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九十七章:誓死效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右武卫的驻地不是没有什么可看的,而是程咬金不想让其他人抢了右武卫在这里驻扎的机会。

    若是其他卫的将军知道殷清风的那些设计,都不用去找太子求情,会直接杀到他面前要求有福同享的。当然,他也知道,等到明年学院开课之后,他的小算盘就拨不响了,但多一天是一天嘛。

    过了右武卫驻地不久,程咬金便将讲解的位置让给了殷清风。

    众人的视线都被前方的建筑所吸引,根本没人注意他俩人位置的变化。

    前方的建筑不是有多奇妙,而是太简单宽阔的城门外两边竟然向外延展出很长一段又长又宽的高墙。

    这两道墙与城墙同高朝向水泥路这一边的顶端,每隔半米就有一个窗口。

    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我国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瓮城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西汉时期甘肃居延甲渠侯官治所坞门门外的曲壁、匈奴所筑统万城都有类似瓮城的建筑,但瓮城真正兴盛要开始于五代和北宋时期。

    投名状中庞青云屠杀被赵二虎劝降的太平军降兵的地方,便是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瓮城南京通济门里进行的。

    每个城池的瓮城至所以要建在城门内,设计者的依据是道家思想“国有利器,不示于人”。

    但殷清风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瓮城虽然有利于守城,但太过于被动。若是守军要用到瓮城的时候,要么是守卫力量不足而诱使敌军入内进行有效的击杀,要么就是城门已经无法守住,只能靠瓮城来做最后的抵抗。

    殷清风在设计瓮城时,将它挪到城门外,将半圆形变成两道直墙。并且在直墙朝南的这两端提上字:上联升官发才请往他处。下联贪生畏死勿进此门。

    李世民虽然没搞清楚这两道直墙的作用,但这两句话是他写的,只是没想到殷清风会把字留在这里。

    李世民是在当了皇帝之后,才有时间练出一手被人称赞的飞白体。若是真以字体的功力来论,这两句题词当下还真轮不到他来写。但谁叫人家身份摆在那儿呢,殷清风不拍他马屁拍谁的?

    大佬们看了就知道这字出自谁之手,所以,他们把议论的焦点放在了字的内容上。

    等议论与歌颂结束了,轮到殷清风来讲解这两道墙的用途了。

    “这两道墙的顶端也是一个甬道,弓弩手从城墙进去后可以从窗口向下射击,而不用担心会被敌人射杀。”

    众人虽然隐隐猜到这两道墙的用途,但这话真从殷清风嘴里冒出来,他们才敢确定自己猜得没错。

    “天哪那以后谁还敢从城门处攻城?”“明知进去一个死一个,谁还敢从城门进攻?”“若是在城外每隔几十米就建一道这样的墙呢”“嘶”“躲都没地方躲啊”“反正某家面对这样的城池,最好的结果就是在野战中取胜,攻城就别想了”

    程咬金笑嘻嘻的问道:“若是你们来攻打这座城,有什么办法?”

    有人嘟囔道:“除了围困,还有办法吗?”

    有人反对道:“围困有什么用?你说,你要留下多少兵马围困?如果其余的兵马在下一个城池遇到的情况也同样咋办?叫某说,撤军!除了撤军没有任何办法!”

    刚才还在冥思苦想的人立刻放弃思索了。

    孙子兵法里说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在以往的历史中,真正依靠围困来取胜的战役,最后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攻城一方看似不用在城头上消耗士兵,但围困期间消耗的粮草怎么解决?攻城方都是远道而来,一旦粮草不继,后果可是灾难性的。

    面对这样的城池,只能用远程攻城器械投石车砸烂砸倒。砸倒一堵墙容易,十堵墙呢?能找到多少石头来砸?

    大佬们越想越心寒,越想就越佩服殷清风。

    历史上不是没有以守城而著称的名将,但成就他们名声的还是依靠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谁人曾像殷清风这样,只在城外建起几座高墙就让敌人望之退却?

    他守了可不是一座城,而是所有!

    天下各处的城池若都进行这样的改建,那些想造反的人还是死了心思吧。训练有素的士兵都攻不破,还能指望那些被裹挟的民众?

    有了这样的改建,以后的城池还要什么护城河?有了这样的改建,以后的城池里只要训练弓弩兵就好了,刀盾兵也无用武之地了

    大佬们能想明白,李世民自然也能想明白,“淮阳侯殷清风!”

    殷清风立刻回应道:“臣在!”

    李世民严肃的说道:“你立刻选派工匠送到工部!”

    “喏!”

    李世民又喊道:“工部尚书杨恭仁!”

