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永世帝唐 > 第十章:策划未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到自己的小院子里又悠闲了几天之后,武德六年的上元节到了。那个人约黄昏后的上元节,殷清风是一定去看看。

    大唐的春节没有舞狮子耍龙灯,有的是它们的原型:傩戏。

    傩戏在殷清风印象里只有西藏啊、西南少数民族才有的民俗。到了大唐才知道,这活动从汉朝或之前就开始有了,而且是全国性的庆祝活动。或许是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到了现代也只有在偏远地区才保留了下来。

    殷清风和月眉拒绝了杜伏威夫妻的邀请,他想和小丫头单独享受这份快乐。

    路过一个卖面具的小摊儿时,殷清风拉着小丫头挑选了半天,然后一人戴上了一个画着奇怪花纹的面具。或许是第一次戴这面具,小丫头看着殷清风咯咯咯的笑个不停,并且将自己的面具换到殷清风来带,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殷清风带着自己的小侍女随着人群走向朱雀大街。而此时的长安人似乎都涌到了这里,这让小丫头是目不暇接。害得殷清风紧紧地拉着她,生怕一不小心就挤丢了。中国一个古老的职业:拐卖儿童,在这一天是最容易下手的。

    殷清风没什么好奇心,无非就是看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耍龙灯,现代社会什么没见过啊。

    只是可怜的大唐子民却不这么认为。

    长安城中只有这前后三天是没有宵禁的,几点回家都没人管。所以,现在的长安人就像是在学校里憋了一个学期的顽童们一样,终于可以撒欢的玩了。

    让殷清风失望的是,这个元宵节既没有猜灯谜,也没有狮子、龙灯。

    但小丫头可以没有什么失望不失望的。

    殷清风紧紧地牵着她,这丫头好奇心太强烈了,看什么都兴高采烈的,不时的惊呼一下。殷清风的小心肝儿啊扑腾扑腾的。

    前面终于看到傩戏游行的队伍了,同样兴奋的人群也看到了游行队伍,殷清风带着小丫头费了半天劲才挤了进去。

    这傩戏不是长长的一队人马,而是一方阵一方阵的。为什么呢?如果长列,后面的音乐前面听不到。如果音乐在队伍两边,百姓又看不到中间的。

    游行的人,每个脸上也都是带着面具的,嘴里唱的殷清风根本听不懂也不知道是哪里方言;也有不唱的,类似划旱船的、吞火吐火的、肩膀上架着竹梯上面有人翻来滚去的、还有个人不知道是侏儒还是小孩儿,在游行人群里串来串去的。

    后来他才知道,傩戏分唱和游两种形式。唱呢,是在戏台上唱,像京剧那样的舞台戏,游是指节日的时候才进行的杂技游行。

    今晚的人很多,十几二十万是少不了的,挤得殷清风是满头汗。

    这个时候还没有冰糖葫芦,让殷清风觉得少了些气氛。

    不过各种零食还是有得卖。小丫头的嘴巴除了惊叹就是吃东西。也不知道一会儿回去她的小肚子是否难受。

    感觉很困了,才把恋恋不舍的丫头拖离人群,一人一个兔子灯,摇摇曳曳的往回走。

    已经是武德六年了,有时候殷清风在感慨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但能做的事情太少,一切都限制于他的年龄。

    自从改进了伙食之后,殷清风只将案几变成了高桌,“顺手”增加了高背椅、书桌。

    好在长安的冬天不算冷,在最冷的三九天、四九天才需要盖厚一点的被子。

    尽管室外的温度都在十几度,但殷清风还是自然的会想起棉花来。想到了棉花,他又想起了那个卖粗布的老板说这粗布是从齐鲁那边来的。

    殷清风记得他之前看过一篇叫做《青州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的文章。文章考证出青州地区,在西汉时就是长安丝绸的供应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北的交易地。

    如果这文章没错,那么从海上来的印度棉也有可能真的在青州地区种植的可能。

    这件事情,作为山东出生的杜伏威、单云英应该知道一些。

    想到这里,殷清风再也坐不住了,他带着小丫头直奔小杜那里去了。

    “兄长、嫂嫂可知道粗布吗?”

    “这个自然是知道了,小弟为何有此问?”

