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眼小说 > 武斗苍穹 > 六脉神剑剑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快眼小说] https://www.ky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1剑法简介

    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出自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乃大理段氏一脉中的最高武学,由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所谓六脉神剑,是指含于指尖的内力隔空激发出去,使其以极高速在空中运动(区别于隔空点穴)的一门技术。其做架简单,功效卓著,感应强烈,均为首屈一指。久习可得奇效。达到指剑的境界。即指力所能及的地方,有如有一柄无形的剑。无论是横扫或虚指,均可伤敌。在此载出其功中之初级部伤,非内功,但其运用人体自然采收气能力,可迅速开发人体潜能。治病疗疾,增长人体内力及耐力,亦为内功打下深厚基础。

    12剑法要义

    人身主要由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构成。奇经八脉为任脉、督脉等等。正经十二脉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背为阳,手心为阴,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六脏为阴,六腑为阳。六条手上的,六条足上的。手上六条称为六脉,且左右对称,右手五指加上左手小指为一套,左手五指加上右手小指为一套。关于六脉神剑,金庸只写了右手一套,从理论上来说,左手也应该有一套,不知因何没写(很显然,剑一般是用右手拿的,右手的灵活性远高于左手,所以只有右手一套,除非惯用左手的人自己用左手相应穴道发出剑气来使剑法,而左手的少商剑只有势,无右手剑气的灵活多变)。

    13剑法名称

    左手大拇指—手太阴肺经—少商剑。特点: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

    段誉-六脉神剑

    右手食指—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剑。特点:巧妙灵活,难以捉摸。

    右手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剑。特点:大开大阖,气势雄迈。

    右手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剑。特点:以拙滞古朴取胜。

    右手小指—手少阴心经—少冲剑。特点:轻灵迅速。

    左手小指—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剑。特点: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14剑法基础

    一阳指总共分九品,最高乃一品境界,需要第四品境界的一阳指便能习得“六脉神剑”的基础。

    一阳指是大理段氏的武功传世绝学,亦是“南帝”一灯大师的专擅指法,是西毒欧阳锋蛤蟆功的克星。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当与敌挣搏凶险之际,用此指法既可贴近径点敌人穴道,也可从远处欺近身去,一中即离,一攻而退,实为克敌保身的无上妙术。但使用一阳指极耗精神,是以连续使用小则功力全失,大则性命不保。(见金庸《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

    《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王冰注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阳主生发,少阳为阳气初生,其脏应肝,五行应木,其时应春,春之一阳初生,生机乃发,万物于生,一阳初始而生生不息。阳气为人身之大宝,故一阳指可使人一阳初生如春之万物生发,实乃救人之术而非杀人之功,故小说中一灯大师用“一阳指”点穴让黄蓉内伤痊愈。

    15剑法招式

    151功架

    功架一:颤气。马步、不用意,但最好能在静中进行。两手前提至体前与肩平,两手平行,手指向上,手心向前,吸气,屈五指,以食指、中指尖与拇指尖相对,但不相接,呼气时微颤双手,每习呼吸三十息。

    功架二:拉气。马步,双手平胸,手心向胸,打开左手,使右手与左手成拉弓姿势。再变为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手指只伸拇、复、中三指,或可以拇、食、中三指一指一指的作拉弓式,做四十九次。

    功架三: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正眼平视,双手上举过头顶,掌心向天,手指夹向后,伸中、食、拇三指,双手向两侧下移,同时收气,至肩平再上移,呼气,重返头顶,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四:采气。直身站立,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向上,手心向天,中、食、拇三指打开指向后,接着呼气,上身前府,腰腿均尽力直,手向下移动,使手心向地面,手指不变。再两手从两侧上抬,至与肩平时吸满气,呼气时向下放下,如此做七十二次止。

    功架五:收气。直身,双手上举,五指向天,划园,先顺时针方向,次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六:收气。俯身,双手下垂,五指向地,划园,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方向,共划108圈。

    功架七:收气。直身,双手前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八:收气。直身,双手侧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九:收气。直身,双手向后指,划园108次,先顺后逆。

    功架十:划气。直身,双手上托,至头顶相对,五指成虚爪形,即五指尖在一平面上,下移双手,指不动,至移至腹前时,气吸满,加乎尽浊气,开始缓慢呼吸。意念依次宁双脚涌泉,头顶百会,大腿风市,胸口膻中,最后意守丹田,想着手印,呼吸三十六息。

    152力功

    以下的十个架专习力功:

    穴指:虚步站立好后,呼气,如左脚在前则从右手二指向左脚尖前端疾点,但需注意手臂放松。每次习72次呼吸后,换脚行动如数。

    拿手:马步站立,双手前伸,掌心向灭,虚抓一次后翻,腕再抓,如此不停的翻腕,不停虚抓,做108次至360次止。

    穴指:仆步站立,呼气时二指疾点向所伸之腿侧,如此72次。

    穴指:弓步站立,如左腿后伸,则以右手之二指疾点向后左腿根边。如此做72次。

    甩脚:直立,提左脚,尽力上提,而右手五指在同时疾向地指去,如此做108次-360次,再换腿行动。

    抵力:以食、中、拇三指抵墙,身体后退,然后屈肘,使身前俯,再直肘撑起身体,如此做36次,可逐日加一次,至180次时亦不费力时改为俯地做,亦无吃力之感,则背加重物,直至背拱百斤而做108次亦不吃力时功成。

