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永世帝唐 > 第二十章:聚而再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殷清风以为李世民会去直接找武德商议呢。

    可激动的李世民冷静下来之后又回到秦王府,派人找来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商议。

    这房杜二人现在还不是什么宰相,只是秦王府十八学士的身份。

    房杜二人进来后,看见李世民似乎心情很不错,“不知殿下有何喜事与我等分享?”

    “一篇佳作如何?”

    房杜二人都知道李世民喜好书法、诗句、劲弓、良马,“还请殿下赐下一观。”

    李世民笑眯眯的将那张纸递了过去,“汝等看看是否能称为佳作。”

    “好字!”

    “好奇怪的字!”

    一句评判两种性格,但是李世民并没有言语,耐心等着二人看完。

    “这诗最后的寓意倒是好理解,但这内容”

    “字、诗俱佳!但奇怪就奇怪在这头半句里面:‘忆昔初唐全盛日’,再加上诗名:忆昔,这其中深奥,还请殿下赐教。”以他们的文化功底不会看不出这首诗里面的含义,但是他们说想听李世民的解说,实属算是有技巧的拍马屁。

    李世民先是将殷清风关于《忆昔》的说辞解释了一遍,再述说了一遍殷清风的帝国梦。

    “好气魄!”

    “真男儿也!”

    “有此子辅佐,大唐兴盛矣!恭喜殿下!”

    “说出我辈读书人的夙愿啊~~~”

    “三十年~~~也不知杜某还能不能活上三十年~~~”

    “我辈等不及哪一天不要紧,还有我们的后辈呢!还有这十几岁的殷小郎君呢!”

    房杜二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感慨起来。

    “好了,你们的感慨已经抒发过了。那殷小郎君还有计策,这次请两位先生来,还请帮某参谋一二。”

    等李世民讲述完殷清风的提议后,“两位先生如何看待此建议?”

    房、杜二人听完也是震惊不已,但都没马上表态而是相互看了看。

    房玄龄对于杜如晦说道:“克明兄,这殷小郎君的帝国论似乎脱胎于仲淹兄的‘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之说。”

    杜如晦点头应是:“但这小郎君把‘帝国’二字重新诠释了一番,却与仲淹兄的本意相驳啊~~~”

    李世民不由得好奇的问道:“两位先生说的仲淹兄是是那位故去的王仲淹王通?”

    杜如晦回答道:“正是!仲淹兄做过前隋的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但不久便因对隋杨失去信心而辞官归乡。他用了九年的时间著成《续六经》,包括《续诗》、《续书》、《礼论》、《乐经》、《易赞》、《元经》等,共八十卷;《续六经》完成后,因为名声大噪,求学者自远而至盛况空前,有“河汾门下”之称。及门弟子多达千余人,其中学生薛收、温彦博、杜淹等,不但我与房兄与之结交,太子洗马魏征、太子中舍人王?、卫国公李靖、江国公陈叔达等也与其往来甚密。”

    李世民怅然道:“恨惜如此英才了~~~”“不过伯褒(薛收的字)、大临(温彦博的字)、执礼(杜淹的字)还有你等都效命于我李唐,幸之啊~~~”

    李世民感慨了一番后,说道:“还是议一下殷小郎君的那建言吧”

    “就凭这殷郎君的帝国之设想,便是我等终生的理想,但具体如何做到,却不如这郎君诉说的那般详尽。玄龄再次恭贺殿下得此良才!”

    “哎~~~如晦愧矣!还请殿下召此人至帐下任用,如晦也好请教一二。”

    “当时某激动这两策,忘记说起任用他的事情了,好在过几日还要召他来说说这耕牛的事情,到那时再任命他为学士如何?”

    “如果殿下任命这殷郎君为学士,如晦愿尊其为学士之首。”

    “乔定尊崇之。”

    “那现在就议一议这两策吧。”

    房玄龄平息了一下,说道:“如此办法真能施行,解决我大唐的铜荒自然是没有问题,只是百姓真能接受吗?”

    “玄龄兄,百姓是否接受,一要看兑换比例,二看陛下是否认同。如果陛下也同意此等办法,倾全国之力三五年之内此事必成。如果依此办法,有很多事情,包括兵甲铸造、府兵招募都可以放开手脚进行。

    殿下,如晦建议立即进奏陛下,此等乃绝世良策,越早进行越好!”

    房玄龄琢磨了一下,说道:“克明兄此言甚是,若此策实施,我朝的国库增加何止千倍万倍!有了如此多的钱两,修路、水利、战事、奖赏等都可以大有改善!殿下,请进禀陛下立刻发布律令、全力实施!只是~~”

    杜如晦截断房玄龄说道。“只是什么?玄龄兄可是担心有人铸私钱的?”

    “对!以前以一当一都有人敢私铸铜钱,何况现在这以一当十、当百呢?”房玄龄不无担心的说。

    杜如晦却不担心,面色有些轻松,“玄龄兄,不能因噎废食啊,现在咱李唐缺的是稳定、缺的是铜钱。即使有人敢这么做,那也是癣疥之疾,无伤大雅。

    更何况,此等人捉住之后还可得些铜钱回来,又可杀一儆百。再说了,那小郎君不是建议在重量上多些变化吗?秦王可命人再具体商议一番后,拿出个可行的章程来,此事不难解决的。房兄多虑矣。”

    “那就请秦王在奏章后面附加上详细的防止私钱铸造的办法。”

    李世民见自己的心腹二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接过了话题:“正如二位先生思量那般,我当初听到此策也是震惊万分,没想到如此良策竟然出自黄口小儿之口。”

    房玄龄见李世民又把话题扯到殷清风身上,他说道:“本以为峤国公故去之后,郧国公府将败落下去,没想到转眼间其后辈又出一麒麟儿,峤公在天有灵啊!”

    “是啊,峤公时常感叹后人不继,谁曾料到其继子的庶子竟有如此才能,此峤公之幸也是我大唐之幸。”

    “可惜我只一女早有婚配,否则定要嫁此东床佳婿。”房玄龄不无遗憾的说。但看他的表情,似乎也不是遗憾而是提醒。

    与房玄龄搭档有了一段时间的杜如晦也说道:“我家虽有两个不曾婚议的小娘,只是年岁太小。对了,殿下,殷郎君今年齿岁几何?”

    “只十五岁吧。”

    房玄龄赶紧接口说:“殿下之长女襄城今年也有十岁了吧?”

    李世民听了房、杜之言很是意动,对啊,如此良才何不招为王婿?趁众人还不晓得其名声之前,快快定下此婚约。这事儿今晚就和观音婢商谈一下。

    房杜二人见此也知铜钱的事情已经议定,于是和李世民商讨了一番关于耕牛养殖的事情之后就起身告退而去。

    李世民送走二人之后,回到书房将铜钱改进、养殖的办法和意义等一一写明之后就急不可耐的回了寝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