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心随花开 > 第86章 谁能担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85、谁能担责

    大成乡每村均有一所小学,随着人口出生率锐降,有的小学只有几名学生,可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要配置师资,聘请了大量代课老师,这无疑分流了捉襟见肘的公用经费,维持正常运转尚且勉强,更侈谈还债和因债所生的大量利息。

    高初飞不停地拆借,债务如雪球越滚越大,这不是个事儿,得想办法。开源节流,开源就是争取多点公用经费;节流自然减少学校布点,也就是布局调整,乡下人说把学校合在一起。

    这事本来在江涵秋任上就提上了日程,那天在政府开会时,征求意见,程庸在意见中写道,布局调整应该是政府行为,教育只能宣传政策,调配师资予以配合。不能说合并哪所小学,村民们一时半伙转不弯来,采用温和的态度,乡里有意向地建设几所重点小学,吸引周边学生入学,自然分流。没了学生的学校还有办下去的必要吗?

    夏锐翻到程庸的意见稿,便敲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来讨论一下。“程主任,你认为大城留哪几所小学好?”

    “可以依照解放初的高小和初小分布。”程庸从长辈那打听了一些关于解放初小学的情况。

    “就你聪明,有多少人比你有想法!”江涵秋抢白了一句,显然对程庸的表现极不满意。

    程庸不理解了,不是大家讨论吗?他没想到的是东方小学在解放初是初小,如果按他的想法,那是拆并的对象,这让江涵秋不好向父老乡亲交待。

    因南湖与方山两个行政村合并了,会后将南湖与方山作试点,将南湖合并到方山,却以失败告终。

    高初飞决定付出行动,程庸认为先合并中心学校周边的小学,毕竟中心学校有资源优势,先将高年级并过来。在这项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政府行为;二是不能急,温水煮青蛙,平稳推进。

    在郑怀、陶焰等校长的帮助下,将中心学校附近两所小学合并了,波澜不惊。高初飞一下尝到了甜头。在办公会议上手一挥,加大力度。反脚走上了前,急躁冒进。他继承了江涵秋的遗志一定要保留东方小学,只得将方山小学合并到南湖,改名为南方小学。一反一复,引来麻烦不断。

    开学后的一天午后,高初飞将昏昏欲眠的程庸叫来。“走我们到南方小学去看看。”高初飞有个良好的习惯,骑摩托时全幅武装,“你不用骑车了,我骑。”为了布局调整的事,高初飞回避了几天,程庸的工作多了起来,没有休息好。“要不要和尚智说一声。”程庸思考问题总是从大局考虑。

    “不用了,他早溜了,大概又陪乡长打球去了,说了也没用,老丁在家就行。”

    “好吧!”程庸坐上车向南方出发。

    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天蓝如洗,是个好天气,田野中庄稼已收割完了,稻草堆在土埂上,野菊花倾着金黄的小脸,在微风下轻轻地摇摆。蔓草耷拉着,不再湿润。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精神为之一爽。

    南方小学很快就到了,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几个学生,周伟反坐在椅子上趴在椅背上打瞌睡,见有人来,慌乱中站起打着招呼。

    刚在办公室坐下,还未谈及学校的问题,一群老头老太不知是谁通知的接踵而来。一个个气急败坏,态度极不友好,老远就嚷开了:“今天高校长来了我们找他讲讲,为什么要把我们小学合并,是什么道理!”

