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 一0六.黄雀在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617

    这小道士,在我先前说颜初子时,曾提到数起。

    因为他只是陪衬,所以总是一笔带过。如今包括后几节故事,其人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因此,再不多说几句了,恐怕读者会弄不明白。

    这娃的来历,颇有点意思。

    他叫冯纳,是老道冯处澄的养子。河南人,出身于极苦贫的农家。七年前黄河发大水,一家人被冲散。他叫一打渔的老大爷从河里救起时,已奄奄一息。在小船上呆了两夜一天,还是高烧不退。也算是他命大,遇上了云游路过的恩言、恩语和尚。靠了热心的恩语和尚给他四处张罗抓药瞧病,才保住他一条小命。可惜烧退了,人也哑了。那打渔的老大爷一急,也一命呜呼了。

    瞧着这娃可怜,恩语便准备带他上路。思量着在那家寺庙给他度牒为僧,与他一道出游江南。

    但奇妙的是,此时他的命运又拐了个弯儿。

    就在他俩在风陵渡一个官人家化缘时,遇见了在此设坛布道的老道冯处澄。冯处澄一见之下,就喜欢上了木纳无语却聪慧过于常人的哑吧。他还托这官人家为他说情,愿意收养他。赶上恩语是个豁达大度的和尚,便让哑吧给自个儿作主。这使哑吧很是为难。后来倒是恩语瞧见他并非执意不从,还倒过来劝说哑吧遂了冯处澄的意。便让哑吧给自个儿作主。

    于是,冯处澄便给哑吧取名冯纳,从此随他习武学道、奔走江湖。

    如今他也有十三、四岁年纪,只是个头儿长得不大,瞧去有小了一点儿。可是,因为天资极好,加之失聪后全部睿智走了内线,悟性特别高;又一心沉浸于学习,武功道行已是不浅,尤其是内力已非常人所能想象的高妙。

    他是今儿刚回到长安城的。

    他跟了冯处澄到得大将军葛福顺的府邸,按老道的吩咐,去柳家大院接何十三。

    在街口,他遇见了童能。

    618

    再说童能。

    原来,那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朱雀门大街,被姚五骗去了藏有秘件的绵袍,心里是别提有多窝囊。于是一屁股呆坐在道旁那儿,失了方寸。好家伙,这朱雀门大街岂是可以起事的地方,尤其是在新年里?这儿没嘛事都堵得慌。才不过一袋烟功夫,小童能身旁便已是人山人海,说啥的都有。眼看着远处慌慌张张跑过来俩官家模样的人来,围观的闲散人竟起了欢呼。

    小童能不禁打了个寒襟。再一瞧身旁这情景,才警觉起来。

    可事已至此,再呆在这儿,徒惹是非而已。尤其是瞧着身旁一帮嘻嘻哈哈起哄看热闹的过路客。说不定其中便有姚五的同党或别的甚坏人。

    于是,爬起身来,拍拍屁股,拽了小花驴的缰绳挤出人堆。

    低头想了一想,便跨上驴背,朝北面去了。——他知道去追姚五是白搭。如今最要紧的是让尽快叫何十三知道这事,一块儿来想想办法、早做安排。他主意已定,便一刻也不敢耽搁,催动小花驴朝城南疾驰而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才找到那家“泰安当铺”。

    结果,非但没瞧见何十三,还听说宝剑被别人赎回了。他听罢当铺小伙计对赎当的描述的一席话,不禁目瞪口呆、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断定,那人就是丁三。

    于是他急忙往柳家大院赶来。

    619

    这小哥俩见了面后一合计,决定先去“小仙居”找姚五。

    不料到得“小仙居”却遇上铁将军把门。后院里竟也是空无一人。到了这份上,他俩只得先回葛府禀报了老道冯处澄再做打算。

    于是,这小哥俩疾疾往北而来。

    穿过天街,俩人远远望见“回春院”门前围了不少人。走近一瞧,只见围观人们都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场面乱哄哄的。

    那冯纳急着要去葛府,见状很不耐烦,打马从人丛中旁磕磕碰碰地绕了过去。

    而童能好玩。也不知咋的,他心里却总感觉这事有点儿怪,于是留了一个心眼。只见他招呼了冯纳一声,便滑下驴背,牵了驴儿,慢悠悠地在人堆旁东拐西蹭、打探消息。

    转来转去,无非是听有人在传,那“回春院”隔壁的铁器铺子前,如何多了一个大姑娘蹲着闲唠。后来又是如何双双进屋、从此就不见了踪迹。大白天的,俩活人闹了一出鬼戏。闹了半天,也没听出了一点有意思的名堂。

    童能不觉好笑,于是把驴背一拍,硬是从人丛里闯了过去。

    他转到了街面、追上冯纳。

    不料,当他把这事儿当笑话比划给了小道人后,却使冯纳起了疑心。他让童能打马去葛府请冯处澄拿主意,自个儿留在原地观察动静。童能去了不久就回头了。他说,葛府管家告诉他,那冯处澄与柳横去了大将军葛福顺的参军朱锴在城西南安业坊的一处宅子。