    拉架:以身体躺在两凳上,只许头脚有落,其他部位均虚,手放于腹背上,俯仰二式均练,感气竭止。日久可加重物于腹背。

    倒架:即倒立,气竭止。

    虚指:挂重物于梁上,或沙袋、或铁锤、或铁球,以手指点击使之摇动,再以指抵挡,日久指力可佳。则挂棉球,以指虚点,棉球摇晃佳,再后退,直至距球七米亦能使之剧烈摇动时,则改为遥点沙袋或硬物,但均先练习集气、破气。常时以手指末点水、沙、铁沙、木板、墙壁等物。或可常空弹五指,一般做72次一组。

    本功尚有阴功习法,暂不述。阴功成后可伤人不知,本功习成,可遥指伤敌并可使用指横扫敌者,令人生威。但与传说不同的是本功不能以气剑打出明眼。习练本功非常劳累,功后习静功并擦热双手摩全身骨节,轻扭腰。

    153中级阶段

    这是六脉神剑中级阶段的几个架,以为进一步练习。收气秘诀、收气法架。由于脉轮内功的练习,人体内部经络得已很快开通,则采气很易了。

    现将主要方法述于下:本派所采之精,主要为天之精,即日、月、星、云、雾,变之精,即风、雨、雷、电,地之精,即霜、露、花、树、气乃地阴之精,水之精,木之精,火之精,因其方法注意事项很故一般习功者最好只采天地之精,即日之精、月之精、星之精、地之精气即可。采其它的精气没有切切可行之方法容易使人步入魔障,习者小心。

    154收气方法

    收气方法有十一种之多,除以双手收气之外,尚有穴位收气,全身收气,目耳收气,口鼻收气,毛孔贯气,病灶收气,双合收气以及两种器械收气法。

    这里介绍双手收气。意念所需收之精气向已靠拢,在身体四周笼罩成一个雾状精团。伸双手向上,顺逆划圈各3次,意想精气成旋状。吸气时想精气旋转而入两手,呼气时意想气由双手出。本法不一定从劳宫入,只需想着从手掌出入即可。

    破气秘诀破气法架:本法主要习内气的外出入,使得内力得以外出,达凭空打人之力。现介绍其几个基本法:直身站立,双脚开与肩同宽,两臂上举,五指伸直在肩上屈两肘,使两手拿包成个园,指不相接,手心向前。逆式呼吸。意念吸气时气上升至右臂,从指出,沿两手指之间意想中的线由左手指尖进入左手,随呼气下降沿肩过吸气再上,如此循环,做18次呼吸即可。行功三月后,再在意念的基础上在两手之间多加个圈,使气的运行路成“8”字形。

    破气法架第二:这个方法比较重要,但没有功力基础容易出错,故习者鉴之。站立姿势同上,两手先自然垂直于体侧。顺式呼吸,收气时意想脐中发出一股力在腰间旋转,呼气时口呼“嘿”声抬左手甩向前,伸直意想那股按由命门开始向左旋再向右这个方向旋转的力随呼气上升至肩,经左手臂由五指尖向前冲出。如此习三个次法后,习右手。回气秘诀这里介绍简单的回气法,也要等内功深厚时方可习。

    回气法架见于下:盘坐式,身正头直,两手上下相对于胸前,手心相对。呼气时意念内气由劳功冲出达于两手之间。吸气时两手互后,意念内气因收到挤压返冲回两手臂,一直冲到两肩。

    本功循环习练五次,即需平气一次,即意引内气返回丹田,三口呼吸后再接练上法。日习五个五次。本法在六脉神剑一功中极其重要。因六脉神剑功法后阶段是集气要诀,习者如不习此功,会因经不起自己练出的无形剑气的反冲击而使双臂残废,习者鉴之。

    六脉神剑(内功第一架)大八字站立,双手前伸,放松全身,掌心向下,身正头直,开始动作,先吸一口气,用鼻吸,再身体慢慢下落,并非跪下,而是以两小腿仆地,双手在同时向身体两侧下按,意在劳宫,口中需发出“霍”声,是用喉咙挤出来的,呼气完后上身上抬,全身重新站起,同时双手翻掌上抬。吸气用鼻,意在印堂,习此功时,下落时需用劲于双掌,上身时意劲于两大腿,这种劲并非力,而是气,是一种看似微小实际极强大的内力,一般人仅能感觉到而已,长久习练此功的人,这种劲会极大,初时较死,后则活。至时,全身灵活无比,软绵如絮。当然,所配合整个六脉神剑的各架习练方可达此步。此功上下升落12次即可收功。即合双掌于胸前,收左腿,蹲下成半马步,双腿是并拢的,体会两腿与腰间的内劲。三口呼吸即可。本架名莫那架,是一奇门功架。世无见,为六脉神剑功法中的较为重要的功架。六脉神剑功夫中的各架各式均有特殊呼吸及意守的地方,但它在无意念修炼时也可有相当的收获,只是无法进入高级境界而已,阴功到了第三步上就需努力修习意练及内气的运发之法,硬软功夫后来也有内外应合的运气法。这才是万法归宗的主题意义。

    16相关经脉

    (1)太阴肺经

    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腧穴: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厥阴心包经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腧穴: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3)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横膈,下络小肠。