    杨恭仁上前一步,“臣在!”

    李世民对他喝道:“你现在就回去选派官员,明日让他们带领淮阳侯送来的工匠前往边塞各城,务必在年前将各个城池修建完毕!”

    杨恭仁躬身应道:“臣杨恭仁领命!”

    他向其他人拱了拱手,转身快步向回走。

    李世民又喝道:“秦叔宝、刘鸿基、尉迟恭本太子命你们现在回去抽调各卫弓弩兵明日随行!”

    被点到名字的武勋从人群中走出,“臣领命!”然后一同往回走。

    虽然突厥每次袭边都不会攻城,但那些边城若是进行这样的改建后若是再遇战事,只留下弓弩兵守城就好,骑兵和步兵就可以出城作战了。

    既然殷清风已经帮边军找到了另一种守城的方式和利器,就必须马上用起来。要知道,自从大唐立国后,突厥人就一直没有停止对大唐的侵边。早一天改进早一天减少士兵的伤亡。

    不管是组织官员还是抽调弓弩手,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所以才让杨恭仁和几个卫军的将领立即去执行。但殷清风还要留下来讲解,他暂时不能离开。

    原先那些不想落一个阿谀的人,现在也顾不得这些了,纷纷向李世民进谏,然李世民封赏殷清风。

    程咬金因练兵有功而晋封上柱国,殷清风的功劳可比他大多了,若是不对他进行封赏,他们要落下一个妒忌贤能、察举不明的名声,而李世民则要落下一个有功不赏的恶名。

    殷清风心里一跳,刚想说话,李世民一摆手,“某当初给淮阳侯的命令是建造皇家军事学院,现在我等连学院的大门还没进去吧不着急不着急”

    大佬们也只是说说官场话,谁不知道今天的重头戏还没上演?但是,在重头戏还没上演之前就收获这么多惊喜,接下来还有什么在等着他们?

    “哈哈哈走,看看淮阳侯还有什么妙想”

    除了之前的惊吓,这一路走来都是他难以想象的惊喜殷清风在几个月前向他汇报时都不曾提到。所以,即使李世民现在就想封赏殷清风,他也要忍到最后。

    李世民转过身,抬头看着学院的大门方向。

    学院的大门是一道重檐庑殿顶式的门楼,上面从右到左是欧阳询题的字:大唐帝国皇家军事学院。

    军事学院的地位太过重要,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字体拿不出手,所以,殷清风向他求字的时候,他把机会让了出来。

    欧阳询的字就不用评价了,那可是在整个中国书法史都是牛掰的存在。

    在大佬们议论坊门形制的时候,坊门缓缓的被打开。门内是一溜两行士兵。

    不等穿过院门,众人就看见远处大路各有一座两百多米高的矮山,矮山前方的广场上耸立着一个骑士雕像战马呈七十度角的腾空,马上骑士与地面呈九十度角。

    战马前中六箭,背中三箭,甚至,箭矢插进身体的那些位置还有一缕缕的“鲜血”在流淌

    骑士身披大氅,手中军刀斜指天空,怒目暴喝,仿佛在命令身后的将士随他杀敌一般。

    随着婚礼的结束,长安城内虽然没有立起第二个雕像,但东西市出现了几个专卖小型的陶制、木制、石制和铜制武士俑的商铺。而这几家商铺至今的生意还很火爆。

    现在,大唐第二座雕像出现在皇家军事学院里了。

    人们越接近雕像,表情越肃穆。

    升道坊里那个骑士雕像坐下的战马只有一个马蹄腾空,而这座雕像上战马是完全人立而起。看似只有一个马腿的差距,难度却增加了不少。

    这个雕像同样是铜制的,使用的是沙范铸造工艺,外形上参考了拿破仑一世那张骑马的油画。只不过,那张画上拿破仑是侧对着人群,而这个骑士是站在马镫上面对人们来的方向。

    欧洲以雕像文化著称,但石质骑士雕像很少有双蹄腾空或者腾空的角度太大的造型,原因就在重心太难把握。

    用石头雕凿骑士雕像,战马和骑士两者加起来的重量差不多在一吨左右,重心一个找不准,只能毁了重新来。

    殷清风又想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又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去算计重心的问题,所以,他使用沙范工艺铸造了一个空心的雕像,然后在战马的下半部里灌上水泥浆。

    如此以来,别说这战马是双腿腾空,就算是只有一条腿与基座相连,这雕像也能稳稳地立在那儿。

    李世民与他身后的某些人热泪盈眶的仰视着雕像。

    骑士的五官是李世民的模样。

    他身下那匹中了九只箭的坐骑,正是他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战马拳毛?。

    在看到这雕像时、在看清那坐骑上面九只箭矢的时候,曾经难忘的一幕幕掠上他的心头。

    曾经与李世民同生共死的原天策府和秦王府的那些人,同样想起之前的峥嵘岁月。

    就在人们沉浸在对过往怀念的时候,殷清风指着基座说道:“请看。”

    人们这才低头看去。

    白色瓷砖贴面的基座的正前方是六个大字:为了帝国,前进!

