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好像天上掉馅饼了。”

    褒说:“你是哪一家的,我怎么认不得?”

    少女对轩辕道:“你看,被我说中了吧,他们也不懂。”告诉有乔和褒:“问我是哪一家的,我说了以后,你两个不要惊诧。我是方相家的,我的名字叫嫫母。”

    有乔和褒听了一呆,相互还望了一眼。

    嫫母一笑:“吓着您二位了吧?知道你们不喜欢方相氏,我也不同意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不懂轩辕。”

    “你说下去。”

    “你们刚才说天上掉馅饼,照我说,要是我的做法正确,那么,以后就是满地的馅饼,人吃不尽。”

    “你再说。”

    “首先是,谷到底可不可以种植?好多人的想法墨守成规,认为谷是天生的,我一开始也这样。看到你们把谷埋到土里还发笑,认为是恶作剧,我们那边还有人认为是魔法。我再顺着轩辕的思路,想了好长时间才想明白,那就是种谷长谷。”

    “这个我们已经懂了,轩辕多次讲过。就说说,你现在是做什么的,让轩辕这般高兴?”

    “我提一个问题,谷为什么不生长?”

    有乔和褒异口同声:“那是天不下雨。”

    “不,那不是老天爷的事,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都会在土里捡豆芽,大豆首先是在土里萌芽后再长出地面,成青苗,开花结果。但是,它在土里的时候,如果没有水,永远也不会发芽。隶首祈雨,我们盼雨,这都是为了什么?是希望有了雨水就能长谷。那么,雨水是水,河水泉水不也一样是水。”

    嫫母刨开没有浇过水的泥土,看谷子和原来没埋入土时一样。再把已经浇过水的谷刨出来,便看到那一粒粒都长出了芽。

    在现在人看来,这本来就是一个常识,但因为当时的人,认识事物能力还处于一种蒙昧状态。嫫母这一说,有乔和褒便都恍然大悟:“懂了,懂了,这就是谷的萌芽。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怎么还不如一个小丫头。”

    轩辕说:“我被龙泽的谷误导了,以为没有水一样生长。原来它们是成熟了以后遇到的干旱,而不是在旱地里生长出来的,不是一回事。”

    有乔莫名的快活:“老天没辜负轩辕的苦心,让他遇到了你。”突然想起:“哎,你是怎么过河来的,大鸿没发现?”

    “说到大鸿,他才是一个聪明人,我一过河就被他发现了。当我告诉他要做什么,他说,好多人不理解轩辕所做的事业,只要我支持种谷,涿水河就永远为我通行。”

    褒的心情也轻松,他想说一些轻松的话题,以排解自己长时间的压抑:“你来,不怕方相处罚你,不怕我们杀死了你。”

    “轩辕发明种谷,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功在天下。为了这一伟大的事业,哪怕付出生命,也值。”

    有乔和褒肃然起敬:“好姑娘,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说到不如做到,来呀,浇水吧。”

    一时间,涿水河边人山人海。男男女女们陶罐,陶瓮,陶碗,能装水的器具都拿来了,欢歌笑语,人人对生活都有了新的希望。当赤地千里野无余谷的时候,轩辕的种植成功了。在许多个种植的谷物中,成长成熟得最丰硕的,就是原始时代先民们的主要食品之一,人称百谷之王的谷子。

    谷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耐旱,而且耐贫瘠的土壤。农谚这样说:“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粟,说的就是谷子古时候的称呼,也叫稷。在原始农业开始时节,靠天吃饭,谷子的耐旱品质,深得人们喜爱。后世把国家称为社稷,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看着一棵棵正在土地上茁壮成长的禾苗,许多人都相信了:“想吃什么就种什么,想收多少就种多少,以后永远不要迁徙,不再为抢谷地而战争了!”所以,当第一场种谷有了收成,所有的人都疯狂了。疯狂的不是一种食物的收获,而是人可以自己耕种,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伟大。看着广场上堆放的谷垛,大家把轩辕高高的抬起,围着谷垛一圈一圈地奔跑,狂欢,歌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种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小伊耆是个性格不成熟的人,这时竟然哭了起来:“有吃的了,我们永远不要迁徙,不要采集了。轩辕,我伊耆氏无限地崇拜你,衷心地奉你为大首领,永远听从你的召唤。如有背叛,就让涿鹿山倒塌,涿水河断流。”

    小伊耆这么一哭,狂欢的人们都喜极而泣,广场上一片哭声。有乔和褒一同说:“少典死后,我们部落没有为首的,从今以后就是你了。当着这么多的人,就算是盟誓了吧。”

    全场激情沸腾,震耳欲聋的欢呼:“轩辕氏!轩辕氏!”

    轩辕想的已经不仅仅是做部落首领,但几个人说出来了,他还是很高兴。然而更高兴的还是自己成功种植:“吃水不忘挖井人,应该感谢嫫母啊。”

    “嫫母谁呀?她不是方相氏的人吗!”

    “方相氏的人怎么了,谁为种谷做出了贡献,就是英雄。”把嫫母也高高的举起来,欢呼着她的名字。

    伶伦走了出来,向大家宣布自己要去走天下,四方采风,传播音乐。纳天下之声,逐天籁之音。

    “之所以到现在没有走,就是有一个心愿,希望能看到轩辕种植成功,这对我追求自己的理想也是一个动力。现在,轩辕完成了他的使命,我也该走了。”

    嫘祖紧紧地抱住伶伦,难受地哭,反复规劝着:“路上有吃人的兽,还有一些野蛮人,你一个年轻姑娘出去太危险了。伶伦,不要离开我们。”

    伶伦义无反顾:“夸父逐龙成功,又去禺谷逐日,他能做,我为什么就不能。我们一样去逐梦!”

    就这样坚决地走了,带着那一支鹤骨笛。

    人们都聚集在涿鹿山前,默默地望着她远去,一声声呼唤着:“伶伦,早一点回来呀。夸父,你在哪里,快回来吧!”

    然而,他们已是再也不能见到这两个英雄了。

    这时的夸父,正日日夜夜不停地奔逐在前往西天的路上。他的狗兴致盎然地跟着他,他认为自己有追逐龙的能力,同样能够追逐日。正是高温天气,大汗浸透了他的衣衫,嘴巴上起了泡,靴子烂了就赤脚走,标枪当成了手杖。他记得有好长时间没有喝水了,日把小河的水都晒干了,一下子看见一条有水的河,俯下身去感觉着似乎把河水喝干了。日出东方又转西,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又一个傍晚,黄昏残阳一样的毒辣,前面是一片沙漠。他知道,沙漠不好走,但左右看去无边无际,没有办法绕道,只有强行闯。一脚下去冒起一阵青烟,皮囊里的水已经喝光,嗓子里干得冒火,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地上爬,一点一点向夕阳挪动。氤氲??Γ?未κ秦?龋咳找廊还饷⑼蛘桑?找?糯蟮兀?找?磐蛭铮?舱找?潘?退?墓罚??坪跻丫?蒙碛谌盏囊黄?饷⒅校

    “伶伦,我追逐到了日。我已经走进日光中,抓住了它,你看见了吗?”

    他两手努力地向前伸去,似要抓住那一片灿烂。

    他的狗也死在了他的身边。

    传说,河南和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灵宝县东南,有一座夸父山,是夸父留在人间的遗迹。山的北面,有一座几百公里的桃树林叫邓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