    手少阴心经

    “心系”向上之脉:挟着食道上行,系于目(指眼球与脑相联系的脉络)。

    “心系”直行之脉:上行于肺部,横出于腋窝(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窝内侧,沿前臂内侧后缘、尺侧腕屈肌腱之侧,到掌后豌豆骨部,入掌,经小指桡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腧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4)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

    太阳小肠经

    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入盆络于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粝拢钟诒桥裕聊磕陧觯nγ鳎胱闾舭螂拙嘟印

    腧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听宫

    (5)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腧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手五里臂?肩?巨骨天鼎扶突禾?迎香

    (6)手少阳三焦经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粝隆

    腧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会肩?天?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丝竹空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六脉神剑:大理段氏之超强剑气绝学。有质无形,是一套将剑意转化为剑气的高深武学。出剑时剑气急如电闪,迅猛绝伦。以气走剑杀人于无形,堪称剑中无敌。

    六脉神剑(卷一)性功总诀

    诀云:

    性功主炼神,松静心自定。

    闭日常养心,存神守真静。

    通玄变化成,超入人仙境。

    合适至虚极,返朴还真性。

    性功者主炼神也,但性功与命功的修炼不可截然分开,应当结合修炼。修炼命功时性功也自在其中,修炼性功命功也自在其中。不同的阶段,主次不同,只是常人不识耳。比如松和静的练习,无论命功或性功都十分强调,可以说松和静是修炼一切气功的基础人门法门,但各自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命功是通过松和静达到培炼真气,打通全身经络,乃至肌肤骨髓。其目的和证验是祛病健身,益寿延年。性功是培炼元神,达到神俱六通,灵通变化,其目的和证验是得大神通,开大智慧,获大圆满,穷宇宙发展变化之妙道矣!

    在主修性功时,通过松静的手段,主要控制识神,这里所谓之“心”,即后天识神也。识神者乃后天主宰人的一切活动之神,其性灵动,俗云“心猿意马”者是也。心意即后天之识神。猿者,经常抓耳挠腮,纵窜蹦跳,马者,常摇尾蹶足,奔驰嘶鸣,两者皆动也。好动之识神统帅了人身,则人之元神被蔽之于深渊矣!因而修炼性功之要务,乃收心求静也,求静收心也。将心一一后天识神收回,定在双林树下,此即“收心猿、锁意马”也。这是性功之第一步。随着日积月累,功力提高,由收心求静渐至定境。此时识神不再活跃,并渐渐退位,元神渐渐归位,是谓初步入定。定者,静之深化也,亦即在一定的时间界限内,识神完全停止了活动,此刻大脑的思维活动完全停止了,这就是入定。最初这种定境很短暂,只有一刹那,识神又复来,思维活动即杂念又起。这是很宝贵的,就只这一刹那,人的感觉是很舒泰的,对调节人的精神大有稗益。经过反复地修炼即“闭目常养心”,逐渐地元神归位的时间渐长,直至占了主宰地位,此时神抱气、气养神、入大定——真静也。“存神守真静”之神乃先天元神也,入大定的时间也以功夫深浅而不同,少则七天,多则数年不等。当然亦有根据所修之专项功法之不同而定时坐关或开关者。坐关者,入大定也。出关,出大定也。在湛然静寂的大定中人的肢体不动而元神清明也。元神在修炼中逐渐凝固成形,合与虚,得乎道,由定而悟而慧也。初则天耳通,通听到常人无法听到的声音,此听觉不是凡耳,乃是以心——天耳.去听也,此听力甚至能走向、走位、定点听到隐于秘室或远在天边的声音。继则天限通,能看到常人所看不见之物事。一为透视、遥视,二为能看到超灵界或低灵,界之物事。三则神足通,不是凡人之谓轻功,而是心之所欲,身即到之,哪怕遥隔万干之里,念动即至。修炼至此已无时空障碍。四则他心通,五则宿命通。六则漏尽通。后三通的获得,可与别人心灵同步,能知过去未来,以至穷宇宙天地之妙道,再进一步可通玄变化,超凡入圣,炼虚合适至极,由无为而无不为,返朴归真,才真正认识到本性一一真我也!

    一、坐功(一)

    坐功是修炼一切内功之根本也。无论是命功或性功,也无论是何派之功法,坐式修炼是最基本的。从初乘的人门下手到高层次的炼虚合适,一般都是在坐式中完成的。当然也有在站式或卧式中完成的,这只是少数。

    诀云:

    坐法须当盘,神静体如绵。

    双手如抱球,闭目守丹田。

    吹嘘呵呼,百病皆化散。

    玉脏吐纳术,疗疾保平安。

    一步修炼术,内壮体康健。

    六十天功成,六脉第一关。

    释译

    修炼坐功当以盘坐为佳。

    盘坐也是一种功夫,必须经过严格的修炼才能做到轻松自如、随心所欲。印度瑜珈对形体的训练十分苛刻,几乎达到残酷的程度。其目的是提高人体的柔软、灵敏、力量等机能。轻松自如地双盘(右称莲花坐)是人体机能柔软、灵敏、力量达到起码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下面介绍一种循序渐进的盘坐修炼功法。

    (一)正身坐于垫上,两足跟相抵,尽量收至会阴前,第一步两手心按压膝部,一压一松有节奏地进行,由轻到重;直到膝部贴垫为功成。第二步两手握住足尖,以肘部压膝,同时全身向前下压直至额部触足尖为成功。