    看到这六个大字,再加上雕像给他们的震撼感,人们只觉得心房收缩、热血上涌、浑身战栗!

    “为了帝国前进为了帝国,前进为了帝国!前进!”

    李世民哆嗦着重复着。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定,最后一句,他甚至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喊出来的。这一刻,仿佛他又回到了战场上、仿佛他正是用这个口号在激励着将士们向前厮杀

    “为了帝国,前进!”“为了帝国,前进!”“为了帝国,前进!”“为了帝国,前进!”“”

    泪水已经迷糊了他们的双眼,但他们挥舞着拳头,声嘶力竭的表达着他们现在的心情。

    今天到场的,除了殷清风这个毛孩子,其他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几次战争包括那些文官。

    他们想到了在前隋时的过往,想到了入唐后的经历,想到了个人的生死荣辱,想到了亲朋故旧,想到生离死别,想到了

    一个雕像,六个大字,让他们此时心意难平

    李世民抬头再次看向雕像。

    此时的他,再也没有因为殷清风给他立雕像而窃喜的心情了。

    许久,他转过身来,对着所有人说道:“在帝国银行成立之后有人问某,这帝国是何意。某当时说,这“帝”字取自三皇五帝的“帝”,意义是要把大唐治理成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大同世界。

    但某内心想的,却是另一番想法。

    接下来,他把殷清风的说辞变化了一些说给众人听。”

    他挥了下拳头,“大唐现在的疆域已经很广阔了,但四周还有很多强敌。这些强敌要消灭!消灭他们之后怎么办?

    匈奴被前后汉击败,但那里又兴起了鲜卑、兴起了突厥。同理,吐谷浑、高句丽等地,若是只简单的击败他们,要不了多久,又有别的政权兴起。

    为了我们的子孙,我们要把疆域扩展到无限远!只有那样,才能保证后人能安居乐业,我辈才能安心的离去。

    诸位卿家,请你们与大唐皇室一起把大唐治理成大、唐、帝、国!由大唐王朝变成大唐帝国,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但是,为了帝国,请你们和本太子和大唐皇室,一起、前进”

    “为了帝国,一起前进!”“为了帝国,一起前进!”“为了帝国,一起前进!”“”

    李世民将手举到半空中,他大声喊道:“我,大唐太子李世民在此起誓,卿不负我,我、定、不、负、卿!”

    “誓死效忠殿下!”“誓死效忠殿下!”“誓死效忠殿下!”

    这一刻,上至七十八岁的裴世矩,下到十七岁的殷清风,用最响亮的声音回应着李世民的誓言。

    李世民用这句话在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负我、不要阻挡我把大唐治理成大唐帝国,否则,就不是我负不负你们的问题了。

    这么浅白的一句话谁听不懂,又谁听不出李世民的雄心壮志?只要跟着李世民走,还怕个人得不到荣华富贵?还怕子孙后代没有一个好前程?

    傻子才不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忠诚的拥护者呢!

    只有七岁半的李承乾,大声喊道:“誓死效忠阿耶,不对,我该效忠谁呢?”

    他挠着头,“对阿耶不能说是效忠,是尽孝!对了,我要誓死效忠大唐帝国!誓死效”

    等他想好了再喊出来,别人都已经喊完了,所以,他的话十分清晰的传到所有人的耳朵里了。

    看到大家齐齐的看向他,李承乾语气一竭,然后鼓足勇气继续喊道:“忠大唐帝国!”

    “哈哈哈”

    李世民别提心中多欣慰了。

    他不但借机敲打了在场的人,还看到儿子最真实的一面。

    儿子当众说要对他尽孝,就足够让他开心了。

    儿子把誓言变成效忠大唐帝国,这一句誓死效忠大唐帝国,把一个全心全意治理天下的帝王的形象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不求儿子未来真的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儿子这么小就明白这样的道理,夫复何求!

    最让他欣慰的是,儿子在那么多人的注视下,竟然能够做到毫不怯场。只此一点,儿子已经具备了一代雄主最基本的能力了。

    他一把将李承乾抱起,“好!说的好!你我父子二人,与他们”他指了一圈在场的人,“与这些大唐的功勋们,一起效忠大唐帝国!”

    7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