    也有人比较念旧:“大家还是客气点,他毕竟在这当过校长,还教过我们的孩子”。

    “还管那些,合并我们学校不管他是谁,我都要骂。”一个个子较高,头发花白的老者异常气愤。

    高初飞见人气势汹汹而来,借接手机闪身到教学楼后。“高初飞在哪?”“他跑了,不敢见我们!”……叫嚷声一片。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与程庸有一面之缘,指着他说:“找他也行,他是副校长。”

    他的话产生了神奇的效应,本来那些人碍于高初飞的情面不好发威,现在有了替罪羊,又是一个没见过的家伙。不满如暴雨临空浇下,叫骂着将程庸团团围住。

    高个老者充满发挥其谩骂的本领,指着程庸破口大骂:“你也是人生父母养的,好好学校就被你搞垮了。”似乎动手揍一顿这个不知好歹家伙才解恨。

    “我们会将手摸摸跨(下身)打你。”一个龙钟的老太话并不龙钟,中气十足,这是乡下女人骂人最恶毒的话。

    程庸胀红了脸,众怒难犯,只要有一点轻举妄动的意向,会被人暴揍一顿的,真不知招谁惹谁了,平白受这顿侮辱。这群人中平时也有认识的,见面还客客气气的,脸露微笑的熟人,今天怎么都变成了凶神恶煞。此时脑中一片空白,也不知他们还有什么更恶毒的语言,更有别有用心者将老头老太推搡着撞向程庸,乡下人伎俩,欲激怒他。如果动手了,便趁机闹事,那将不可收拾。

    程庸心中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他“隐忍隐忍”,以顽强的毅力控制着自己震怒。

    估计骂人是个体力活,或者是再也没有新鲜词来突破,骂人的语言有限,翻不出新意有伤颜面,只剩下众人的厉声质问,乱糟糟一片,周伟不知去哪儿了,谁也不愿趟这浑水。心理有点幸灾乐祸,平时你们吃香喝辣的,也有今天,说不定咬牙切齿了。

    众人怒气大概也宣泄完了,见毫无所动没了兴致,一个老妇人见机挤上前,是程庸表妹的婆母。

    “老表啊,好好的学校么事要合掉?”乡下叫人都习惯以晚辈的身份,语气不尖刻,火药味依旧。

    “我们今天也只是来看看开学的事顺不顺,也没说将学校撤并。”程庸出离了愤怒,实在委曲,但依然语音平和,“你们怎么见面就随便骂人。”

    “骂的就是你,骂了你取得掉嘛!”高个者依然脸色阴沉,似乎光骂还不足以平心中的愤怒,最好将面前的家伙打倒在地,踹上几脚才解恨。

    “在这里,高初飞在这里……”终于将正点人物找到了,也解了程庸的围。

    程庸再也不想去招惹这群不可理喻的家伙,默默地坐在办公室里,他们与高初飞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就不得而知了,可能达成某种口头协议,这群老头老太作鸟兽散。

    程庸是老实人不知避其风头,无辜受了一场谩骂,这是他工作以来最恶劣的一次经历。

    事态进一步恶化,原方山村的人也闹了起来。为首的是一个子不高满脸威严的老者。众人对他称谓也不一样,有称叔的,有称哥的,也有称其名的,更有称其绰号:“大炮”。大概的意思是说其人做事言过其实,喜欢出风头。

    “大炮”在众人的拾掇下出面了,有一名叫黑皮的自愿骑摩托为他代步,另外一个自然村座找一个代表,完善了组织,成立了机构,其成员中小圣最急进。据说他和教育有着很深的过节,就因为他孩子的保险退赔金给了其父亲,而其父亲私吞了。他人为作为监护人没有享受应有的权利,正好利用这一机会泄泄私忿。

    为了做好两校的合并,”推手“乡长夏锐、高初飞伙同程庸来到原来的方山小学,在路上乡长立场非常坚定,“两个村都合并了,两个学校怎么合不成,真是岂有此理。”见夏锐有此决心,高初飞心中也充满了信心。

    “全仗领导了,待会开会时,我们的意见一定要统一,具体以县政府一号文件为依据,我叫程庸带来了,有必要在会上宣传一下。”

    “好吧,就这样定了”。

    方山小学来了许多群众,多半是年龄较大的老头与老太,小圣与““大炮””正在向群众演说着。“凭什么,把我们的学校合并到南湖?我们在国道旁边,交通便利,南湖在乡下,今天乡长来了,我们要把这个理说一说。”