    (二)正身坐于垫上,左足跟紧抵会阴,右足跟紧贴左小腿外侧,双手举起手心向前,全身向前下压,作叩拜状。额部向前下压贴垫,散盘功成。(注意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三)正身坐于垫上,右足跟紧抵会阴部,左足平放于右小腿之上,双手举起,手心向前,全身向前压下作叩拜状。额向前下压贴垫,进而将左足放于右大腿之上,如前式下压作叩拜状。额部向前下压贴垫,单盘功成,(注意两足应互相交换练习)。

    (四)正身坐于垫上,右足跟紧抵会阴部,两手搬左足向上勾盘于颈部,两足互相交换练习。

    (五)正身坐于垫上,以左足放右大腿上,复以右足放于左大腿上,手向上举,手心向前,全身向前下压,额部触垫,且正坐半个时辰以上,则双盘功成。双盘的练成功只是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即调身也。接着应进行调心(神)的修练。修炼的秘诀干古以来只在一个“静”字,只有心(神)安静了,才能进入气功状态之中,欲得心神宁静,必须全身松软如绵,此即所谓松身松心求静矣!双手抱球(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凝神闭目,收视返听,意守于丹田。所谓丹田者,产丹之处也。丹田有三,-上丹田,位于泥丸宫内。二日中丹田,位于两乳连线中间的膻中穴内,三日下丹田,位于肚脐之下的小腹腔内。古语云下丹田修命,上丹田修性。此处意守者为下丹田也。意守之法,初学者必须执着地追求,并假设下丹田内有一团气也,此即所谓“设丹”是也,其目的是利于凝神求静减少杂念。进一步,功夫深化了,杂念减少了,但仍时时袭来,可放弃执着,在膘胧中幻想着丹田内有一热气团,似有似无,亦真亦幻,此乃“幻丹”也。再进一步,功夫人静定之境,杂念全消,此时丹田之内跳动,热气团已形成、此乃一阳初生也,乃还丹之初也。此乃元神归位,内气初生之时,此为调神也。再辅以吹嘘呵呼嘻六字诀进行调息,此乃五脏吐纳之术。何谓吐纳之术?乃六字之音对应五脏六腑,嘻字之音对应三焦也。

    肾属水用吹气泄之,以吸气补之。

    肝属木用嘘气泄之,以吸气补之。

    肺属金用气泄之,以吸气补之。

    心属火用呵气泄之,以吸气补之。

    脾属土用呼气泄之,马吸气补之。

    三焦属气用气泄之,以吸气补之。

    六字诀练功方法:首先应弄清楚何脏腑有病,然后再决定所用之字。实火泄之,虚寒补之。泄者,由口发字音,呼气,先呼后吸,呼气时张口,舌尖随所发之字音自然调整,由丹田默念所用之字。气为音,意为声,(不出声)、一面吐气,腹部回吸,当气吐尽,即用鼻吸气,吸气长度为呼气三分之一,同时默念“二”字,轻闭口,咬牙。一呼一吸为一次,每字不过六次,补者先吸后呼,以鼻吸气·默念“二”字,同时舌尖抵上胯,腹部向外鼓出,当吸气已满,再用口呼出,方法与泄的呼气法相同,发所用之字音,其呼气长度亦为吸气的三分之一,一吸一呼为一次,每字不过九次。一处有病可练一个字,多处有病,可练多个字,亦可六字全练也。凡练两字以上者,须顺以五行相生之序练,即金三焦(嘻)。不能颠倒,否则弄成五行相克,对身体不利,此为调息也。

    六字调形歌诀如下:

    肝木嘘气睁自睛,肺金气双手擎。

    心火呵气顶叉手,肾水吹气抱膝平。

    脾土呼气须撮口,三焦嘻气寒热宁。

    本歌诀概括了六字诀的练功调形全部姿式和动作,练肝经时应两目圆睁。练沛经时双手举起翻掌,手心向上,随着吸气默念“二”字时之两手缓缓向上托起,气(即呼气)时缓缓放下。练心经时双手上举在头顶,十指交叉,翻掌,手心向上,于头顶,吸气默念“二”字时向上托起,呵气(即呼气)时双手收至头顶。练肾经时随着“吹”气双膝下蹭,两手抱着双膝,换气(吸气)时,默念“二”字起立。练脾经时随着呼气将咀撮起。练三焦可坐可卧可站,嘻气以调整上中下三焦之寒热。

    以上六脉神剑修练之第一步,主要是疗疾治伤,达到身体康健,努力勤修六十天成功。

    站功(二)

    清晨或傍晚,于高山之巅,或泉水之畔,林木花丛之间,择一平坦之处练功。

    两脚开立,下蹲成骑马桩式,依照个人体能情况先练高位桩,进而半马桩,直至全马桩,两手由两侧抬起平肩后翻手手心向上形成抱天式,头部微仰。目视天根,意念将天当作一个大球抱住。每次练功当以全蹲骑马桩达半个时辰以上为佳。本功主练下盘,壮大内气,兼采宇宙之正气。

    站劝(三)

    清晨或傍晚,面对太阳或月亮、星星、高山或大树拣功。

    无极式站桩,先以意念收采太阳、高山或大树之气,并调动自身内气聚于下丹田,然后右足上前一步,形成含机桩,即重心七成落于左足,左膝微曲,右足虚点在前,两手由腹前向上托起(手心向上),引气由下丹田上至中丹田,两手向前方划金刚圈收至腰的两侧,握空·g拳,右拳抬起前伸,在伸直的一刹那间五指弹直,腿部也变成右弓箭步。同时以意领气沿手臂外侧(或内侧)疾如闪电由指端发出,击向太阳、高山或大树,同时发出一声短促威猛的“嘿”!以声助气,以声壮气,注意击出之气应随换气即刻收回。