    “那齐鲁那边可有粗布产出?”

    杜伏威尴尬的看向单云英,而单云英则给了殷清风肯定的回答:“虽然齐鲁以丝绸为主,但是一些贫瘠的地区还是会种一些白叠子,这些白叠子便会纺织成粗布的。”

    殷清风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那兄长能否派人去齐鲁收购白叠子和种子回来?越多越好!”

    “这自然是没问题的,我这就吩咐人跑一趟。”

    “那就拜托兄长了。等白叠子收回来了,小弟再来感谢兄长、嫂嫂。”

    回去的马车上,面对好奇的小丫头,将棉花的用途说了一遍,“记得单嫂嫂来的那天我说的话吗?想让百姓吃饱,问题是不大的,可是吃饱了之后呢,就要有余钱。余钱越多,他们就越不用指望着从土地上获得粮食也能吃饱甚至吃好。

    这白叠子的贩卖价格比五谷可是高多了,农人可以将卖掉白叠子的钱去购买粮食交租,那么一年下来,他们的收入就会比单纯种粮食高多了。”

    “可是都去种植了白叠子,那谁种粮食呢?”

    “你能想到这个问题,证明你开始思考的看待问题了。这个问题也好办。到时候可以由朝堂上下律令,贫瘠的土地种白叠子,良田不允许种;也可以规定新开发的土地允许先种五年。而且,河西走廊或者西域那边的土地最适合种白叠子了,到时候让大唐军队去把西域占领了,只有那边可以种植,其余地区不可以种。如果有了这个政令,那么就会有很多人主动搬迁到西域去。等西域那边的汉人多了。那里就会变成大唐永久的疆域了。”

    “可是他们都去西域种白叠子了,他们出什么?”

    “这个问题就更好了,这涉及到市场需求的问题。市场需求简单地说,就是百姓对某种货物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以你说的西域那边的情况为例,市场需求就是百姓需要粮食。而当地没有粮食或粮食很少,就会造成粮食的价格比白叠子的价格高。于是就会有一些人去种粮食、蔬菜等。”

    这一番理论,殷清风用词很浅显,小丫头是听明白了。可是殷清风估计那些整天研究儒家典籍的酸儒们是总结不出来这个道理的,他都打算回去将他知道的那些商业知识写出来了。

    可是想想还是放弃了,按照他的计划步骤来说,现在还不是时候。

    写书不到时候,但是赚钱的事儿,可以着手进行了。

    之前的滋味楼,只是算是一个尝试也好,用来和杜伏威打交情也好,都不是他独资掌控的,他需要大量钱财来支持他以后的行动。

    “之前有了肥皂,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棉花运回来,那么自己就可以有两种独特的产品销售了。相信这两种商品能够支撑短时间内自己的计划了。”

    想定了这些后,殷清风把任大找了过来,“任大,你去把这升平坊东北角这片区域都买下来,包括咱们现在住的宅子。然后去买一些会木工手艺的官奴和一些普通的男官奴回来;让任二去西市找几个商铺买下来,最好是连在一起的,面积越大越好;再去打造十个回来平底锅;派人去购置大量制作床榻的高等木料回来。

    另外,你再去买二十个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的婢女和两个仆妇回来,这些人要相貌端正、识文断字的。嗯再购买这些人的生活用品什么。好了,大概就这样,你去办吧。”

    等任大出去后,殷清风向旁听的小丫头解释了他如此安排的意图。

    在小丫头自己去思考的时候,殷清风则开始写写画画起来。他准备销售肥皂、跳棋、牙刷、棉被和各式家具等。

    之所以是购买奴仆而不是雇佣他们,其实殷清风也是不愿意做这奴隶主的。可是他想独享这些‘新技术’的话,只有签订主仆契约的人才能保守秘密。

    二十个婢女,殷清风打算将她们培训后来充当营业员的。

    买下四分之一的坊区,他是准备将这里变成一个加工厂。这四分之一的坊区正好又分成四片区域,殷清风打算自己和小丫头住一个区域,其他三个区域则正好是三个加工厂和宿舍。

    任大的能力还是不错的。知道先买坊区的房屋,再去买婢女、官奴。

    等这些都办置妥当了之后,殷清风带着小丫头和任大六人去了万年县县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