    “对,对,我们今天要和他们评评理。”众人附和着,情绪激昂。陈标、唐良等村干无声地坐在那。

    “来了,来了,乡长来了,高初飞也来了。”有人传达着消息。

    众人让夏锐一行走进办公室,村干忙起身相迎,谄笑着打着招呼。

    “这叫什么话,把我们学校合并到南湖,这是谁的主意,今天不讲清楚,一个都不许走。”见夏锐来了,人们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不要乱讲,既然乡长来了,我们今天就把事谈一谈”。“大炮”开口了,人们真的静了下来。““大炮”满意地点头,显然他们早计划好了,唯“大炮”马首是瞻。

    “我们都从田里赶来的,就是想问问为什么把我们学校合并掉,这是谁的主意,征求过我们群众的意见了吗?”“大炮”的话咄咄逼人,一接上话就直奔主题。

    “这是政府文件要求我们这样做的,不信你们看。”夏锐从程庸手中拿过政府文件,亮了亮。“按照文件精神,布局调整一定要搞的,高校长你说是不是?”夏锐及时地将话题引向了高初飞。

    高初飞清了清嗓子:“是的,现在学生数太少了,何况你们两个村都合并了,再办两所小学,无论是教育投入还是师资都是浪费。”高初飞因与夏锐合计过了,心中有点底,直接了当表露了自己的想法。

    “合并是可以的,为什么要把我们合并到南湖?”村合了人心并没有合,他们还是各自为政。

    “方山现有学生不足20人,而南湖有学生近30人,将人数少的合并到人数多的地方。”程庸不失时机地从学生数出发,企图来作一说明。

    “你这话简直就是胡扯,乡长在这,你说说看,当年,你们要把南湖合并到方山,可南湖人上访后,你们又算了。现在又想把方山合并到南湖,是不是我们好欺负些?”

    “是啊,这不是摆明着欺负人吗!”群情激奋,有的口中迸出粗话。

    “这说是你们不对了,怎么把事做反复了。”夏锐抓到了一个脱困的稻草。

    “这,……”高初飞胀红了脸,无话可说。他心中真是有苦不能言,当年搞布局调整调研时,大家都以为是走走形式,也就不那么认真仔细,大成乡现有的几个学校数东方小学和北塘小学大一点。东方小学是江涵秋和自己家乡的小学,与情与理是不能合并的。这样只有将方山小学合并到南湖,才能保证东方小学有足够的生源。有点私心,但还是通盘考虑的。最初两村合并时,是想过把南湖合并到方山,也征得了乡政府的支持,可因自己在南湖工作多年,有许多老朋友出面,实在不好将事摆平,也就不了了之。现在夏锐将球踢过来了,下面该怎样接招。

    “县政府已经决定了的事,叫我怎么说。”高初飞只得抬出县政府文件来压台。

    “这个文件出台前调研我们知道吗?他们高高在上,合并学校问过我们的想法吗?不结合实际能办得好事吗?”小圣出招了,一连提了三个问题,挺尖锐的。

    高初飞还想分析当前的形式,阐述合并的好处,群众七嘴八舌的,确实讲不清,于是他恼了:“你算老几,县政府出台文件,还和你商量!你们就比南泉和尚庄的人差,他们学校合了一句话都没讲……”

    高初飞急躁的毛病又犯了,在这种情况下得顺着点,和他们乱说,他们蛮不讲理,叫你下不了台。果然一群人被激怒了。

    一句话惹人笑,一句话惹人跳。“南泉人比我们好,我们就不好,你想怎么的?”一哄而散,不和你谈了。

    “好,好,这话是你说的,是县政府出台的,我们不和你说了,到县政府去”。“大炮”一挥手,人们向外涌出。

    “别走,别走,有话好好说,不能到县政府去,你们这叫闹事。”夏锐急了。可没人听了,显然他们早预谋好了,几个老太太推搡着撞向高初飞,有意让高初飞动手。程庸一看势头不好,他怕高初飞按捺不住,那将不可收拾,赶紧将高初飞拉到身后,把他按在椅子上,夏锐和陈标已追到外边。