    效应:随着神剑罡气的击出.太阳、月亮或星星会幻出异样之光彩,高山空谷发出奔雷似的轰鸣,大树枝叶发出呼啸之声,功力深者,可使树技摇曳,叶落缤纷。

    站功(四)

    傍晚,在一大树之后放一燃烛,站于树前约五丈之外,站式随功夫至此,已无须任何导引姿式,随意而站,随意而发,遥指、点、击、劈、斩,树后烛火应手而灭。以后无论站、行、坐、卧,神剑罡气随意而发收,六脉神剑筑基功成矣。

    三、辅助功(一)

    辅助功乃是配合坐功和站功培练真元之气,使修炼者在6常生活之中常处于气功态之中h养气炼性,实际上是性命双修,性功成份大于命功。功法的要诀是“守中”,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中心”。这个中心并非专指丹田,而是要使精神状态处于“中”。过去谓之“中庸之道”者,研究的就是这个“中”。说得更明白些,就是使精神状态处于相对稳定的阴阳平衡,即不兴奋,又不抑制。兴奋者阳盛,抑制者阴盛,都偏离了“中庸之道”也。守住了这个“中”,即进入了内功的较高境界,这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达此境界,不断功力日深,且性格修养,道德情操也a臻完美。这也是儒家名言通过“守中”,常养“吾浩然之正气”也。以上说的既是功理,又是功法。无论行(走路散步)或卧,不拘姿式,将以上之法、理寓于6常生活中。而且就武林人士来说,经常处于气功态中,也寓自卫于无形中矣!因为常有一团护身罡气布于四周,任何异物的侵犯都难于突破,且任何突入护身罡气的异物都会引起自己的警觉,可立即采取对策,历史上传说的那三把暗器飞刀在离达摩祖师后背还有一丈左右时突然被三朵金莲花托起掉于地上,就是这一功夫层次的真实写照。

    辅助功(二)

    内外合练,乃修练六脉神剑的又一种辅助功法。通过内外合练,可强筋壮骨进一步增强调发神剑罡气的功夫。

    第一步:十指抓地,腰腿伸直,足尖点地,吸气(以口猛吸发出啸声)时,两肘屈曲,胸腹似欲贴地面,呼气(以鼻喷出,发出震响)两肘伸直,如此反复进行三十六次。

    第二步:十指抓地,臀部上弓,足尖点地(以口猛吸发出啸声),吸气时两肘屈曲,胸部重;心落于右手指尖,向前作弧形运动,将胸部重心移至左手指尖,呼气(以鼻喷出,发出震响)两肘伸直,反复进行三十六次,然后再从相反的方向进行三十六次。

    第三步至第六步:动作呼吸同上,只是支撑的手指同时左右手各减一指,直到同时各减三指,每支手仅以一指支撑。

    第七步至十八步:动作,呼吸同上,只是在脚尖部垫砖用以垫高足部,使重心大部落于手指尖,分十二

    第十九步以上,呼吸同上,倒立,单手支撑,先以手掌,复以五指,四指,三指,二指,一指作屈曲旋转运动。

    上述修炼0e俱有绝大之毅力恒·g者难以成功,一旦修炼成功,即身俱有金枪手,一指弹之神功,远离有神剑罡气之绝技,仅此即可独步武林矣。

    正身盘坐,收视返听,双手结禅印(双手姆指尖相抵,其余八指交叉),置于小腹腔上,如前法默诵六字大明神咒,三密加持三十六遍。观想小腹腔中心有一金色莲台,吾之真身(元神)盘坐于莲台之上,默诵“0牛”字真言,莲台真身升入心轮、喉轮、顶轮复观想佛音了了,檀香阵阵,大日如来率十万诸佛乘金色莲台至。开顶门,元神冉冉升起,与空中诸佛会合。瞬间一切影观消逝,宇宙间唯我灵能幼化之真身,十方光明。初元神离体即回,以后逐日离体的时间和距离渐长,百日以后,可达傲游宇宙,游戏风尘,隐显莫测,普济众生矣。

    八、隐形术

    隐形术有二,一为障眼之术,即能调集宇宙之云彩光气遮人眼目。二为动用功力将自身淡化,化为无形。隐形之术实乃功力深厚的体现,非他也。功力的提高与自身之道德情操是一致的。隐身术的练成功即肉身成佛之证果也。提心有人利用隐身术做坏事,实乃多余,因为道德情操低劣者是不可能达此境界。

    正身端坐(或站立)收视返听,双手结隐形印(一)(左手拇食二指尖相抵,结环,余三指成弧形伸开,右手姆指插入左手环内,余四指包住左手,置于胸前),默诵大明神咒三密加持三十六遍。观想五轮(顶轮、喉轮、心轮、脐轮、阴轮)发出白红黄兰紫五色光轮互相融合形成彩色光团环绕全身,成为彩障,外人只见一彩障则障眼隐形术成矣。

    在前面练成的基础上两手分开结隐形印(二)(两手拇指掐无名指根置于体两侧)观想纠字图,自身向宇宙扩散,默诵“啊”字诀,在三密加持作用下,肉体化作淡淡的白烟,化为虚空,隐于无形矣,随着功力的提高,行、站、坐、卧皆可隐形于瞬间。

