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送你一支千年妙笔 > 第11章 有没有客观存在的生花妙笔(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1)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做过宰相和太子傅,晚年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唐代诗人、书法家。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经典名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贺知章读《维摩诘经》的考证资料:

    1唐代知识分子阶层阅读《维摩诘经》的十分普遍,贺知章曾任过宰相与太子傅,与李白、杜甫、孟浩然、高适、王昌龄、岑参等这些读过《维摩诘经》的人交往甚深。因此,他对《维摩诘经》也是熟悉的。另外,他有一字叫“维摩”,“维摩”一词出自《维摩诘经》,由此足以见其对《维摩结经》的熟悉与喜爱。

    2贺知章的诗,流传下来不少名篇,他同时也是书法家。据说性格豪爽风趣,好喝酒,与李白、张旭等八位好酒之士并称为“醉八仙”,时常酒后写书赋诗。有金龟换酒的故事,讲的是见到李白,相互欣赏,那天兜里没钱,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换酒的事情。这也足以见证了作者仗义疏财的维摩诘性格。也是他发现了大诗人李白并将其推荐给了唐玄宗。晚年自称“四明狂客”,可见其人生潇洒至极。其寿86岁,临去世前的那年弃官归隐做了道士,应该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去完成自己的夙愿,据说他是临终开悟。

    12)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的为“李杜”。李白的诗、张旭的书法、裴杲剑被后世称为“唐三绝”。

    经典名言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乐府?将进酒》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吾观自古贤达人,成功不退皆殒身。

    李白读维摩诘经的考证资料:

    1《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云:“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金粟如来,就是维摩诘居士。李白说,我的人生模式、人生道路和金粟如来是一样的,我就是维摩诘转世。

    2《庐sd林寺夜怀》,诗云:“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霖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这首诗是效法佛家超越有限时空的想像而作的。诗中的“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与末联“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是典型的《维摩诘经》中超越时空的语言。如《维摩结经不思议品》云:“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另:“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维摩诘经》说,人生彼岸,常作“天乐”。这两句诗足以证明传说中的李白的生花妙笔与《维摩诘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望天门山》是李白最好的一首七绝:天门中断楚江开(上),碧水东流至此回(下)。两岸青山相对出(上),孤帆一片日边来(下)。此诗是一张大写意的国画,有非常强烈的立体感、层次感。此诗无论对仗、押韵、平仄及其联句之间先上后下的递进关系,可以说达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我认为,这是自李白开始唐诗中出现的“维摩诘经体诗”。

    4《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注《维摩诘经》中说,天上有“香积国”。

    5《维摩诘经》的标准笔法是:动中有静,静中见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一毛吞四海,芥子变须弥。李白诗把《维摩诘经》里的特点运用到极致,显示出他风格的豪放洒脱大气,清新俊逸,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例子。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天),遥看瀑布挂前川(地)。飞流直下三千尺(天),疑是银河落九天(地)。李白诗文的天上地下的变化,其大气无与伦比。这也是一首“维摩诘经体诗”。

    诗文的高下、远近、小大的对比与变化。如《早发白帝城》:还有《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上),千里江陵一日还(下)。两岸猿声啼不住(上),轻舟已过万重山(下)。这也是一首“维摩诘经体”。

    “小中见大”的例子。白发三千丈,燕山雪片大如席。

    6《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既是李白对自己人生信仰的一个描述,也应该是李白对维摩诘人生的一个概括。

    7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面对死亡,此诗写得并不悲苍,而是豪迈、大气。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对李白生花妙笔的评语):

    李白是个文武兼备之人,是个文学天才,能立马万言,被称为“诗仙”。我们前面已经讲述了李白“梦笔神授”的传说典故,他是在睡梦中获得了一支生花妙笔的。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尊重这个历史传说。但是,当我们阅读了《维摩诘经》和研究了李白的诗文以后,你就会发现他的生花妙笔,还应该有一个加强版本:即李白是在“梦笔神授”以后,又阅读了《维摩诘经》才真正掌握了这支生花妙笔,其写作水平才提升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的“诗仙”。对李白的生花妙笔的这一评语,无论是谁,只要他认真、详细地了解了李白阅读《维摩诘经》的实事以后,即会笃信无疑。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