    外面可热闹了,一辆面包车停在校门口,前面打着横幅,红底黑字上写着:大成教育上访车。字体粗犷,墨迹已干透,显然早有准备。

    “你们不能去,这么多人去,不是解决问题,这是闹事!”夏锐见人们动真格的,气不打一处。

    “乡长,你不要急,政策我们懂,我们早就按上访条例要求,找了几个人做代表,只是去说说理,不会闹事的。”“大炮”胸有成竹地劝着乡长。

    面包车出发了,留下的人幸灾乐祸地看着,露出怪怪地笑。“看你们怎么办,有你们好日子过。”语气恶狠狠地,仿佛上代有仇。

    “高校长,准备去接访吧。”也不管我们是怎么来的,钻进小车回乡政府了。

    高初飞和程庸与留下的人周旋几句,被几个无聊的人骂了一通,实在觉得委曲。

    高初飞和几名老师谈了谈,不管怎样孩子到学校来了,还是要管理好,不能出事,大家受了委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高校长,我们也不知道做什么事好,就这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家长也不配合,叫他们把孩子送走,他们就骂人。”三个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倾诉着。

    “大家辛苦了,我想总有解决的办法。”高初飞也只能安慰安慰这几个坚守在风口浪尖的同事。其实他心中憋着更大的火,可在这能说吗?理智告诉他不能。

    “高校长,县局打电话来了,叫你赶紧到教育局去,方山人到了教育局。”留守在学校的丁文敬来电话通报了这一消息。

    “程庸,我俩到局里去吧。”高初飞无奈地做了决定,他现在只能依靠程庸了,遇到这样的事,尚智总能找到理由推脱,有时赤裸裸地不作为。不添乱,就算阿弥陀佛了。

    程庸这次见到了贾高健,一间宽阔的办公室,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桌后是书架,架上整齐地码满书,两侧是文件橱。一个清秀的中年人坐在办公桌后,两手搭在桌子上,像名书生,没有久处上位的威严。他就是局长贾高健,因“贾”字不雅,便以“高”名之高局长。办公室前坐着“大炮”、黑皮和小圣。没有发现高初飞,这就怪了!不觉愣了愣。

    贾高健见程庸进来,扫了一眼,“你是谁啊,我很面熟呀!

    还未等程庸回答,小圣插嘴道:“他是大成中心学校,程庸,程校长!”

    “高局长!”程庸习惯性叫了声,便找一个位子坐下。

    “程校长,刚才这几位说了不少,学校是什么意见?”贾高健问道。

    程庸便将情况捡重要的说了一下,“两个学校学生数都不多,合并势在必行,可以节约资源……”

    “既然条件不成熟,就不要合了!你回去和高校长说一下。哦,他们还说,两个学校的老师还没到位啊。是么回事呢?”原来他们谈话有了结果。程庸失望了,作为局长,是老师们的主心骨,要站在学校一边,怎能轻言放弃!

    “南湖30人,已安排老师6人,方山20人,已安排老师5人,开学初七事八事的,现在每个学校都有三人负责。局长你认为该把几名老师?”程庸说话不会拐弯磨角。

    “还有方山没英语老师,而南湖有,这又是……”

    不等贾高健话说完,程庸没好气地说:“不能教英语!”

    “你看他口气那么硬!”黑皮不乐意了,抢白了一句。

    “高局长,一个把a教成b的老师,你欣赏不欣赏?能不能让他教?目前没有师资啊!一所小学校,一名老师没有一节课空堂,工作量多大!我们总要为老师想想!”程庸越说越激动。

    沉默了一会儿,贾高健作出决定,“学校不合并了,安排老师把开学工作做好,安全不能出问题!”

    搁置争议,整个九月忙于开学工作,便将布局调整的事放下。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