    九、降魔术

    魔分内魔外魔。内魔者,乃是修者炼己不纯,将妄念、杂念、邪念、恶念带入修炼之中、高层次,幻化出诸般景象,诱使修炼者产生执着追求,使精神状态出现阴阳偏历,从而导至走火入魔。所谓“魔由心生”此之谓也。外魔者乃宇宙中之精灵鬼怪,包括修炼有素之蛇、虫、毒物、或附人之体,顿时使人产生透视,遥视等功能,此乃“鬼通”也,或盗人之气,使修炼者功力毁于一旦。时间一至,附体之魔离去,被附体之人功能消失,精气被采盗一空,反不如常人也。

    正身盘坐,收视返听,手结定印(双手相叠、手心朝天、拇指尖相抵、左手置于右手之上),默诵六字大明神咒三十六遍,达到妄念不生,幻景俱无的禅定光明境界。若妄念起时,诸般幻影顿时袭来,内魔至矣。外魔乘虚而入。故修练至斯时,诸般危难缠身,若不能解脱,入魔道矣。是时左手雷印(大拇指挣中指第一节,食指、无名指点中指前,左手小指搭于无名指上)。右手剑印(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压在无名指小指背上)默诵口诀:“心定如止水,正念法力高,神剑罡气至,内外魔头消”。凤想纠字图猛喝一声“啊”字震撼襄字万魔。

    六脉神剑(卷二)剑气神功

    一、神功拳技论

    六脉神剑乃上乘武功。须知习武之人尽管练得力大如牛、拳快如风,若不习内功者,皆属下乘博击之技矣。凡欲窥武功之上乘奥旨,非极大的恒心毅力、苦修内功才能有望炼成。

    夫练功之法分内外二门,六脉神剑内功心法已于第一卷详述,现论述一些外功心法。

    内功炼成,再炼外功,将内气劲力达于外,贯于四肢及全身肌肤,属顺势,易于炼成。先炼外功,再习内功,属于逆势,难度软大。盖因纯习外功者多有内伤,故首先须治伤疗疾,再修习内功。虽进展较慢,但不失为一补救办法。舞石担、掀沙袋、举石锁、滚竹筒等皆为外功练法,均可将内(功)力引达于四肢全身,再辅以竹帚、铁沙袋揭皮排打,即可练出抗打之能力。俗云金钟罩、秩布衫者是也。再辅以几种拳剑套路及散打技击之修习,则武技成矣。

    武功的产生为原始人类与其他动物争生存之本能,初生之人类长不及蟒蛇,猛不及虎豹,灵活不及猿揉,欲生存繁衍,全赖人类之智慧创造诸多擒杀蟒蛇虎豹之技能,才能除强敌以独存。武功即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之基本功。武功者,包括内功、外功、武术技击术之总和。内功外功已如前述,现就技击加以论述。

    夫技击之术分有形和无形也。有形者,手、眼、身、腰、步是也。它指的是外形动作,如支撑格拒,姿式回环,变化万千,而有形可见,授受较易,晨操夕练,不难熟练也。无形者指内部之灵惠素质,即识、胆、气、劲、神是也,此乃与学练者整个内在世界的学识水平密切相关,是先天之慧根悟性与后天智能的总成。

    1、手:手之作用在武功上占重要地位,它包罗肘、拳、指、掌各种部位之手法。高挑、平冲、低砍、直所、擒拿、点、戳,虚实变化莫测。总之吞吐格拒,回环如意,起落收发,捷若闪电,方能领会手法之妙用也。

    2、眼:眼观四面八方,视敌障乘机击之,乃眼之作用也。武艺高强者,127视敌之微小动向,即知彼强弱矣。所谓视敌身高体壮,我走偏门;我强敌弱,可走洪门。此即“有力当头上,力弱走两旁”。视其眼神,可知其攻击之部位,即彼汪我左,应防彼攻左,彼注我右,防其攻右。张口之击劲力松散,闭口之击劲力必足。如此等等皆是眼之作用也。

    3、身:身为四肢之主,攻击之的,防守时俱偏斜闪避之功用,左旋右转,127俯仰低昂,挺吸吞吐,镇静雍容,有应敌指挥之功能。练到高层次,身之各处皆可击敌,即所谓“全身上下都是手也”。

    4、腰:腰乃四肢全身的桥梁,是全身劲力之源。所谓“力发于腰”,127凡练功有素者,必肩宽腰柔,精于技击,迂迥曲折,旋转弯斜,联系上下,首尾相衔;蓄之则气沉丹田,提之则劲力贯于肩臂,行动时如游龙戏水,发力时若大力金刚。随机应变,变化万千,腰之作用也。

    5、步:步在武功之中占重要地位。跳跃起落,进退封逼,可吞可吐,进攻退守,鹘落鹰扬,难述其状。以敏捷为主,合腰肩之功用。沉静时,守若斡女;起动时,如出山猛虎。马步可铰浮力为实力,鹤步能行功于周身,翻腾纵窜、勾顶蹬踢,变化莫测。夫全身之功夫俱得力于步法之巧妙运用也。以上皆为有形之功也。虽为下乘博击之术,但其乃是基础体能之功,绝不可忽视。若基础不实,万丈高楼从何而起;基础之功全无,则上乘神功如镜花水月纸上淡兵矣。