    这一来,冯纳再怎么对铁器铺子前发生的事儿疑虑重重,也不能在此耽搁了。

    于是,这俩人转身骑了一马一驴,朝安业坊疾驰而来。也因了冯纳处事机警,随后就在大街上遇见了姚五。又因姚五,牵连到了丁三。

    最后,又从乱哄哄的大街,

    一直追到了靖善坊那逼仄的茅房前。

    620

    话说回头。

    眼下这又是咋回事?原来,先前在离茅房不远的大街旁,这颜初子的小跟班,早一眼瞧见了姚五。只是他当下耍了个滑头,有意扭过脑袋去瞧身后的动静。不过,这一招却没能把机伶的姚五给骗过。

    瞧着姚五仓惶而去,他却依旧不动声色,没有马上追去,而只是冷冷地观察他的去向。

    此时,跟在后面的童能,赶紧跑了过来。

    他也认出了姚五,还认出了此后尾随他而去的丁三。他甚至还注意到了丁三手里提着的宝剑。童能打马上前,把丁三的情况告诉了小道人。那小道人直到那姚五和丁三由靖善坊西北角朝东、拐入了坊道,他才扭过脑袋。

    沉吟片刻后,把他的打算跟童能比划了一阵。

    童能猜出了大意、满口赞成。于是小道人“呀”了声,随后朝东南领起缰绳,猛然一勒;转过身夹紧马腹。那马儿一声长嘶,只三两下便来到了街口。

    这小哥俩掠过大道,贴了大兴善寺前的坊道,打马狂奔。

    穿过一条南北坊道。瞧着快到了启夏门大道道口,这才勒住马。小道人引身往北一瞧,宽广的大道上车水马龙、次序井然,并无异常。于是一面翻身溜下马来,掩到道旁信马由缰、缓缓朝北而来;一面睁大眼睛在街头巷尾仔细搜索、尤其是骑了驴的各色人等。

    到了这时,他才有点后悔,没在姚五仓惶遁去时,早点跟上。

    其实,这只能怪他自个瞧扁了姚五和丁三,没想着他俩心眼儿不比自个儿少。不过,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一路左顾右盼,直到走近长安天街,才又重新把姚五卯住了。更使他激动的,是无意间撞上了刘陵。

    又一直盯到了务本坊南街的??店。

    621

    此刻,天色已暗,寒气汹汹逼来。

    原本冯纳估计,这俩人不久就会出店赶路。谁知刘陵和姚五进了店,却半天没了声息。

    这下,小道人可傻了眼。

    不久,冯纳乘着一辆满载货物的大车路过,闪身掩到??店墙角。他瞧见刘陵和姚五在热气腾腾的屋内正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没半点快要动身的念想。想到眼下他小哥俩还被撂在冰凉的大街上练摊,不禁气得七窍生烟。这情形,是他没想到的。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随后那姚五竟敢摸到身后,打起他的主意。

    尽管不久后,姚五还是悻悻离开了,却还是使他大受刺激。尽管瞧着有点儿不对劲,可他发起了驴脾气,暗暗发誓,今儿非揪住他俩不可。于是他把心一横,勒转马头,又往回走。正巧走到“小仙居”后门,溜下马来。从街旁一给人代写家书的穷秀才手里,讨了笔墨,写了几行字。又托那人找了个能骑马赶路的后生,骑了他的马,去玄都观北面的一户人家给冯处澄报信。他自个儿索性走到道旁的一棵老槐树下,继续守侯。他在想,等老道得到消息率人赶过来,还不知他俩会惨成啥样。

    这般一想,冰凉的身子倒暖了一点。

    他不知道,不大不小的一场悲剧,不久就要上演了。——此后没多大一会儿,大块朵颐过后的刘陵,满脸泛红地大步跨出??店、直冲冯纳而来。

    冯纳呆了。

    只见刘陵也不打话、笑嘻嘻地伸手直点他的肋下要害。要不是他回过神来,扭腰闪了过去,就得当场中招躺下。没等他还手,刘陵的快腿早已点到了他的肩头。

    冯纳大惊,朝后疾退、摔了有七八尺远。

    不过,他还是一骨溜起了身。见此情形,刘陵也是吃了一惊。他笑着赞了声,“好功夫”。此时,街旁的行人一阵惊叫、朝这儿聚拢过来。刘陵朝??店乜了一眼,见姚五已乘乱溜走,于是摆了摆生疼的腿、对冯纳笑道,“小毛贼,爷教你长点记性。”

    围观的人群暴起一阵哄笑。

    刘陵说罢,朝众人拱拱手,扭头扬长而去。

    622

    众人愕然。

    冯纳眼见刘陵远去,却只是懵懂地顿顿脚。半晌,他眨眨眼、恍然大悟。于是扭身挣出愈聚愈多的围观者,拐了个弯、掠向??店。

    原本姚五坐。着的地儿,已是人去席空。

    他欲哭无泪、翻身溜到近旁一家卖文具的地摊边。大街上人多起来。冯纳一边朝西面大街尽头张望,瞧着冯处澄那儿是否会有人过来,一边不时瞅一眼街面对面,搜索童能的身影。

    冯处澄那儿的人久久未到。

    却瞧见??店门前来了仨娃儿。

    其中就有小丁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