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农女三嫁:相公,读书啦 > 第三十六章 大坪村的进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白头镇边上大大小小不知道有多少个小村子,便如邬镇的老家邬家坳,更有其他什么以姓聚居的村落。譬如李家村,何家村,张家村等等之类。

    这些村子为何就没有像大坪村一样,有了一个镇的规模,还组建村学,让所有适龄儿童都去上学呢?

    且先不说这个举措,更有这两个秀才老师,还有村学里面打杂的,村学学生的吃喝,包括村学修建维护等等费用,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除了钱更重要的便是,为何家中有适龄儿童都愿意送来?

    毕竟这个年代,多少人一辈子大字不识一个,也照样能过一辈子。而所谓的适龄儿童,都是能干活了的,谁家没个农活的,好些半大的孩子都下地了。

    为什么这些农户或者猎户愿意让自家孩子去上学,甚至承担这些开销呢?

    这要从大坪村的历史讲起。

    大概二十几年前吧!大坪村还是大坪村,可并不大,不过是个普通的没有上百来户的小村子,便是某一年,村里出了个秀才!

    年纪轻轻的神通,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中秀才,而后三年中举,并得了同进士出身!

    而就是这样一个从当初小小的大坪村出去的进士老爷,实际上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大坪村的父老乡亲都接济过他!而此人也有才,从小跟个乞儿一样,无家无业的,可愣是读书读出来了,还官至一品。

    如今不知道为何,不过五十出头的年纪,竟然辞官回乡了。

    不过不管这人辞官不辞官,他这些年对大坪村的回报是实实在在的。大坪村所有原住村民,都在他当官后的年月里,每年都收到他的年礼。米面银钱布匹,家家户户都有。

    直到前几年,过了五十大寿的他这才没有送了,不过主要也是因为村里当年有恩于他的人,都老了去了,大部分剩下的都是后辈,所以也就不送了。

    这人考上进士后,出仕前也回过一次大坪村,便是那次,他提出让大坪村修建村学,至于修建村学和维护村学所需花费,则由他承担。

    是的,全权由他承担。

    怎么承担呢?因为朝廷有制度,有功名的人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税额。可此人是孤儿一枚,就算把大坪村所有的的田地都放到他名下免税那也没有多少。

    但是这个年代,供出一个有功名的人不容易,许多投机者都会伺机下注,便是提前去讨好一些看好的苗子,送上田地,方便日后求上门。反正挂在名下也不要税,白得的谁不要呢!

    但是此人,却不这般,他提出,所有挂他名下的田地,他分文不取,只需每年拿出该田地十分之一的收成,给村学。

    有了这人的提倡,外家免税对于农户来说,实在是轻松了不少。

    没有了太重的负担,加上感激这人的所作所为,反正家中适龄儿童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忙了,便都送到村学里面去。

    兴许搏一把,就能出个官儿呢!

    正是因为这各种原因,所以大坪村来献地的人越来越多,又为了自家孩子能上村学,也有许多干脆就搬过来了。

    便是这些原因,致使大坪村越来越大。

    可说起来也奇怪,当初因为大坪村,许多周边的小村落有些家中不错的,也供孩子上学,倒有能考上秀才之类的,譬如邬镇就是后面的一批。

    但却一个进士都没有!大坪村更是,秀才都没几个,一只手数的清的。

    所以这村学,越办越差了,后来都没人愿意来!毕竟之前来的人,是看中了有进士提携,往后还能门生遍地,可后来发现就是妄想。

    没了好老师,学生更难进益。这村学就更成了一个启蒙村学,稍微有些资质的,都会送到其他地方的学院去进修了。

    这般恶性循环下来,导致大坪村更是没有人才出现。

    不过因为这进士的官越做越大,大坪村的经济自然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多,村学有了足够的资金,也就没有人想去关了它!

    反正好歹能去读几天,识的几个大字。

    说了半天,这个进士姓谁名谁呢?

    此人姓顾,单名一个跃字!这么多年在官场沉浮,上上下下,即便如今没了官身,可一身官威,不怒自威。

    今日,作为村学夫子的家室,徐氏带着邬桥,收了大家伙给学生们做的校服送过来,自然要拜谢这位姓顾的进士老爷一番。

    村学的后面有一撞两进的宅子,是以前修建村学的时候,村里人就给这位顾跃修建的。

    顾跃是个孤儿,从小就在大坪村长大,但他以前住的是个破屋,位置还恰好就在村学这里。后来选择校址的时候,村人便择在了这里,算是让后人要记得顾跃的好。

    毕竟大坪村如今的一切,都是这个顾跃给的。

    邬桥跟着徐氏来之前,邬镇自然把这顾跃一生关辉的事迹给母女两个普及了一番,主要目的是,来了以后不要怯弱。

    因为这人,实实在在是个大好人。并没有因为幼年的贫穷而坏了心智,反而一心为百姓,是个难的的好官。

    邬桥便是带着这种仰慕,跟随徐氏来到村学后面的两进小院的。

    这里,邬桥自然也来过,可每次也就从外面看上一眼!村里有固定的打扫这里,虽然一直没有人住,可从来不曾懈怠。

    如今,真的住进来一个人物了。

    邬桥忍不住抬头偷瞄一眼,发现里面一个穿着灰白色儒服,头发花白的男子正看着自己。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