    6、识:乃知识经验水平之升华,即快捷之辨别能力及应对反应也。127如对敌瞬间,即知其强弱,弱者能逼,强者宜防。功于掌拳者,手臂必粗壮;功于腿足者,必步法稳固而轻捷;精于外功者,其形体魁梧;内功精湛者,神气内蕴,声音洪亮。短小之人须防其用腿,彪形大汉必贯使拳。见其劣势,即知其可破之法门,乘隙即攻,见空必扑;见其强势者,须当顾我周身,后法制人,见隙则发。俄顷之间,胜负可定,在于智识之高低耳。

    7、胆:定力与智慧之表现也。俗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127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视白刃如不见,聆枪炮若不闻。”皆指胆也。初乘为抗干扰、去怯懦之能力。高乘则与智识相合而升华为非凡的决策魄力也。“两军相逢勇者胜”,“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皆指胆之作用也。胆力之大小源于实力之雄寡及智能之高低。是以两者在交手之际亦常见弱者由于胆大机智而胜强者;强者由于胆怯心虚,影响了技艺的发挥而终于失败。

    8、气:气功也。气功一词最早见于隋朝许逊之《宗教净名录》。127气功有二,一是养气,以道为归,即通过性命双修达到神清气固,胸怀博大,了脱生死,增益智慧。达到此境界,其气清纯而沉也。二为练气,以呼吸为功,意念运气为效,随呼吸而调运气于周身,以柔而刚,至刚而柔,达到亦柔亦刚,可柔可刚,刚柔相济。

    气沉承者胜,气浮者败。收手以吸气为佳,发手以吐气为妙。运使之奔行于周身,蓄之则聚集于一处,击之硬似钢铁,推之柔软如棉,意念之聚散开合、收发沉蓄,绵绵不绝也。

    9、劲:活力也。未经训练者,本身肌有的收缩力谓横力(蛮力)。训练有素者,能调运周身之力蓄于一处(蓄劲),发于一瞬间(乘劲),井能运气外发,气乘劲势,可制人于十步开外,六脉神剑即此也。

    10、神:乃人一身之统帅,实为悟性。临敌对阵,神清者技必精,神昏者,艺必浅。阅其神知其深浅,观其姿式,卜其快慢、轻重、行止。奕林行家,能预知数着之多。武林高手,可预感未来搏击之招数。通过勤习博学,熟悉各门派武技如数家珍,进而得心应手,达到出神入化之景地,方能体味神之奥妙也。

    能在临敌博击之时,做到手、眼、身、腰、步同时运用者,在武林中已堪称高手。若能再将识、胆、气、劲、神、同时运用而少失误者,才算已登武技之上乘矣。

    二、武德论

    习武之人主要先修武德。武德者何?强身健体,惩恶除好。切记习武之人之宗旨,在于使人身体强壮,万不可持技欺人。对于大好大恶者,在自卫的原则下,可略施惩戒,以敬效尤。更须知技艺无止境,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凡事应以谦虚为怀。若自以为学了几天武技,则蛮不讲理,飞扬拔扈,不可一世,遇着行家里手,非裁跟头斗不可。故凡身怀上乘武技者,更有高尚之道德情操,扶老、助弱、救残,气质风范平易近人。特别是六脉神剑之武林高乘剑功神技绝活,更须选择佳材,因品质恶劣之徒,杂念恶念横生,无法收心求静,绝难修成上乘内功。但修成外功不难,做坏事亦有余焉,所以历代以来本门择徒甚严,首先要考察其为人之作风是否习武之佳材,并须察其后天之决心、恒心、毅力、勤奋之程度,择其优良者为徒,方可能练成六脉神剑等上乘武技神功。否则纵然得到本门之秘笈宝典亦如镜花水月,竹蓝提水一场空也。

    三、六脉神剑十三式

    夫六脉者,手之三阴经脉与手之三阳经脉也。由三阴经脉发出之剑气日三阴神剑,由三阳经脉发出之剑气日三阳神剑。三阴剑气,阴柔绵绵不绝,专攻敌脏,损之于无形。三阳剑气,阳刚劲疾,专伤敌腑。损之者立仆矣。本章所述之剑气统由十指尖十宣穴发出,另有由单一经脉所发出之剑气,如由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少商穴(大指内侧)发出之少商剑、手阳明大肠经脉之井穴商阳穴(食指内侧)发出之商阳剑等等另有专门之功用效果,系更高层次之神功另有专著,暂不传授。

    三阴神剑与三阳神剑外形动作相同,不同的是神(意)。神乃人身之主宰。以神调气由任脉上至天突,由手之三阴经脉运至指尖,在默念“啊”字诀的同时三阴神剑剑气绵绵发出,势缓力沉,如乱云翻飞,又似巨浪排空,冷风习习,令人不寒而栗,更不知无形剑气从何而至,搭向何处,防不胜防也。

    三阳神剑乃以神调气由督脉上至大椎,由手之三阳经脉运至指尖,同时发出短促的猛烈的“嗨”字诀,三阳神剑剑气疾如电掣,急射而出,其势刚劲猛烈,大有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成。神剑所至,树折叶落,尘土纷飞,令敌胆裂而痴矣。

    六脉神剑十三式是在修习内外功夫有相当基础,即已能发出强大的剑气,再进一步修习的运用之法及提高剑气的实战能力的功法。

    (一)凝神调气

    站桩无极式,垂帘守丹田。

    神凝真机动,调气至十宣。

    释意:即平心静气,两脚开立与肩等宽,沉肩坠肘全身放松,眼轻垂,回光内视下丹田,神凝气穴,气包神外,待至丹田内真气发动再沿三阴神剑或三阳神剑之运气路线由丹田调气至十宣。丹田乃气剑之根,十宣乃气剑之用,均不可有丝毫放松意守,不可等闲视之切记切记!

    (二)神剑出鞘

    左手迥环抚丹田右手挥剑出十宣

    神剑出鞘惊天地剑气森森摧故胆

    释意:左手由下外展向上划一圆环,落于小腔腔之下丹田上,掌心向里抚住丹田,右手同时由下放起向上向内向左划弧变成阳学(手心向上)或阴学(手心向下),经胸由左横行向右,同时意念内气自十宣发出五道剑气,身体右转成含机桩(右足虚点在前,重心七成落于后面左足上)神剑出鞘惊天动地,剑气森森,威震故胆。

    (三)初试锋芒

    左手神剑穿敌胆右手剑气劈华山

    左足上前成并步右足上步如弓弦

    释意:左足上前与右足成并步,同时左手由丹田伸向前方,意念神剑由

    左手指尖发出,穿敌肝胆,再右足向前成弓步,同时右手剑气随着向内翻腕由上向下力劈华山。

    (四)神剑掠空

    返身挥剑独步站神剑掠空霹雳现

    雷电交鸣鬼神惊剑气如虹冲霄汉

    释意:接上式左脚上步成并步,同时右腿提起成金鸡独立式,腰身向右后转,右掌神剑由左下方旋起,经上万呈圆环形向右挥动,随着右转向后劈下。同时左掌发出五雷掌击向左方,同时由丹田发出一声威猛短促的“嗨”字诀。一时间光闪雷鸣,剑气如虹,气冲霄汉。

    (五)剑击长空

    收手腰间马步桩怒目遥视正前方

    猛嗨一声神剑出剑击长空穿敌脏

    释意:接前式,两手划弧收至腰际,气沉丹田,马步站桩,怒目遥视正前方之假想敌,突然猛喝一声“嗨”,神剑随双掌向前击出,急射假想敌之内脏。

    (六)劈地开天

    左劈右挑分神剑剑气绵绵如匹练

    意透地下八千尺神开头顶万丈天

    释意:接上式全身直起,同时在左手神剑向下劈斩时意念剑气直透地底八千尺,右手神剑向上挥挑,观想剑气挑开头顶之万文兰天。

    (七)倒海翻江

    双剑齐挥乾坤转霹雷声声震敌胆

    倒海翻江威无穷剑气纵横敌军乱

    释意:接上式,身体左旋右转,同时双手神剑左右挥击劈斩,其势劲疾、威猛、发出霹雳之声,倒海翻江,形容神剑的威力可入十万军中,所向披靡。

    (八)神剑穿身

    气沉丹田尾闾间接身弓步发神剑

    意透敌体万千个神剑穿身入黄泉

    释意:接上式将剑气收至下腹的丹田尾闾之间,在含机步及早箭步的虚实变换中,全身摇摆不停地发出剑气,呈大扇面击出,意念穿透敌人身体,成千上万之敌皆被神剑击穿而魂赴黄泉。

    (九)二龙戏珠

    双足并步站剑气腾霄汉

    游龙戏风云神剑自天斩

    释意:接上式,成并步翻腕,神剑剑气冲天而起,经天划孤,宛若游龙戏珠,然后白天斜斩而下,至前方地平线止。此乃天斩剑也。

    (十)金轮渡劫

    神剑飞转箭腿弹气穿三田击敌顽

    金轮渡劫剑花舞散功破气成痴汉

    释意:双手神剑飞舞,左手神剑击刺敌上丹田,右手神剑击刺敌中丹田,右腿提起弹击敌之下丹田,专破故之功,散敌之气,使其成呆痴之汉也。

    (十一)童子拜佛

    双手合十马步桩凝神调气意中黄

    躬身弯腰朝下拜神剑飞击敌心脏

    释意:接上式,双足井站,略宽于肩,意念凝汪中官黄庭,然后躬身弯腰,作童子拜佛式,在双手指由向上转为向前的一瞬间,神剑急出,飞击敌之膻中穴。

    (十二)万里飞剑

    站坐不拘仪态闲浩气长存人地天

    万里飞剑连寰宇静动自如是真诠

    释意:本式乃六脉神剑最高境界,或站或坐,仪态荫闲。剑气化为浩韩之正气与宇宙合拍共振,由动到静、静极生动、动动静静、静动自如,才是六脉神剑之真诠也。

    (十三)神剑归鞘

    神剑归鞘入丹田罡气迥环九重天。

    抚摩全身关穴窍轻舒鹤步出林泉。

    释意:此乃收功之法也,将弥漫于宇宙间之神剑罡气迥环收纳入丹田,继之行大周天九遍,谓之“九重天”。然后按摩拍打全身之穴窍,使之关闭。收功完毕后,方可缓步离开练功场地。林泉者,练功场地,林间、泉畔、元气充丰,皆练功之胜地也。

    拇指(右)少商剑

    食指(右)商阳剑

    中指(右)中冲剑

    无名指(右)关冲剑

    小指(右)少冲剑

    小指(左)少泽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